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NG气动加液枪气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6272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LNG气动加液枪气缸,包括缸体和气源控制器,气源控制器位于缸体外且与外部气源连接。缸体包括下端开口的上缸体、中间缸体、以及上端开口的下缸体,上缸体的内部设有活塞,活塞的下端固接有延伸至下缸体外的活塞杆,活塞杆与外部的阀体固定连接,下缸体的内部设有浮动板,浮动板套设在活塞杆外并可相对活塞杆轴向移动,上缸体与活塞之间形成密闭的第一气缸腔室,活塞与浮动板之间形成密闭的第二气缸腔室,浮动板与下缸体之间形成密闭的第三气缸腔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气缸仅设置三个密闭的气缸腔室,相比设置四个气缸腔室,本方案能够简化缸体结构,减少缸体内部密封点位,从而提高气缸工作的可靠性。从而提高气缸工作的可靠性。从而提高气缸工作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NG气动加液枪气缸


[0001]本技术属于LNG加注
,具体涉及一种LNG气动加液枪气缸。

技术介绍

[0002]液化天然气即LNG,LNG气动加液枪是用来供LNG加液机向LNG车辆加注液化天然气的设备。区别于LNG手动加液枪,LNG气动加液枪的锁紧机构的动力为气动。目前,LNG气动加液枪气缸主要分为两种:
[0003]一种是加液枪阀体从气缸缸体穿过,气缸活塞带动阀体运动,阀体再带动加液枪锁紧机构将枪头与加气口连接固定。此结构气缸缸体与阀体间需设置密封,结构相对复杂、密封可靠性较低,且介质(LNG)低温易传递到气缸部分,长时间冷热交替会缩短气缸密封件的使用寿命。
[0004]第二种是加液枪阀体与气缸缸体分离,气缸活塞带动阀体运动,阀体再带动加液枪锁紧机构将枪头与加气口连接固定。加液枪气缸具有退枪、进枪、加液和泄压四个档位,气缸缸体常分为4个腔室,气源控制器对应的有4个控制腔室,气源控制器位于不同档位(退枪、进枪、加液或泄压)时,各气缸腔室通气情况不同,从而控制气缸活塞的运动,实现气缸活塞不同行程的切换,以实现加液枪档位的切换。但此种结构的气缸缸体和气源控制器均为四个腔室,结构复杂,气缸腔室和控制腔室密封点位多,降低了气缸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LNG气动加液枪气缸。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LNG气动加液枪气缸,具有退枪、进枪、加液和泄压四个档位,其特征在于,加液枪气缸包括缸体和气源控制器,气源控制器位于缸体外且与外部气源连接;缸体包括下端开口的上缸体、中间缸体、以及上端开口的下缸体,上缸体的下端与中间缸体的上端密封且固定连接,中间缸体的下端与下缸体的上端密封且固定连接,上缸体的内部设有活塞,活塞通过弹性件与上缸体或中间缸体弹性连接,活塞的下端固接有延伸至下缸体外的活塞杆,活塞杆的下端与外部的阀体固定连接,下缸体的内部设有浮动板,浮动板套设在活塞杆外并可相对活塞杆轴向移动;上缸体与活塞之间形成密闭的第一气缸腔室,活塞与浮动板之间形成密闭的第二气缸腔室,浮动板与下缸体之间形成密闭的第三气缸腔室,缸体具有与第一气缸腔室、第二气缸腔室和第三气缸腔室分别相通的第一气孔、第二气孔和第三气孔,气源控制器通过气道与第一气孔、第二气孔和第三气孔分别连接;
[0007]1)当加液枪气缸处于退枪档位时,第一气缸腔室排气,第二气缸腔室进气,第三气缸腔室进气,浮动板与中间缸体抵触,活塞位于行程0;
[0008]2)当加液枪气缸处于进枪档位时,第一气缸腔室排气,第二气缸腔室排气,第三气缸腔室进气,由浮动板将活塞限制在第一行程;
[0009]3)当加液枪气缸处于加液档位时,第一气缸腔室进气,第二气缸腔室排气,第三气缸腔室排气,由中间缸体或浮动板将活塞限制在第二行程;
[0010]4)当加液枪气缸处于泄压档位时,第一气缸腔室排气,第二气缸腔室排气,第三气缸腔室进气,浮动板与中间缸体抵触,由浮动板将活塞限制在第一行程。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的气缸仅设置三个密闭的气缸腔室,相比设置四个气缸腔室,本方案能够简化缸体结构,减少缸体内部密封点位,从而提高气缸工作的可靠性。
[0012]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气源控制器包括与缸体固接的筒体、以及插入筒体内部且可相对筒体轴向运动的拉杆,拉杆的外壁上具有两个环形凹槽,两个环形凹槽与筒体内壁之间形成两个封闭的第一控制腔室和第二控制腔室,拉杆端面与筒体之间形成第三控制腔室,且第二控制腔室位于第一控制腔室和第三控制腔室之间,第一控制腔室和第三控制腔室与外界大气相通,第二控制腔室与外部气源连接;筒体具有分别与第一气孔、第二气孔和第三气孔连接且相通的第一气道、第二气道和第三气道,第一气道、第二气道和第三气道远离气孔的一端与筒体内部相通;
[0013]1)当加液枪气缸处于退枪档位时,第一气缸腔室通过第一气道与第三控制腔室连通,第二气缸腔室通过第二气道与第二控制腔室连通,第三气缸腔室通过第三气道与第二控制腔室连通;
[0014]2)当加液枪气缸处于进枪档位时,第一气缸腔室与第三控制腔室连通,第二气缸腔室与第一控制腔室连通,第三气缸腔室与第二控制腔室连通;
[0015]3)当加液枪气缸处于加液档位时,第一气缸腔室与第二控制腔室连通,第二气缸腔室与第一控制腔室连通,第三气缸腔室与第一控制腔室连通;
[0016]4)当加液枪气缸处于泄压档位时,第一气缸腔室与第三控制腔室连通,第二气缸腔室与第一控制腔室连通,第三气缸腔室与第二控制腔室连通。
