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调节与止回功能的水流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7658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具有可调节与止回功能的水流控制装置,涉及水流控制设备领域,针对现有的水流控制装置存在的调节精确度低,效果差,易受水流影响产生倒流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管体结构,所述管体结构内侧设置有用于调节水流的转动结构,所述转动结构顶端安装有控制结构,所述控制结构靠近管体结构设置有识别结构,所述管体结构靠近识别结构设置有具有刻度的参考结构,所述转动结构两侧设置有防水倒流的止回结构;所述控制结构驱动识别结构在参考结构上转动,使所述控制结构辅助转动结构对水流进行转动调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且操作简单,便于进行调节,水流控制精确度高,效果好,稳定性高,且对水流进行止回。且对水流进行止回。且对水流进行止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可调节与止回功能的水流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流控制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具有可调节与止回功能的水流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对水源进行使用时,通过使用控制装置对水流进行控制,但传统的水流控制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不足,其无法根据水流的流速需求进行精准调节,且调节参考性低,效果差,使用过程中易受水流影响产生倒流,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提出了具有可调节与止回功能的水流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出的具有可调节与止回功能的水流控制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水流控制装置存在的调节精确度低,效果差,易受水流影响产生倒流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具有可调节与止回功能的水流控制装置,包括管体结构,所述管体结构内侧设置有用于调节水流的转动结构,所述转动结构顶端安装有控制结构,所述控制结构靠近管体结构设置有识别结构,所述管体结构靠近识别结构设置有具有刻度的参考结构,所述转动结构两侧设置有防水倒流的止回结构;
[0006]所述控制结构驱动识别结构在参考结构上转动,使所述控制结构辅助转动结构对水流进行转动调节。
[0007]优选的,所述管体结构包括水管管体和控制槽,所述水管管体呈筒状,所述控制槽位于水管管体内侧中部,且所述控制槽呈球形槽状。
[0008]优选的,所述参考结构包括固定盘和刻度板,所述固定盘与水管管体连接,所述固定盘远离水管管体的一侧安装有刻度板,所述刻度板内嵌于固定盘内侧,且所述固定盘被调节柱贯穿。
[0009]优选的,所述转动结构包括控制弧板、调节柱,所述控制弧板呈弧形状,且所述控制弧板位于控制槽内侧,所述控制弧板顶端安装有调节柱,且所述调节柱贯穿水管管体。
[0010]优选的,所述控制结构包括转动杆和支撑杆,所述转动杆与调节柱连接,所述转动杆两端均设置有凹槽,且所述转动杆两端均安装有支撑杆。
[0011]优选的,所述识别结构包括指针杆和视槽,所述指针杆呈U型,且所述指针杆的两个U型端均与转动杆连接,所述指针杆远离转动杆的一端设置有视槽,且所述视槽以指针杆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呈对称设置,所述指针杆和视槽均与刻度板匹配。
[0012]优选的,所述止回结构包括防倒流叶板和牵引拉绳,所述防倒流叶板呈半圆形,且所述防倒流叶板呈对称设置,两个所述防倒流叶板合并后与水管管体的内径一致,且所述防倒流叶板与水管管体内侧连接有牵引拉绳,所述止回结构在控制槽两侧均有设置。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通过设置转动杆带动调节柱进行转动,降低转动难度,调节柱带动控制弧板进行转动,从而对水流速度进行控制,提高水流的可调整性。
[0015]2、设置转动杆通过支撑杆带动指针杆进行转动,且使指针杆在固定盘内侧的刻度板上进行转动,转动过程中通过视槽对刻度板上的刻度进行观察,通过刻度对水流的控制进行辅助,提高水流控制的精确度,优化水流控制效果。
[0016]3、通过设置防倒流叶板与水管管体内侧铰接,使防倒流叶板随水流方向进行转动,当水流来源远离牵引拉绳的一侧,水流畅通,当水流来源牵引拉绳的一侧,防倒流叶板互相靠近对水流进行阻挡,且通过牵引拉绳保持稳定,对水流进行止回。
[0017]综上所述,该水流控制装置操作简单,便于进行调节,水流控制精确度高,效果好,稳定性高,且对水流进行止回。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三维爆炸图。
