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拌混凝土外加剂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6284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预拌混凝土外加剂循环装置,解决了目前外加剂会在罐体的内部形成沉淀的问题,其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进料管,罐体的内腔上方安装有第一搅拌机构,罐体的内腔下方安装有第二搅拌机构,罐体的内腔两侧均开设有两个滑槽,罐体的底部等角度固定安装有支撑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机和传动轴之间的配合,当电机启动时能够使得传动轴转动,并通过传动轴和第一搅拌板以及刮杆之间的配合,使得第一搅拌板和刮杆能够转动,从而转动的刮杆能够对沉淀在罐体内腔底部的外加剂搅动,并通过第一搅拌板的转动对外加剂进行打散,从而使得外加剂散落均匀。得外加剂散落均匀。得外加剂散落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拌混凝土外加剂循环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混凝土
,具体为一种预拌混凝土外加剂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商品混凝土亦称预拌混凝土,是指预先拌好的质量合格的混凝土拌和物,以商品的形式出售给施工单位,并运到施工现场进行浇筑的混凝土拌和物,预拌混凝土需要用到外加剂,搅拌站外加剂储存罐内的外加剂放置时间长了以后外加剂就会沉淀,影响使用情况,外加剂是混凝土五大原材料之一,外加剂质量的好坏对混凝土的强度跟实用性起很重要的作用,外加剂品质对出厂混凝土品质影响巨大。
[0003]现有外加剂大多储存在罐体内部,而当罐体内部的外加剂储存过多之后,往往在罐体的内部形成沉淀,从而不能进行快速的循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预拌混凝土外加剂循环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外加剂会在罐体的内部形成沉淀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拌混凝土外加剂循环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进料管,罐体的内腔上方安装有第一搅拌机构,罐体的内腔下方安装有第二搅拌机构,罐体的内腔两侧均开设有两个滑槽,罐体的底部等角度固定安装有支撑脚,罐体的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出料管,出料管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电磁阀。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搅拌机构包括与罐体内腔顶部固定连接的电机,电机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传动轴的底端与罐体内腔底部活动连接,传动轴的外侧等角度固定安装有第一搅拌板,第一搅拌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刮杆,刮杆的底部与罐体内部底部贴合。
[0007]优选的,所述传动轴的外侧开设有螺纹套,传动轴通过外螺纹螺纹套接有螺纹套。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搅拌机构包括位于滑槽内部的立柱,立柱的外侧活动套接有滑板,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齿板。
[0009]优选的,位于左右两侧的两个所述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的外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板,转动板的顶端与螺纹套转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罐体的内腔两侧均活动连接有活动轴,活动轴的两侧均等角度固定安装有第二搅拌板,第二搅拌板位于第一搅拌板的上方。
[0011]优选的,所述活动轴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半齿轮,半齿轮与齿板啮合。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通过电机和传动轴之间的配合,当电机启动时能够使得传动轴转动,并通过传动轴和第一搅拌板以及刮杆之间的配合,使得第一搅拌板和刮杆能够转动,从而转动的刮杆能够对沉淀在罐体内腔底部的外加剂搅动,并通过第一搅拌板的转动对外加剂进行打散,从而使得外加剂散落均匀;
[0014](2)、该新型传动轴和外螺纹以及螺纹套之间的配合,当传动轴转动时能够使得螺纹套上下移动,并通过转动板和连接轴以及滑板和立柱之间的配合,从而使得滑板能够带动齿板上下移动,并通过齿板和半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继而使得活动轴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搅拌板转动,从而使得位于罐体内腔底部的外加剂能够与上方的外加剂混合,并进行上下循环。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6]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罐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第一搅拌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第二搅拌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罐体;2、进料管;3、支撑脚;4、出料管;5、电磁阀;6、滑槽;7、第一搅拌机构;701、电机;702、螺纹套;703、第一搅拌板;704、刮杆;705、传动轴;706、外螺纹;8、第二搅拌机构;801、立柱;802、转动板;803、滑板;804、活动轴;805、第二搅拌板;806、半齿轮;807、齿板;808、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一,由图1

图4给出,本技术包括罐体1,罐体1的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进料管2,罐体1的内腔上方安装有第一搅拌机构7,罐体1的内腔下方安装有第二搅拌机构8,罐体1的内腔两侧均开设有两个滑槽6,罐体1的底部等角度固定安装有支撑脚3,罐体1的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出料管4,出料管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电磁阀5。
[0024]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第一搅拌机构7包括与罐体1内腔顶部固定连接的电机701,电机7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705,传动轴705的底端与罐体1内腔底部活动连接,传动轴705的外侧等角度固定安装有第一搅拌板703,第一搅拌板70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刮杆704,刮杆704的底部与罐体1内部底部贴合,传动轴705的外侧开设有螺纹套702,传动轴705通过外螺纹706螺纹套接有螺纹套702;
[0025]在使用时,首先启动电机701,带动传动轴705的转动,同时带动第一搅拌板703转动,同时带动刮杆704转动,从而使得刮杆704转动的过程中对沉淀在罐体1内腔底部的外加剂进行搅动,并通过第一搅拌板703的转动使其散落均匀。
[0026]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第二搅拌机构8包括位于滑槽6内部的立柱801,立柱801的外侧活动套接有滑板803,滑板8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齿板807,位于左右两侧的两个滑板803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808,连接轴808的外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板802,转动板
802的顶端与螺纹套702转动连接,罐体1的内腔两侧均活动连接有活动轴804,活动轴804的两侧均等角度固定安装有第二搅拌板805,第二搅拌板805位于第一搅拌板703的上方,活动轴804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半齿轮806,半齿轮806与齿板807啮合;
[0027]当传动轴705转动时,通过外螺纹706的作用带动螺纹套702上下移动,同时带动转动板802运动,此时带动转动板802的底部带动连接轴808上下移动,继而带动滑板803沿着转动板802上下移动,并带动齿板807上下移动,同时由于齿板807与半齿轮806啮合,从而带动活动轴804转动,继而带动活动轴804外侧的第二搅拌板805转动,从而使得位于罐体1内腔底部的外加剂能够与上方的外加剂混合,从而使得外加剂在柜罐体1内腔的上部和下部进行循环。
[0028]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首先启动电机701,带动传动轴705的转动,同时带动第一搅拌板703转动,同时带动刮杆704转动,从而使得刮杆704转动的过程中对沉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拌混凝土外加剂循环装置,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进料管(2),罐体(1)的内腔上方安装有第一搅拌机构(7),罐体(1)的内腔下方安装有第二搅拌机构(8),罐体(1)的内腔两侧均开设有两个滑槽(6),罐体(1)的底部等角度固定安装有支撑脚(3),罐体(1)的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出料管(4),出料管(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电磁阀(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拌混凝土外加剂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机构(7)包括与罐体(1)内腔顶部固定连接的电机(701),电机(7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705),传动轴(705)的底端与罐体(1)内腔底部活动连接,传动轴(705)的外侧等角度固定安装有第一搅拌板(703),第一搅拌板(70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刮杆(704),刮杆(704)的底部与罐体(1)内部底部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拌混凝土外加剂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705)的外侧开设有螺纹套(702),传动轴(7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南军
申请(专利权)人:婺源县友腾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