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湖底泥的脱水发酵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77170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湖底泥的脱水发酵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底泥脱水,与复合絮凝剂混合预处理后,脱水固结;(2)破碎混料,固结后的底泥与复合辅料破碎混合;(3)好氧发酵,将混合的发酵原料放入发酵仓内,配合好氧复合菌剂进行好氧发酵;(4)二次发酵及筛分出仓,得到发酵完成的绿化种植土。通过泵吸或绞吸的方式挖河湖底泥,合理进行疏浚施工,通过复合絮凝剂对河湖底泥进行预处理生成低含水率底泥,与复合辅料掺混同时喷洒复合菌剂,提高混合的均匀度,通过对底泥的二次好氧发酵处理后,得到高质量的绿化种植土,实现大规模处理底泥,处理过程中无二次污染,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河湖底泥的资源化和可持续利用。了河湖底泥的资源化和可持续利用。了河湖底泥的资源化和可持续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湖底泥的脱水发酵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河湖水生态治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河湖底泥的脱水发酵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全球目前改善土壤结构和土壤微生态系统、修复土壤、发展有机农业和绿色农牧业的根本措施是增大生物有机肥料。通过生物有机肥料的推广使用,建立良性农牧生态循环体系,即“肥多

草多

粪多

农牧产品多”的局面,充分开发农田和草场的综合生产潜力,达到增产增收最佳效果。
[0003]另一方面,水体底部淤泥大量堆积导致水体迅速萎缩,形成内源性污染源。随着我国沿海、沿江各部分地区涉水经济的迅速开发建设,产生了大量的疏浚土。能够合理、高效、无二次污染的处理疏浚土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疏浚土脱水发酵处理,可应用于园林绿化、市政工程的绿化种植土,利用疏浚土生产生物有机肥,是国家一直提倡节能减排、资源再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既能创造效益,又能最大限度的消除其对环境的污染,可以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经济发展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0004]现有技术中,尚无高比例(底泥含量在70%以上)底泥好氧发酵工程实例。由于脱水后的疏浚底泥添加了一定量的絮凝剂,导致底泥粘度高、易板结,传统破碎设备破碎固结底泥效率低、破碎粒度不均匀。底泥粘度高同时也阻碍了好氧微生物吸收水分,导致传统的发酵工艺无法实现底泥的快速发酵,不易对底泥进行发酵改良。因此,大多采用协同处置的方式,从而存在处理规模小,处理成本高,且底泥制备为绿化种植土或生物肥料的制备规模小、难度大、易造成二次污染等技术问题。
[0005]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大规模处理、发酵周期短、产品质量高、投入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的河湖底泥脱水发酵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处理效率高、成品率高、生产成本低、生产过程中无二次污染的河湖底泥脱水发酵处理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河湖底泥的脱水发酵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底泥脱水:将泵吸或绞吸的疏浚底泥进行脱水固结处理,得到脱水后的底泥,其中脱水后的底泥的含水率为45%

70%,其具体步骤如下:
[0010]S1

1.底泥的预处理:将多孔生物聚合剂和助滤底泥调理剂与清水混合形成复合絮凝剂,向疏浚底泥中投入所述复合絮凝剂进行反应,得到高浓度泥浆和上清液,其中:所述多孔生物聚合剂的浓度为1wt
‰‑
3wt

,投加比例为疏浚底泥质量的0.3%

0.8%,所述助滤底泥调理剂的浓度为0.1wt%

0.5wt%,投加比例为疏浚底泥质量的1%

5%;
[0011]S1

2.脱水固结:对所述高浓度泥浆经进行脱水和固结处理,得到含水率为45%

70%的固结底泥;
[0012]S2.破碎混料:将所述固结底泥破碎成颗粒后,与复合辅料按体积比混合,得到混合物料,具体步骤如下;
[0013]S2

1.破碎:将所述固结底泥通过翻堆机进行破碎,直至固结底泥破碎成粒度为2

3cm的颗粒;
[0014]S2

2.制备辅料A:所述辅料A由50

70wt%的楸树木屑、10

30wt%的花生壳、10

30wt%的玉米芯和5

10wt%的柳枝均匀混合而成,辅料A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之和为100wt%;
[0015]S2

3.制备辅料B:所述辅料B由15

20wt%的木质素纤维、5

15wt%的棉籽壳、40

60wt%的香菇菌棒、7

13wt%的木糖醇、3

5wt%的磷脂、2

4wt%的酶制剂和5

10wt%的酒糟均匀混合而成,辅料B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之和为100wt%,得到的辅料B单独堆存,发酵6

