随着隧道中心偏转调节式弧形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77870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随着隧道中心偏转调节式弧形件安装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弧形件的吊移;S2、对位调节机的偏转调节;S3、弧形件的微调;S4、弧形件的组装。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通过随隧道中心偏移而偏转调节,以使得待安装弧形件沿着隧道待安装段长度方向运动贴合已安装弧形片,提升安装的精度;另一方面在弧形件内部沿着隧道长度方向横移和多个自由度方向的顶撑调节配合,平稳实施待安装弧形件相对已安装弧形件位置调整和移位,从而配合吊机实施弧形件安全且高效的组装。安全且高效的组装。安全且高效的组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随着隧道中心偏转调节式弧形件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随着隧道中心偏转调节式弧形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隧道是修建在地下、水下或者山体中,并铺设铁路或者修筑公路以供机动车辆通行的建筑物。隧道的建设过程主要为隧道规划、勘测、设计、贯通控制测量和施工等工作,因此,无论是建设还是使用,隧道过程繁琐且复杂。
[0003]然而,在设计有中隔墙的盾构隧道内,需要先安装隧道底部的弧形件,目前,弧形件采用的方式基本上是吊机,在吊机的调整对位下,将弧形件移动至待安装区,然后采用外接件进行定位。
[0004]但是,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单个的弧形件都是吨量级别的重量,若采用上述的方式进行安装,其存在以下缺陷:1、在吊运对接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晃动,因此,在对接中很容易产生碰撞,若冲击力度大,不仅影响已经安装好的弧形件角度或位置的变化,而且极有可能造成碰撞损坏,同时安装的效率非常低;2、由于吊机所形成角度和位置的调节只能是弧形件处于悬空状态,一旦弧形件架设在隧道底部弧形壁后,再想实施微调十分困难,因此,很难达到对齐安装所需要的精度;3、隧道并非直线延伸,因此,会存在一定的偏移角度(虽然所角度比较小),但是若不及时调节,会导致弧形件安装后会存在偏差,不仅影响安装精度,而且很难实施纠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新的随着隧道中心偏转调节式弧形件安装方法。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随着隧道中心偏转调节式弧形件安装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弧形件的吊移 采用吊机将弧形件吊运至待安装工位的上方,其中待安装弧形件的后端部与已安装弧形件的前端相对隔开设置,同时吊机将待安装弧形件下降至隧道上;S2、对位调节机的偏转调节 随着待安装弧形件所在段隧道中心的偏移,位于已安装弧形件的内部对位调节机的定位支座和移动支座相对运动并转向调节,以使得移动支座的移动方向与隧道长度方向平行; S3、弧形件的微调 对位调节机的移动支座前移并伸入待安装弧形件的内部,同时由移动支座上多自由度支撑部件沿着X、Y、Z轴或者绕着X、Y、Z轴的运动调整待安装弧形件的角度和位置;
S4、弧形件的组装完成S3中的微调后,移动支座沿着隧道长度方向将待安装弧形件向已安装弧形件靠拢贴合,直至移动至待安装工位后,采用外接件将待安装弧形件与待安装工位的隧道相固定连接组装。
[0007]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S5、对位调节机的前移,其完成一块弧形件安装后,由定位支座和移动支座进行切换支撑在隧道上,此时的移动支座定位支撑在隧道上,所述定位支座脱离隧道支撑且相对滑动在移动支座上,接着由定位支座相对移动支座的前移,准备实施下一块待安装弧形件的组装。这样一来,能够快速实施下一块弧形件的安装。
[0008]优选地,在S1中,吊机的吊具能够自弧形件的前端部插入或抽出弧形件的内部。
[0009]具体的,吊具呈C型,弧形件的中部形成通孔,C型下部自待安装弧形件前端插入待安装弧形件内,向上吊起后C型下部勾起弧形件向待安装工位吊运。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对位调节机包括相活动连接且能够分别支撑在已安装弧形件所对应的隧道上的定位支座和移动支座、设置在移动支座上的内撑组件,其中定位支座和移动支座之间能够沿着隧道长度方向直线运动,且定位支座和移动支座之间还能够随隧道偏移方向相对转向调节运动;内撑组件包括多个相独立设置且能够分别沿着X、Y、Z轴运动调节的内撑油缸。
[0011]优选地,定位支座包括沿着隧道长度方向延伸的支座本体、形成在支座本体上的定位撑腿,移动支座滑动并转动连接在支座本体上。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定位撑腿有四个且位于支座本体的四角,每个定位撑腿包括沿着竖直方向活动的伸缩腿、固定设置在所述伸缩腿底部的脚垫、以及沿着竖直方向延伸且两端部分别与支座本体和脚垫相连接的伸缩杆。这样一来,能够实施定位支座稳定支撑在轨道上。
