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通视侧轨距离测量辅助装置及测量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7281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不通视侧轨距离测量辅助装置,包括与侧轨接触的固定支架和设置在固定支架一侧的测量观察棱镜;所述固定支架包括水平设置的固定板和垂直设置的两个固定杆,两个固定杆的顶端分别与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测量观察棱镜与两个固定杆的底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固定板的顶面设置有水平校准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也涉及一种不通视侧轨距离测量方法,使用不通视侧轨距离测量辅助装置与测距仪测量侧轨的半径偏差。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环冷机侧轨半径的测量,有效地解决了测量侧轨半径时中心标桩与侧轨测量点不通视的问题。与侧轨测量点不通视的问题。与侧轨测量点不通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通视侧轨距离测量辅助装置及测量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测量辅助装置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不通视侧轨距离测量辅助装置及测量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钢铁企业的烧结机一般与环冷机配合使用,环冷机是烧结矿冷却的重要设备。如环冷机的名称所述,该设备呈环形(如图1所示),由若干台车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卸下的烧结矿饼经破碎后,通过漏斗连续均匀地落到环冷机的台车上,台车由驱动装置的摩擦轮驱动匀速运行,同时鼓风机将冷空气送入台车下的风箱,风箱将冷空气输入热烧结矿处交换热量,达到逐渐冷却烧结矿的目的。从环冷机的结构可知,台车运行的稳定性主要依靠侧轮与侧轨处的运动来实现,由于侧轨是圆形的,因此控制好侧轨的半径是保证环冷机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检测停机时需要对侧轨半径进行测量,以掌握轨道半径偏差情况,再根据偏差值及时对侧轨进行校准。
[0003]侧轨半径是指中心标桩至侧轨的水平距离,侧轨与中心标桩的高度差约9m,一般的距离测量方法是钢卷尺法或测距仪法,但中心标桩与侧轨不通视,而且侧轨处结构复杂,钢卷尺无法通过,因此钢卷尺法不适用于测量中心标桩至侧轨的水平距离。测距仪法需要在中心标桩架设测距仪,在侧轨处架设棱镜反射片三脚架,需要人站在侧轨上操作棱镜基座,进行整平对中,才能测出轨距,但是侧轨离地1.2m,棱镜三脚架无法稳定在侧轨上架设,且人员难以站立在侧轨上操作棱镜基座,同时由于中心标桩与侧轨不通视,就是在侧轨处放置棱镜反射片,测距仪也无法瞄准棱镜反射片,因此测距仪法也不适用于测量中心标桩至侧轨的水平距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通视侧轨距离测量辅助装置及测量方法,适用于环冷机侧轨半径的测量,有效地解决了测量侧轨半径时中心标桩与侧轨测量点不通视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不通视侧轨距离测量辅助装置,包括与侧轨接触的固定支架和设置在固定支架一侧的测量观察棱镜;
[0007]所述固定支架包括水平设置的固定板和垂直设置的两个固定杆,两个固定杆的顶端分别与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测量观察棱镜与两个固定杆的底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固定板的顶面设置有水平校准装置。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量观察棱镜与两个固定杆的内侧可拆卸地连接,且所述测量观察棱镜位于固定板的正下方。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杆是伸缩杆。通过调整固定杆的伸缩长度来改变测量观察棱镜的位置,使测量观察棱镜与测距仪处于通视的状态。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平校准装置包括横向水平珠和纵向水平珠,所述横向水平珠与两个伸缩杆所在平面平行,所述纵向水平珠与两个伸缩杆所在平面垂直。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的底面边缘设置有多个调节支脚,所述调节支脚包括固定螺杆和调节部,所述固定螺杆的一端与固定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调节部的顶部设有与固定螺栓适配的螺纹槽,所述固定螺杆与调节部螺纹连接。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部的底部设置有与侧轨接触的接触层,所述接触层与调节部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接触层设置有磁体。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包括固定底板和滑动顶板,所述滑动顶板设置于固定底板的上方,且所述滑动顶板与固定底板可横向滑动地连接;
[0014]多个所述调节支脚设置于固定底板的底面,所述横向水平珠和所述纵向水平珠设置于滑动顶板的顶面。
[0015]一种不通视侧轨距离测量方法,具体如下:
[0016]将辅助装置放置在侧轨处,测量观察棱镜位于侧轨的下方,测量观察棱镜朝向中心标桩,辅助装置的固定板与侧轨顶面接触,辅助装置的固定杆顶端与侧轨的外侧面贴合,观察固定板顶面的横向水平珠和纵向水平珠,调整固定板的位置,使固定板处于水平面,此时测量观察棱镜与地面处于垂直的状态;
[0017]调整固定杆的长度来调整测量观察棱镜的高度,使测量观察棱镜与中心标桩的测距仪处于通视的状态,通过测距仪瞄准测量观察棱镜进行距离测量;
[0018]调整辅助装置的放置位置,重新调整固定板位于水平板位于水平面,调整测量观察棱镜的高度,使测量观察棱镜与中心标桩的测距仪再次处于通视的状态,通过测距仪瞄准测量观察棱镜进行距离测量;
[0019]多次调整辅助装置的放置位置,通过不同位置的距离测量数据计算侧轨半径的偏差情况及偏差值,根据偏差值对侧轨进行校准。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调整固定板位于水平面的步骤如下:
[0021]通过调节支脚底部的磁体将辅助装置的整体吸附在侧轨上方,旋转多个调节部使固定螺杆上升或下降,使横向水平珠和纵向水平珠均处于水平状态,此时固定板也处于水平面。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辅助装置放置在侧轨处,调整固定板处于水平面后,通过测距仪瞄准测量观察棱镜进行距离测量得到第一个距离数据;
[0023]将固定板的滑动顶板向左边推动,此时,固定板的固定底板和滑动顶板仍处于水平面,通过测距仪瞄准测量观察棱镜进行距离测量得到第二个距离数据;
[0024]将固定板的滑动顶板复位后向右边推动,此时,固定板的固定底板和滑动顶板仍处于水平面,通过测距仪瞄准测量观察棱镜进行距离测量得到第三个距离数据;
[0025]通过计算三个距离数据的平均值得到辅助装置放置处侧轨的半径值。
[0026]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7]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生产成本低,本专利技术的固定板与侧轨的顶面接触,且固定杆与侧轨的外侧面接触,即辅助装置的固定支架扣合在侧轨处,形成稳定的结构,通过调整固定杆的伸缩长度来改变测量观察棱镜的位置,使测量观察棱镜与测距仪处于通视的状态,由于测量观察棱镜处于固定板的下方,通过伸缩的固定杆即可对测量观察棱镜的高
度实现调整,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常规的测距仪法也不适用于测量中心标桩至侧轨的水平距离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测量示意图;
[0029]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正面示意图;
[0030]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侧面示意图;
[0031]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俯视示意图;
[0032]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侧面示意图;
[0033]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调节支脚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侧面示意图。
[0035]图中:1

