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水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7089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水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底座,壳体的顶端设置有贯穿于壳体的进水管和出气管,壳体的底端设置有贯穿于壳体的出水管,壳体的内部顶端设置有挡板,挡板的底部设置有换热器,换热器的底部设置有进气腔,换热器内部设置有贯穿于换热器的导气管;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实现了自来水与冷却水之间的热交换,还实现了气体与冷却水之间的热交换,实现了对冷却水余热的多种回收利用。水余热的多种回收利用。水余热的多种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水余热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余热回收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冷却水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余热回收利用是指将工业过程产生的余热再次回收重新利用,主要技术包括热交换技术、热功转换技术、余热制冷制热技术,当前,我国能源利用仍然存在着利用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生态环境压力大的主要问题,节能减排、降低能耗、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作为能源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实现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目标主要依靠工业领域,处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的中国,工业是主要的耗能领域,也是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我国工业领域能源消耗量约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70%,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30%左右,除了生产工艺相对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因素外,工业余热利用率低,能源(能量)没有得到充分综合利用是造成能耗高的重要原因,我国能源利用率仅为33%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10%,至少50%的工业耗能以各种形式的余热被直接废弃
[0003]其中,专利号为CN205919710U公开了一种冷却水余热回收装置,其通过罐体和设置于所述罐体内的自来水进水管和与自来水进水管一体连接的若干换热盘;罐体上设有架托,自来水进水管固定于所述架托上,自来水进水管上设置有若干自来水出水口二;若干所述换热盘从上到下均匀分布于自来水进水管上,换热盘内设置有环形中空腔室,环形中空腔室的顶壁设置有冷却水进水口二,环形中空腔室的底壁设置有冷却水出水口二,来达到自来水和冷却水的换热效率高,可以实现多级换热功能,使冷却水余热被充分吸收利用,但是当冷却水进入环形中空腔室的时候,只有接触环形中空腔室内壁的冷却水才能对换热盘进行换热,因此无法充分的利用冷却水中的热能,且这种冷却水余热回收装置只达到了对自来水的换热,无法实现对其他物质的换热。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冷却水余热回收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6]为此,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冷却水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底座,壳体的顶端设置有贯穿于壳体的进水管和出气管,壳体的底端设置有贯穿于壳体的出水管,壳体的内部顶端设置有挡板,挡板的底部设置有换热器,换热器的底部设置有进气腔,换热器内部设置有贯穿于换热器的导气管。
[0008]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换热器、进气腔、进水管、出气管以及出水管与壳体之间的连接,壳体的顶端开设有与进水管和出气管相配合的通孔一和通孔二,壳体的一侧开设有通孔三,壳体的另一侧开设有通孔四和通孔五,且通孔三和通孔四与换热器相配合,通孔五与
进气腔相配合,壳体的底端开设有与出水管相配合的通孔六。
[0009]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挡板与导气管以及进水管的连接,挡板的一端开设有与进水管相配合的通孔七,挡板的另一端开设有若干个与导气管相配合的通孔八。
[0010]进一步的,为了使得冷却水与换热器的充分接触,换热器包括若干个相互平行的连接块一,连接块一之间均通过连接块二连接,且相邻的连接块二分别位于连接块一的两端,连接块一的顶端开设有凹槽,凹槽的一端设置有贯穿于连接块一的导水管,凹槽的一端设置有若干个与导气管相配合的通孔九,连接块一和连接块二内部开设有通孔十。
[0011]进一步的,为了使得冷却水与换热器的充分接触,连接块一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扰流板。
[0012]进一步的,为了实现进气腔与导气管的连接,进气腔的一侧开设孔洞,进气腔的顶端开设有若干通孔十一,且通孔十一与导气管相配合。
[0013]进一步的,为了减少水垢、固体颗粒物等沉积物的堆积,壳体的内部底端设置为倾斜面,且倾斜面朝两端方向的竖直高度依次递增。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1、通过壳体、换热器、进水管以及出水管之间的配合,从而实现了冷却水与自来水之间的热交换,进而实现了对冷却水余热的回收利用,通过壳体、换热器、进气腔、导气管以及出气管之间的配合,从而实现了冷却水与气体之间的热交换,进而实现了对冷却水余热的多种回收利用。
[0016]2、通过壳体的顶端开设有与进水管和出气管相配合的通孔一和通孔二,壳体的一侧开设有通孔三,壳体的另一侧开设有通孔四和通孔五,且通孔三和通孔四与换热器相配合,通孔五与进气腔相配合,壳体的底端开设有与出水管相配合的通孔六,挡板的一端开设有与进水管相配合的通孔七,挡板的另一端开设有若干个与导气管相配合的通孔八,从而保证了壳体内部的密封性,实现了自来水与气体的分离。
[0017]3、通过设置换热器包括若干个相互平行的连接块一,连接块一之间均通过连接块二连接,连接块一和连接块二内部开设有通孔十,从而实现了冷却水与换热器之间的热交换。
[0018]4、通过连接块一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扰流板,从而提高了冷却水与换热器之间的充分接触,进而提高了冷却水与换热器热交换的效率。
[0019]5、通过进气腔、挡板以及导气管的配合,实现了自来水与气体的分离以及换热器对气体的热交换。
[0020]6、通过壳体的内部底端设置为倾斜面,且倾斜面朝两端方向的竖直高度依次递增,从而减少了水垢、固体颗粒物等沉积物的堆积,进而保证了冷却水余热回收装置工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冷却水余热回收装置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冷却水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冷却水余热回收装置中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冷却水余热回收装置中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冷却水余热回收装置中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冷却水余热回收装置中换热器的剖视图;
[0028]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冷却水余热回收装置中进气腔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
[0030]1、壳体;101、通孔一;102、通孔二;103、通孔三;104、通孔四;105、通孔五;106、通孔六;2、底座;3、进水管;4、出气管;5、出水管;6、挡板;601、通孔七;602、通孔八;7、换热器;701、连接块一;702、连接块二;703、凹槽;704、导水管;705、通孔九;706、通孔十;707、扰流板;8、进气腔;801、孔洞;802、通孔十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水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底座(2),所述壳体(1)的顶端设置有贯穿于所述壳体(1)的进水管(3)和出气管(4),所述壳体(1)的底端设置有贯穿于所述壳体(1)的出水管(5),所述壳体(1)的内部顶端设置有挡板(6),所述挡板(6)的底部设置有换热器(7),所述换热器(7)的底部设置有进气腔(8),所述换热器(7)内部设置有贯穿于所述换热器(7)的导气管(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水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端开设有与所述进水管(3)和所述出气管(4)相配合的通孔一(101)和通孔二(102),所述壳体(1)的一侧开设有通孔三(103),所述壳体(1)的另一侧开设有通孔四(104)和通孔五(105),且所述通孔三(103)和所述通孔四(104)与所述换热器(7)相配合,所述通孔五(105)与所述进气腔(8)相配合,所述壳体(1)的底端开设有与所述出水管(5)相配合的通孔六(10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水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6)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进水管(3)相配合的通孔七(601),所述挡板(6)的另一端开设有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宽厚张青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慧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