[0021]图中标号:1、管体结构;101、水管管体;102、控制槽;2、转动结构;201、控制弧板;202、调节柱;3、控制结构;301、转动杆;302、支撑杆;4、识别结构;401、指针杆;402、视槽;5、参考结构;501、固定盘;502、刻度板;6、止回结构;601、防倒流叶板;602、牵引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参照图1

图3,具有可调节与止回功能的水流控制装置,包括管体结构1,所述管体结构1内侧设置有用于调节水流的转动结构2,所述转动结构2顶端安装有控制结构3,所述控制结构3靠近管体结构1设置有识别结构4,所述管体结构1靠近识别结构4设置有具有刻度的参考结构5,所述转动结构2两侧设置有防水倒流的止回结构6;
[0024]所述控制结构3驱动识别结构4在参考结构5上转动,使所述控制结构3辅助转动结构2对水流进行转动调节。
[0025]如图2所示,所述管体结构1包括水管管体101和控制槽102,所述水管管体101呈筒状,所述控制槽102位于水管管体101内侧中部,且所述控制槽102呈球形槽状,所述转动结构2包括控制弧板201、调节柱202,所述控制弧板201呈弧形状,且所述控制弧板201位于控制槽102内侧,所述控制弧板201顶端安装有调节柱202,且所述调节柱202贯穿水管管体101,通过转动杆301带动调节柱202进行转动,降低转动难度,调节柱202带动控制弧板201进行转动,从而对水流速度进行控制,提高水流的可调整性。
[0026]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控制结构3包括转动杆301和支撑杆302,所述转动杆301与调节柱202连接,所述转动杆301两端均设置有凹槽,且所述转动杆301两端均安装有支撑杆302,所述参考结构5包括固定盘501和刻度板502,所述固定盘501与水管管体101连接,所述固定盘501远离水管管体101的一侧安装有刻度板502,所述刻度板502内嵌于固定盘501内
侧,且所述固定盘501被调节柱202贯穿,所述识别结构4包括指针杆401和视槽402,所述指针杆401呈U型,且所述指针杆401的两个U型端均与转动杆301连接,所述指针杆401远离转动杆301的一端设置有视槽402,且所述视槽402以指针杆401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呈对称设置,所述指针杆401和视槽402均与刻度板502匹配,设置转动杆301通过支撑杆302带动指针杆401进行转动,且使指针杆401在固定盘501内侧的刻度板502上进行转动,转动过程中通过视槽402对刻度板502上的刻度进行观察,通过刻度对水流的控制进行辅助,提高水流控制的精确度,优化水流控制效果。
[0027]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止回结构6包括防倒流叶板601和牵引拉绳602,所述防倒流叶板601呈半圆形,且所述防倒流叶板601呈对称设置,两个所述防倒流叶板601合并后与水管管体101的内径一致,且所述防倒流叶板601与水管管体101内侧连接有牵引拉绳602,所述止回结构6在控制槽102两侧均有设置,通过防倒流叶板601与水管管体101内侧铰接,使防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可调节与止回功能的水流控制装置,包括管体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结构(1)内侧设置有用于调节水流的转动结构(2),所述转动结构(2)顶端安装有控制结构(3),所述控制结构(3)靠近管体结构(1)设置有识别结构(4),所述管体结构(1)靠近识别结构(4)设置有具有刻度的参考结构(5),所述转动结构(2)两侧设置有防水倒流的止回结构(6);所述控制结构(3)驱动识别结构(4)在参考结构(5)上转动,使所述控制结构(3)辅助转动结构(2)对水流进行转动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调节与止回功能的水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结构(1)包括水管管体(101)和控制槽(102),所述水管管体(101)呈筒状,所述控制槽(102)位于水管管体(101)内侧中部,且所述控制槽(102)呈球形槽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调节与止回功能的水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结构(5)包括固定盘(501)和刻度板(502),所述固定盘(501)与水管管体(101)连接,所述固定盘(501)远离水管管体(101)的一侧安装有刻度板(502),所述刻度板(502)内嵌于固定盘(501)内侧,且所述固定盘(501)被调节柱(202)贯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调节与止回功能的水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结构(2)包括控制弧板(201)、调节柱(202),所述控制弧板(201)呈弧形状,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新华崔亦农周婉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克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