[0013]优选地,脚垫包括自上而下且由外向内倾斜的斜撑部、自斜撑部的上下端部分别向内翘起的上折边和下折边,脚垫支撑时,上折边和下折边抵触在隧道的内壁上。这样设置,避免出现定位滑移。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移动支座包括沿着隧道长度方向且能够架设在支座本体或隧道上的移动架、设置在移动架上且能够支撑在隧道上的活动撑腿、以及设置在移动架上且能够随着支座本体同步转动的转接部,其中内撑油缸设置在移动架上。在此,通过移动架的设置,便于实施直线和转向运动实施,从而能够随着隧道中心的偏心而相对偏转。
[0015]优选地,转接部包括固定在移动架上的转接头、与转接头绕着竖直方向转动连接的转盘、以及两端部分别连接在移动架与转盘上的伸缩动力杆,其中转盘与支座本体相连接。通过转动接头的设置,在伸缩动力杆的运动下,即可实施偏转调节;一旦伸缩动力杆停止运动后,转接头就是一个固定件,此时,只能实施直线运动,以便于调节位置后待安装弧形件的平移,或者以便于定位支座沿着隧道长度方向前移。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在支座本体的两侧设有滑轨,转盘通过与滑轨相配合的滑座与支座本体相对连接,其中转盘转动时,滑座移动并拨动支座本体同步偏转;转盘停止转动时,转接部与移动架、及滑座形成一个整体,支座本体沿着滑轨长度方向相对滑座移动。这样一来,既可以实施直线运动,也可以实施偏移角度调节,从而满
足弧形件组装的需要。
[0017]优选地,滑轨的截面呈方形,滑座包括分别与滑轨上、下、外侧面配合的C型座体;用于将两侧C型座体同步连接的连接架,其中连接架与转盘固定连接,连接架上形成有向上延伸的对接柱,伸缩动力杆两端部转动连接在对接柱和移动架上。
[0018]优选地,对位调节机还包括沿着两端部转动连接在连接架和支座本体上且沿着移动架长度方向的伸缩拉杆,其中连接架随转盘同步转动时,伸缩拉杆同步偏转,且伸缩拉杆的运动方向与隧道的长度方向一致。
[0019]此外,内撑油缸有三个,且呈等腰或等边三角形分布,其中一个顶点位于移动支座的一侧,另外两个顶点位于移动支座的另一侧且连线构成三角形的底边。
[0020]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一方面通过随隧道中心偏移而偏转调节,以使得待安装弧形件沿着隧道待安装段长度方向运动贴合已安装弧形片,提升安装的精度;另一方面在弧形件内部沿着隧道长度方向横移和多个自由度方向的顶撑调节配合,平稳实施待安装弧形件相对已安装弧形件位置调整和移位,从而配合吊机实施弧形件安全且高效的组装。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对位调节机的结构示意图(第一视角);图2为图1的主视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图2的右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对位调节机的结构示意图(第二视角);其中:1、定位支座;10、支座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随着隧道中心偏转调节式弧形件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S1、弧形件的吊移 采用吊机将弧形件吊运至待安装工位的上方,其中待安装弧形件的后端部与已安装弧形件的前端相对隔开设置,同时吊机将待安装弧形件下降至隧道上;S2、对位调节机的偏转调节 随着待安装弧形件所在段隧道中心的偏移,位于已安装弧形件的内部对位调节机的定位支座和移动支座相对运动并转向调节,以使得移动支座的移动方向与隧道长度方向平行;S3、弧形件的微调 对位调节机的移动支座前移并伸入待安装弧形件的内部,同时由移动支座上多自由度支撑部件沿着X、Y、Z轴或者绕着X、Y、Z轴的运动调整待安装弧形件的角度和位置;S4、弧形件的组装完成S3中的微调后,移动支座沿着隧道长度方向将待安装弧形件向已安装弧形件靠拢贴合,直至移动至待安装工位后,采用外接件将待安装弧形件与待安装工位的隧道相固定连接组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着隧道中心偏转调节式弧形件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S5、对位调节机的前移,其完成一块弧形件安装后,由定位支座和移动支座进行切换支撑在隧道上,此时的移动支座定位支撑在隧道上,所述定位支座脱离隧道支撑且相对滑动在移动支座上,接着由定位支座相对移动支座的前移,准备实施下一块待安装弧形件的组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着隧道中心偏转调节式弧形件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吊机的吊具能够自弧形件的前端部插入或抽出弧形件的内部,其中吊具呈C型,弧形件的中部形成通孔,C型下部自待安装弧形件前端插入待安装弧形件内,向上吊起后C型下部勾起弧形件向待安装工位吊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着隧道中心偏转调节式弧形件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支座包括沿着隧道长度方向延伸的支座本体、形成在所述支座本体上的定位撑腿,所述移动支座滑动并转动连接在所述支座本体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随着隧道中心偏转调节式弧形件安装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云龙高俊华朱美恒杨光秦乐卢俊杰张晓锋郝玉双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