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柯赐龙专利>正文

一种电连接器的接地极复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6489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的接地极复位机构,包括插头体(1)、插座体(2)、受电接线端子(4)及金属接地柱(3)、杠杆件(7),接地柱(3)活动穿设在插头体(1)上,接地柱(3)上端具有环形凸部(31),杠杆件动力输出端(71)的前端具有向外延伸且间隔设置的两触角(72),凸部(31)可搁置在两触角(72)之上;插头体(1)上部设有一金属基板(10),金属基板(10)的内表面固定有一弹性簧片(11),该弹性簧片(11)的另一端与接地柱(3)的上表面接触,并给接地柱(3)施加一向下的弹力。其在插头体未插入插座体时控制电路通断的受电接线端子始终保持断电状态,同时保证,插头体插入插座体时金属接地柱先与接地授电端子电接触,且接地柱与接地授电端子没有电接触以前,受电接线端子不能接触导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如无绳电热壶、无绳煎烤锅、无绳电熨斗等分离式无绳电器 中电连接器的接地极复位机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无绳电热壶、无绳煎烤锅、无绳电熨斗等分离式电器中都设置有电连接 器, 一般包括设置在电器的本体底部的插头体,而在一与之相配的供电基座上设置有 一插座体,当将电器本体搁置在基座上时,插头体与插座体相互插合,从而实现对电 器本体的供电。在上述的无绳电器中, 一般还在插头体上装有热敏控制器,并给插头 体中控制电路通断的触点分合机构提供动力,在合适情况下通断电路。为防止所述的分离式电器存在漏电的危险, 一般在电连接器中的插头体上设置有 金属接地柱,而在插座体上设置有可与接地柱相接触的接地端子,这样可在漏电时及 时将电流接地,使用安全。而且为充分保证用电安全,在插头体未插入插座体时控制 电路通断的触点分合机构始终保持断电状态,同时保证,插头体插入插座体时金属接 地柱先与接地端子电接触,而且接地柱与接地端子没有电接触以前,触点分合机构不 能接触导通。如一专利号为ZL02136488.5(公告号为CN1396226C)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用于无 绳电器的电连接器》披露了这样一种用于无绳电器的电连接器,包括有可相互插接并 可相对旋转的插头体和插座体,插座体在其上端面的中央部位开有一插孔,并开有与 该插孔同心的环形槽,在插孔及环形槽内分别设置有授电接线端子,而插头体对应地 设置有受电中心接线端子及周边接线端子,分别与插座体之中心插孔及环形槽中的授 电接线端子相接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插座体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供电触片, 该供电触片与电源的火线或零线相连;以及至少一个触点分合机构,在插头体未插入 插座体时,使所述的供电触片与其对应的授电接线端子之间保持触点常开,而在插头 体插入插座体时,该触点分合机构在插头体的作用下使该常开触点对闭合通电。该发 明在插座体设置了相互对应的授电和供电两套触片组,并且在插头体未插入插座体 时,供电触片组中至少与电源火线或零线相连的一个与其对应的授电触片保持为常开 状态,使得在插座体表面上可见的授电触片始终不带电,保证了安全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的用于 无绳电器的电连接器的接地极复位机构,其在插头体未插入插座体时控制电路通断的 受电接线端子始终保持断电状态,同时保证,插头体插入插座体时金属接地柱先与接 地授电端子电接触,而且接地柱与接地授电端子没有电接触以前,受电接线端子不能 接触导通。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连接器的接地极复位机 构,包括有可相互插接并可相对旋转的插头体和插座体,所述的插头体上设置有受电 接线端子及金属接地柱,受电接线端子中至少有一个为活动型受电接线端子,对应, 所述的插座体上设置有与受电接线端子相配的授电接线端子,及与接地柱相配的接地 端子; 一杠杆件可翻动地设置在所述的插头体上部,杠杆件动力输出端上端面与一驱 动其跳脱的热敏致动器配合,动力输出端下端面与所述的插头体的活动型受电接线端 子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地柱活动穿设在插头体上,接地柱上端具有环形凸部,所 述的杠杆件动力输出端的前端具有向外延伸且间隔设置的两触角,所述的凸部可搁置 在两触角之上;所述的插头体上部设有一金属基板,金属基板的内表面固定有一弹性 簧片,该弹性簧片的另一端与接地柱的上表面接触,并给接地柱施加一向下的弹力;在插头体未插入插座体时,杠杆件的动力输出端在弹性簧片弹力作用下推动活动 型受电接线端子和与其对应的受电接线端子分离;而在插头体插入插座体时,所述的 接地端子可推动接地柱上移,使接地柱与触角之间形成供杠杆件动力输出端翻动的活 动间隙。