固定板,11

固定底板,12

滑动顶板,2

固定杆,3

测量观察棱镜,4

水平校准装置,41

横向水平珠,42

纵向水平珠,5

调节支脚,51

固定螺杆,5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通视侧轨距离测量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侧轨(7)接触的固定支架和设置在固定支架一侧的测量观察棱镜(3);所述固定支架包括水平设置的固定板(1)和垂直设置的两个固定杆(2),两个固定杆(2)的顶端分别与固定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测量观察棱镜(3)与两个固定杆(2)的底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固定板(1)的顶面设置有水平校准装置(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通视侧轨距离测量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观察棱镜(3)与两个固定杆(2)的内侧可拆卸地连接,且所述测量观察棱镜(3)位于固定板(1)的正下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通视侧轨距离测量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2)是伸缩杆。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通视侧轨距离测量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校准装置(4)包括横向水平珠(41)和纵向水平珠(42),所述横向水平珠(41)与两个伸缩杆所在平面平行,所述纵向水平珠(42)与两个伸缩杆所在平面垂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不通视侧轨距离测量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底面边缘设置有多个调节支脚(5),所述调节支脚(5)包括固定螺杆(51)和调节部(52),所述固定螺杆(51)的一端与固定板(1)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调节部(52)的顶部设有与固定螺栓适配的螺纹槽,所述固定螺杆(51)与调节部(52)螺纹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不通视侧轨距离测量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52)的底部设置有与侧轨(7)接触的接触层(53),所述接触层(53)与调节部(52)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接触层(53)设置有磁体。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不通视侧轨距离测量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包括固定底板(11)和滑动顶板(12),所述滑动顶板(12)设置于固定底板(11)的上方,且所述滑动顶板(12)与固定底板(11)可横向滑动地连接;多个所述调节支脚(5)设置于固定底板(11)的底面,所述横向水平珠(41)和所述纵向水平珠(42)设置于滑动顶板(12)的顶面。8.一种不通视侧轨距离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将辅助装置(6)放置在侧轨(7)处,测量观察棱镜(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乔曾瑞莹曾庆武张鑫倪泽锋黄钟光卢北林华景强周贤广王裕维徐仲贤刘力忠王子铭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韶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