12h,发酵温度≥20℃;
[0016]S2

4.制备复合辅料:将质量份数为35

65份的辅料A和15

65份发酵后的辅料B混合,得到复合辅料;
[0017]S2

5.制备混合物料:将步骤S2

1破碎的底泥与所述复合辅料按体积比为2:1

1:2混合,得到所述混合物料,通过使用翻堆机对物料进行混合,确保物料混合均匀;
[0018]S2

6.制备发酵原料:将好氧嗜热菌、好氧放线菌与水混合,得到复合菌剂溶液,而后向步骤S2

5得到的破碎后的混合物料上喷洒所述复合菌剂溶液,所述复合菌剂溶液的喷洒量与破碎的底泥的体积比为1:1000,得到发酵原料;
[0019]S3.好氧发酵:将所述发酵原料放入发酵仓内,覆盖好氧发酵膜,并通过鼓风机向发酵物料鼓风,进行好氧发酵12

15天,得到发酵底泥;
[0020]S4.二次发酵及筛分出仓:将所述发酵底泥从发酵仓内移出,筛分,筛下物为腐熟完全的发酵底泥,其含水率为25%

30%,能作为绿化种植土使用;筛上大颗粒为未腐熟完全的发酵底泥;
[0021]S5.重复步骤S1

S4对后一批河湖底泥进行脱水发酵处理,并在进行步骤S2前将前一批处理过程中未腐熟完全的发酵底泥与后一批河湖底泥处理过程的步骤S1

2得到的固结底泥混合后,一同进行后续步骤,直至所有河湖底泥处理完成。
[002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翻堆机的翻堆宽度为2.5m

5m,翻堆高度为0.8m

1.8m,铰刀直径为550

800mm,工作速度为5

15m/min。
[00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S3中采用的好氧发酵膜,以聚乙烯共混体系为基础树脂、聚烯烃弹性体为增韧剂、碳酸钙为增强填料,好氧发酵膜内部均匀分布微孔,所述微孔孔径为0.1

1μm,孔隙率为45%

65%。
[002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S3中,所述鼓风机的转速为2900r/min,风量为2500m3/h,功率为3kw,风压为3500Pa。
[00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鼓风机的送风管的直径为70

120mm,沿长度方向每间隔15

25cm在送风管周围打1

2个孔径为1cm的孔。
[0026]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湖底泥的脱水发酵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底泥脱水:将河湖底泥进行脱水固结处理,得到脱水后的底泥,其中脱水后的底泥的含水率为45%

70%,其具体步骤如下:S1

1.底泥的预处理:将多孔生物聚合剂和助滤底泥调理剂与清水混合形成复合絮凝剂,向疏浚底泥中投入所述复合絮凝剂进行反应,得到高浓度泥浆和上清液,其中:所述多孔生物聚合剂的浓度为1wt
‰‑
3wt

,投加比例为疏浚底泥质量的0.3%

0.8%,所述助滤底泥调理剂的浓度为0.1wt%

0.5wt%,投加比例为疏浚底泥质量的1%

5%;S1

2.脱水固结:对所述高浓度泥浆经进行脱水和固结处理,得到含水率为45%

70%的固结底泥;S2.破碎混料:将所述固结底泥破碎成颗粒后,与复合辅料按体积比混合,得到混合物料,具体步骤如下;S2

1.破碎:将所述固结底泥通过翻堆机进行破碎,直至固结底泥破碎成粒度为2

3cm的颗粒;S2

2.制备辅料A:所述辅料A由50

70wt%的楸树木屑、10

30wt%的花生壳、10

30wt%的玉米芯和5

10wt%的柳枝均匀混合而成,辅料A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之和为100wt%;S2

3.制备辅料B:所述辅料B由15

20wt%的木质素纤维、5

15wt%的棉籽壳、40

60wt%的香菇菌棒、7

13wt%的木糖醇、3

5wt%的磷脂、2

4wt%的酶制剂和5

10wt%的酒糟均匀混合而成,辅料B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之和为100wt%,得到的辅料B单独堆存,发酵6

12h,发酵温度≥20℃;S2

4.制备复合辅料:将质量份数为35

65份的辅料A和15

65份发酵后的辅料B混合,得到复合辅料;S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佳音侯明昱谭相君胡保安肖博史浩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天津生态环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