为同时保证接地柱与金属基板的导电性,及弹性簧片的弹性,上述的弹性簧片与 金属基板之间设有一弹性钢片,弹性钢片位于弹性簧片上部,它们一端固定在一起并 与金属基板固定。由于弹性簧片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但其弹性及复位性较差,而弹性 钢片良好的弹性但导电性不够,因此将簧片和钢片复合在一起,由弹性簧片承担导电 的作用,而弹性钢片弥补了弹性簧片弹性不足的缺陷,因此可同时满足导电性及弹性 需要,进一步优化了该接地极复位结构。上述的插头体上表面具有凸台,该凸台位于两触角之间,且所述的凸台上开有一 穿孔,所述的接地柱活动穿设在该穿孔内。设置凸台可增加接地柱上下移动的行程, 而且可保证接地柱移动的平稳性。上述的接地柱上套设有一垫片,该垫片位于凸台和接地柱上部的凸部之间。通过 垫片可使杠杆件上的触角更加方便抬起接地柱。上述的热敏致动器有二个,分别为第一热敏致动器和第二热敏致动器,其中第一 热敏致动器与杠杆件动力输出端上端面的一侧配合,所述的杠杆件的动力输出端在第一热敏致动器受热变形推动后,可推动活动型受电接线端子与其对应的受电接线端子 分离;第二热敏致动器布置在杠杆件动力输出端上端面的另一侧,在杠杆件动力输出端上开有一穿孔,其内活动穿设有一活动柱,所述的活动柱上端与第二热敏致动器配 合,活动柱的下端与也与所述的插头体的活动型受电接线端子配合,即所述的活动柱 在第二热敏致动器受热变形后,可推动活动型受电接线端子与其对应的受电接线端子 分离。通过活动柱与第二热敏致动器及活动型受电端子相互位置关系,当杠杆件被意 外压制无法正常翻动而锁死,这时,当第二热敏致动器受热变形后,直接推动活动 柱,活动柱在杠杆件的穿孔内相对下移,推动活动型受电端子使其与对应的受电接线 端子分离,电路断开,使杠杆件被锁死的状态下也能正常工作,使用更加安全。上述的活动型受电接线端子有二个,所述的杠杆件的动力输出端头部分叉,杠杆 件动力输出端的两个分叉部的下端面分别与相应活动型受电接线端子配合,且所述的 第一、二热敏致动器分别位于两个分叉部上方。由于活动型受电接线端子有二个,这 样当杠杆件翻动后,可使该防干烧温控器的火线和零线同时断开,使用更加安全。上述的第一热敏致动器呈圆盘状,且具有一中央释放舌;所述的第二热敏致动器 也呈圆盘状,且具有一中央释放舌,所述的第二热敏致动器的环形周边与活动柱的上 端面接触配合,该第一、第二热敏致动器均安装在所述的金属基板上。上述的杠杆件的动力输出端上固定有一上凸的与第一热敏致动器接触配合的柱 体。柱体的设置可保证第一热敏致动器与杠杆件的动力输出端推动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接地柱是活动穿设在插头体上,而接 地柱上端可搁置在杠杆件动力输出端的前端的两触角之间,并且金属基板的内表面固 定有一给接地柱施加一向下的弹力的弹性簧片,在插头体未插入插座体时,如果杠杆 件动力输出端上翘,则会带动接地柱上行,此时,弹性簧片对接地柱施加向下弹力, 即杠杆件的动力输出端会在弹性簧片弹力作用下推动活动型受电接线端子和与其对应 的受电接线端子分离,保证了在插头体未插入插座体时控制电路通断的活动型受电接 线端子始终保持断电状态;而在插头体插入插座体时,由于接地端子向上推动接地柱 的力大于弹性簧片的弹力,强行推动接地柱会上移,使接地柱与触角之间形成供杠杆 件动力输出端翻动的活动间隙,便可通过外部机构驱动杠杆件动作,将活动型受电接 线端子接触导通,也可即将活动型受电接线端子分离。附图说明图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的接地极复位机构,包括有:可相互插接并可相对旋转的插头体(1)和插座体(2),所述的插头体(1)上设置有受电接线端子(4)及金属接地柱(3),受电接线端子(4)中至少有一个为活动型受电接线端子(4′),对应,所述的插座体(2)上设置有与受电接线端子(4)相配的授电接线端子(5),及与接地柱(3)相配的接地端子(6);一杠杆件(7)可翻动地设置在所述的插头体(1)上部,杠杆件动力输出端(71)上端面与一驱动其跳脱的热敏致动器(8、9)配合,动力输出端(71)下端面与所述的插头体(1)的活动型受电接线端子(4′)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地柱(3)活动穿设在插头体(1)上,接地柱(3)上端具有环形凸部(31),所述的杠杆件动力输出端(71)的前端具有向外延伸且间隔设置的两触角(72),所述的凸部(31)可搁置在两触角(72)之上;所述的插头体(1)上部设有一金属基板(10),金属基板(10)的内表面固定有一弹性簧片(11),该弹性簧片(11)的另一端与接地柱(3)的上表面接触,并给接地柱(3)施加一向下的弹力;在插头体(1)未插入插座体(2)时,杠杆件的动力输出端(71)在弹性簧片(11)弹力作用下推动活动型受电接线端子(4′)和与其对应的受电接线端子(4)分离;而在插头体(1)插入插座体(2)时,所述的接地端子(6)可推动接地柱(3)上移,使接地柱(3)与触角(72)之间形成供杠杆件动力输出端(71)翻动的活动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赐龙
申请(专利权)人:柯赐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