[0017]上述技术方案中,气源控制器包括三个控制腔室,通过移动拉杆便可使气源控制器处于不同的档位,从而控制三个气缸腔室的进气或排气情况,使加液枪气缸处于不同的档位,进行加液工作。本方案设置三个控制腔室相比设置四个控制腔室结构更简单,减少气源控制器内部密封点位,从而进一步提高气缸工作的可靠性。
[0018]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筒体的长度方向与缸体的高度方向一致,第一控制腔室、第二控制腔室和第三控制腔室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相比筒体倾斜或垂直于缸体设置,本方案使拉杆的操作更方便,满足拉杆的推拉和旋转需求。
[0019]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上缸体内部的顶部具有向下凸出的凸柱,弹性件套设在凸柱外;和/或活塞的顶部具有向下凹陷的凹槽,弹性件嵌入凹槽中。
[0020]上述技术方案中,凸柱、凹槽对弹性件起导向和限位作用,避免弹性件失稳。
[0021]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活塞杆为具有台阶的阶梯杆,浮动板能够间歇地与台阶抵触。
[0022]上述技术方案中,浮动板与台阶抵触时,浮动板一方面可限制活塞向下运动,另一方面活塞能够随浮动板一起向上运动;浮动板与台阶不接触时,活塞的运动不受浮动板的限制。
[0023]在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中间缸体的中间设有通气孔,活塞杆穿
过通气孔,且活塞杆外壁与通气孔内部之间具有间隙。
[0024]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通气孔使活塞与中间缸体形成的空间与中间缸体与浮动板形成的空间相通,保证活塞、中间缸体与浮动板之间除第二气缸腔室外不会有其它密封空间形成。
[0025]在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活塞外壁与上缸体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活塞杆外壁与浮动板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活塞杆外壁与下缸体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浮动板与下缸体内壁之间设有第四密封圈,中间缸体上端面与上缸体下端面之间设有第五密封圈,中间缸体下端面与下缸体上端面之间设有第六密封圈。
[0026]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封圈来保证气缸内部的第一气缸腔室、第二气缸腔室和第三气缸腔室之间的密封性,通过设置第五密封圈和第六密封圈来保证上缸体、中间缸体和下缸体三者之间的密封性。
[002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NG气动加液枪气缸,具有退枪、进枪、加液和泄压四个档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液枪气缸包括缸体和气源控制器,所述气源控制器位于缸体外且与外部气源连接;所述缸体包括下端开口的上缸体、中间缸体、以及上端开口的下缸体,所述上缸体的下端与中间缸体的上端密封且固定连接,所述中间缸体的下端与下缸体的上端密封且固定连接,所述上缸体的内部设有活塞,所述活塞通过弹性件与上缸体或中间缸体弹性连接,所述活塞的下端固接有延伸至下缸体外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下端与外部的阀体固定连接,所述下缸体的内部设有浮动板,浮动板套设在活塞杆外并可相对活塞杆轴向移动;所述上缸体与活塞之间形成密闭的第一气缸腔室,所述活塞与浮动板之间形成密闭的第二气缸腔室,所述浮动板与下缸体之间形成密闭的第三气缸腔室,所述缸体具有与第一气缸腔室、第二气缸腔室和第三气缸腔室分别相通的第一气孔、第二气孔和第三气孔,所述气源控制器通过气道与第一气孔、第二气孔和第三气孔分别连接;1)当加液枪气缸处于所述退枪档位时,第一气缸腔室排气,第二气缸腔室进气,第三气缸腔室进气,浮动板与中间缸体抵触,活塞位于行程0;2)当加液枪气缸处于所述进枪档位时,第一气缸腔室排气,第二气缸腔室排气,第三气缸腔室进气,由浮动板将活塞限制在第一行程;3)当加液枪气缸处于所述加液档位时,第一气缸腔室进气,第二气缸腔室排气,第三气缸腔室排气,由中间缸体或浮动板将活塞限制在第二行程;4)当加液枪气缸处于所述泄压档位时,第一气缸腔室排气,第二气缸腔室排气,第三气缸腔室进气,浮动板与中间缸体抵触,由浮动板将活塞限制在第一行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NG气动加液枪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控制器包括与缸体固接的筒体、以及插入筒体内部且可相对筒体轴向运动的拉杆,所述拉杆的外壁上具有两个环形凹槽,两个环形凹槽与筒体内壁之间形成两个封闭的第一控制腔室和第二控制腔室,拉杆端面与筒体之间形成第三控制腔室,且第二控制腔室位于第一控制腔室和第三控制腔室之间,所述第一控制腔室和第三控制腔室与外界大气相通,所述第二控制腔室与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小祥陈维银胡术生赵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耐德能源装备集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