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继电器检测电路及其检测方法和系统,包括:电源、继电器R1和继电器R2;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继电器R1;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继电器R2;分别控制所述继电器R1和所述继电器R2的断开和使能,根据电源电压U0与继电器R1输出端和继电器R2输出端之间的电压U1的大小关系判断所述继电器R1和所述继电器R2的触点粘黏或者开路。本发明专利技术减少了高压回路的采样路数,节省成本,而且可以检测正负继电器的粘黏或者开路。负继电器的粘黏或者开路。负继电器的粘黏或者开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继电器检测电路及其检测方法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继电器检测
,具体地,涉及一种继电器检测电路及其检测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或者储能行业中,继电器不可不免存在带载切换或者闭合的情况,带载冲击导致继电器粘连而导致功能失效甚至发生安全隐患。
[0003]现有的解决方案一般有两种,其一是使用辅助触点或者干簧管等物理反馈结构,其二是采集继电器两端的电压进行判定。
[0004]专利文献CN106597274A(申请号:CN201611249801.7)公开了一种接触器粘连判定方法,通过比较电池组电压和主负接触器后电压的压差,比较电池组电压和主正接触器后电压的压差,判定主负接触器粘连及主正接触器粘连。
[0005]专利文献CN113295995A(申请号:CN202110564599.1)公开了一种电池系统继电器粘连检测及保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各继电器进行粘连检测,检测各继电器处设置的检测点电压信号以及电池包两端电压,并根据检测点电压与电池包两端电压之间压差判断继电器的粘连状态。
[0006]然而以上方法需要判定负极继电器外侧的电压,先判定负极继电器是否粘黏,才能进行下一步,而采集负极继电器外侧电压需要额外的一个参考点,高压回路的采样路数多。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继电器检测电路及其检测方法和系统。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继电器检测电路,包括:电源、继电器R1和继电器R2;
[0009]所述电源通过单体电池连接组成;
[0010]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继电器R1;
[0011]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继电器R2;
[0012]分别控制所述继电器R1和所述继电器R2的断开和使能,根据所述电源的电压U0与所述继电器R1输出端和所述继电器R2输出端之间的电压U1的大小关系判断所述继电器R1和所述继电器R2的触点粘黏或者开路。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继电器检测方法,执行如下步骤:
[0014]步骤1:依次连接电源正极、继电器R1、继电器R2和电源负极;
[0015]步骤2:分别控制继电器R1和继电器R2的断开和使能,根据电源电压U0与U1的大小关系判断所述继电器R1和所述继电器R2的触点粘黏或者开路。
[0016]优选的,控制继电器R1和继电器R2均不使能,若|U1
‑
U0|<δ1,则判定继电器R1和继电器R2的触角均粘黏;
[0017]控制继电器R1和继电器R2使能,若|U1
‑
U0|>α,则判定继电器R1或者继电器R2开路;
[0018]控制继电器R1使能,继电器R2不使能,若|U1
‑
U0|<δ2,则判定继电器R2粘黏;
[0019]控制继电器R2使能,继电器R1不使能,若|U1
‑
U0|<δ3,则判定继电器R1粘黏;
[0020]其中,δ1、δ2、δ3、α均为预设阈值。
[0021]优选的,所述电源电压的采集方式包括:直接高压采样或用所有串联的单体电池电压的累计和。
[0022]优选的,若在所述继电器R1输出端和所述继电器R2输出端之间接容性电路,则在所述继电器R1输出端或所述继电器R2输出端接一个电阻用于限流,当检测完毕后,再短接该电阻。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继电器检测系统,包括如下模块:
[0024]模块M1:依次连接电源正极、继电器R1、继电器R2和电源负极;
[0025]模块M2:分别控制继电器R1和继电器R2的断开和使能,根据电源电压U0与U1的大小关系判断所述继电器R1和所述继电器R2的触点粘黏或者开路。
[0026]优选的,控制继电器R1和继电器R2均不使能,若|U1
‑
U0|<δ1,则判定继电器R1和继电器R2的触角均粘黏;
[0027]控制继电器R1和继电器R2使能,若|U1
‑
U0|>α,则判定继电器R1或者继电器R2开路;
[0028]控制继电器R1使能,继电器R2不使能,若|U1
‑
U0|<δ2,则判定继电器R2粘黏;
[0029]控制继电器R2使能,继电器R1不使能,若|U1
‑
U0|<δ3,则判定继电器R1粘黏;
[0030]其中,δ1、δ2、δ3、α均为预设阈值。
[0031]优选的,所述电源电压的采集方式包括:直接高压采样或用所有串联的单体电池电压的累计和。
[0032]优选的,若在所述继电器R1输出端和所述继电器R2输出端之间接容性电路,则在所述继电器R1输出端或所述继电器R2输出端接一个电阻用于限流,当检测完毕后,再短接该电阻。
[00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34](1)本专利技术减少了高压回路的采样路数,节省成本,而且可以检测正负继电器的粘黏或者开路;
[0035](2)本专利技术通过正负双继电器检测,有效防止了同时失效导致的功能失效或者危害。
附图说明
[0036]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37]图1为外部没有容性电路时的检测回路连接图;
[0038]图2为外部有容性电路时的检测回路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40]实施例:
[004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继电器检测电路及其检测方法,为了节省采样回路的数量,降低成本,对于有负极继电器和正极继电器的电路,只需要在正负继电器的外侧接入一个采样点采集U1即可。
[0042]如图1所示,多个单体电池连接组成电源,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继电器R1的输入端A,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继电器R2的输入端C,继电器R1的正极输出端B和继电器R2的负极输出端D接入负载或发电机电路。
[0043]分别控制所述继电器R1和所述继电器R2的断开和使能,根据所述电源的电压U0与所述继电器R1输出端和所述继电器R2输出端之间的电压U1的大小关系判断所述继电器R1和所述继电器R2的触点粘黏或者开路。
[0044]进一步地,采用如下的方法进行判定:
[0045]1)控制继电器R1和继电器R2均不使能,比较电压电阻组的电压U1、在R1和R2两者中不与电池组相连接的一端的电压U0的电压值,如果|U1
‑
U0|<δ1,则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继电器R1和继电器R2;所述电源通过单体电池连接组成;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继电器R1;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继电器R2;分别控制所述继电器R1和所述继电器R2的断开和使能,根据所述电源的电压U0与所述继电器R1输出端和所述继电器R2输出端之间的电压U1的大小关系判断所述继电器R1和所述继电器R2的触点粘黏或者开路。2.一种继电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检测电路,执行如下步骤:步骤1:依次连接电源正极、继电器R1、继电器R2和电源负极;步骤2:分别控制继电器R1和继电器R2的断开和使能,根据电源电压U0与U1的大小关系判断所述继电器R1和所述继电器R2的触点粘黏或者开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继电器R1和继电器R2均不使能,若|U1
‑
U0|<δ1,则判定继电器R1和继电器R2的触角均粘黏;控制继电器R1和继电器R2使能,若|U1
‑
U0|>α,则判定继电器R1或者继电器R2开路;控制继电器R1使能,继电器R2不使能,若|U1
‑
U0|<δ2,则判定继电器R2粘黏;控制继电器R2使能,继电器R1不使能,若|U1
‑
U0|<δ3,则判定继电器R1粘黏;其中,δ1、δ2、δ3、α均为预设阈值。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的电压的采集方式包括:直接高压采样或用所有串联的单体电池电压的累计和。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向东,沈成宇,刘祖汉,曹楷,郝悦,侯敏,曹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瑞浦青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