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降尘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建筑工程管理用旋转式喷水降尘装置,包括移动箱体,所述移动箱体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行走轮,所述移动箱体的正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移动箱体的内部通过轴承座连接有蜗轮,所述移动箱体的内部且位于蜗轮的背面设置有蜗杆,所述移动箱体的右侧设置有正反电机,所述正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移动箱体并与蜗杆相连接,所述移动箱体的顶部设置有喷水立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一种建筑工程管理用旋转式喷水降尘装置,便于移动,增加了装置的适用性和灵活性,同时喷淋头可以360度全方位自动上下旋转喷淋,从而可以全面的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并落在地面,优化工作环境,提高降尘效果。尘效果。尘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管理用旋转式喷水降尘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降尘
,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管理用旋转式喷水降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时,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空气中通常会存在大量的灰尘、可吸入颗粒物,这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非常影响健康的,而空气中的灰尘,由于建筑工地空间较大,行业内通常使用水淋降尘,增加空气湿度以吸附灰尘下降的方法来减少空气中的灰尘含量。
[0003]现有的建筑工地喷淋除尘喷头通常是固定在隔离墙的顶部,对隔离墙内部进行降尘,但是这种喷管喷淋方式范围不够全面,且无法转换喷淋方向以扩大喷淋面积,导致降尘效果差,而且降尘效率低下。
[0004]因此设计一种建筑工程管理用旋转式喷水降尘装置以改变上述技术缺陷,提高整体实用性,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管理用旋转式喷水降尘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建筑工程管理用旋转式喷水降尘装置,包括移动箱体,所述移动箱体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行走轮,所述移动箱体的正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移动箱体的内部通过轴承座连接有蜗轮,所述移动箱体的内部且位于蜗轮的背面设置有蜗杆,所述移动箱体的右侧设置有正反电机,所述正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移动箱体并与蜗杆相连接,所述移动箱体的顶部设置有喷水立柱,所述喷水立柱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沿着喷水立柱高度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喷水立柱的内部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底端贯穿喷水立柱和移动箱体并与蜗轮连接,所述丝杆的外侧套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延伸出滑槽外侧的升降支架,所述升降支架的顶部设置有喷淋机构。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行走轮与移动箱体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行走轮为可锁紧式万向轮结构设计。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蜗轮与蜗杆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啮合连接,所述蜗轮与丝杆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所述丝杆与滑套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正反电机与控制面板之间通过导线连接,且连接的方式为电性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喷淋机构包括喷淋头和双头水管,所述双头水管朝向喷淋头的两端分别与喷淋头的后端相连接,所述双头水管左侧的底部设置有进水接头,所述喷淋头的正面通过固定套连接有拨水杆,所述拨水杆左端的底部设置有弹片部件,
所述升降支架的顶部且靠近弹片部件的位置处设置有防水电机,所述防水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与弹片部件配合使用的凸轮。
[00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喷淋头通过支架固定连接在升降支架的顶部,所述拨水杆为L形结构设计。
[001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防水电机与控制面板之间通过导线连接,且连接的方式为电性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一种建筑工程管理用旋转式喷水降尘装置,便于移动,增加了装置的适用性和灵活性,同时喷淋头可以360度全方位自动上下旋转喷淋,从而可以全面的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并落在地面,优化工作环境,提高降尘效果。
[0016]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一种建筑工程管理用旋转式喷水降尘装置,在正反电机的作用下带动丝杆的旋转,使滑套能够在丝杆的外侧上下缓慢的位移,实现不同高度的喷淋作业,扩大了喷淋除尘的作用范围,提高了降尘效率。
[0017]3、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一种建筑工程管理用旋转式喷水降尘装置,在防水电机的作用下带动凸轮的转动,当凸轮转动顶起弹片部件后,拨水杆会向喷淋头一侧轻微转向,而喷洒出的水柱在遇到拨水杆的干扰后会出现分叉,使水流的喷洒面积扩大,使喷洒的面积瞬间增大,提高喷洒范围,提高装置的降尘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主视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喷水立柱内部结构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移动箱体俯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A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2]图中:1、移动箱体;2、行走轮;3、控制面板;4、蜗轮;401、蜗杆;402、正反电机;403、喷水立柱;404、滑槽;405、丝杆;406、滑套;407、升降支架;5、喷淋机构;501、喷淋头;502、双头水管;503、进水接头;504、拨水杆;505、弹片部件;506、防水电机;507、凸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
“
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7]请参阅图1
‑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8]一种建筑工程管理用旋转式喷水降尘装置,包括移动箱体1,移动箱体1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行走轮2,移动箱体1的正面设置有控制面板3,移动箱体1的内部通过轴承座连接有蜗轮4,移动箱体1的内部且位于蜗轮4的背面设置有蜗杆401,移动箱体1的右侧设置有正反电机402,正反电机402的输出端贯穿移动箱体1并与蜗杆401相连接,移动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喷水立柱403,喷水立柱403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沿着喷水立柱403高度方向延伸的滑槽404,喷水立柱403的内部设置有丝杆405,丝杆405的底端贯穿喷水立柱403和移动箱体1并与蜗轮4连接,丝杆405的外侧套接有滑套406,滑套406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延伸出滑槽404外侧的升降支架407,升降支架407的顶部设置有喷淋机构5。
[0029]实施例,请参照图1和图2和图3,行走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管理用旋转式喷水降尘装置,包括移动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箱体(1)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行走轮(2),所述移动箱体(1)的正面设置有控制面板(3),所述移动箱体(1)的内部通过轴承座连接有蜗轮(4),所述移动箱体(1)的内部且位于蜗轮(4)的背面设置有蜗杆(401),所述移动箱体(1)的右侧设置有正反电机(402),所述正反电机(402)的输出端贯穿移动箱体(1)并与蜗杆(401)相连接,所述移动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喷水立柱(403),所述喷水立柱(403)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沿着喷水立柱(403)高度方向延伸的滑槽(404),所述喷水立柱(403)的内部设置有丝杆(405),所述丝杆(405)的底端贯穿喷水立柱(403)和移动箱体(1)并与蜗轮(4)连接,所述丝杆(405)的外侧套接有滑套(406),所述滑套(406)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延伸出滑槽(404)外侧的升降支架(407),所述升降支架(407)的顶部设置有喷淋机构(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管理用旋转式喷水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2)与移动箱体(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行走轮(2)为可锁紧式万向轮结构设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管理用旋转式喷水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4)与蜗杆(40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啮合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刘紫城,李技敏,闫贵晨,代国军,李转玲,李兴兴,
申请(专利权)人:李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