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和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60612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身和具有其的车辆,车身包括:连接柱、门槛梁和门槛梁加强件,门槛梁固定在连接柱的下方且设置有空腔;门槛梁加强件设置于空腔内,门槛梁加强件呈蜂窝状,门槛梁加强件的上方和/或下方形成有闭合腔。这样,通过将门槛梁加强件设为蜂窝状,能够增加连接柱与门槛梁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车身具有更高的结构稳定性,从而让车身的使用性能得到提升。同时,由于蜂窝状结构使用的材料更少,不仅可以降低门槛梁加强件的重量,使得车身的重量也能够得到降低,而且还可以降低门槛梁加强件的生产成本,从而让车身具有更低的生产成本。此外,蜂窝状的门槛梁连接件还能让振动进行传递的灵敏,使得车身的使用性能得到提升。升。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和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身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车身上设有连接柱与门槛梁进行连接,但是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直接进行连接的方式。这样,连接柱与门槛梁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较差。且连接柱上进行传递的振动频率能够直接作用到门槛梁上,以降低连接柱与门槛梁之间的连接效果,从而让车辆的使用寿命得到降低;而如果采用实心结构连接在连接柱与门槛梁之间,不仅会显著提升成本,而且会显著提升车辆自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身,所述车身具有结构强度较高、车身自重较低、降低传递频率的优点。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车身,包括:连接柱、门槛梁和门槛梁加强件,所述门槛梁固定在所述连接柱的下方且设置有空腔;所述门槛梁加强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门槛梁加强件呈蜂窝状,所述门槛梁加强件的上方和/或下方形成有闭合腔。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车身,通过将门槛梁加强件设为蜂窝状,能够增加连接柱与门槛梁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车身具有更高的结构稳定性,从而让车身的使用性能得到提升。同时,由于蜂窝状结构使用的材料更少,不仅可以降低门槛梁加强件的重量,使得车身的重量也能够得到降低,而且还可以降低门槛梁加强件的生产成本,从而让车身具有更低的生产成本。此外,蜂窝状的门槛梁连接件还能让振动进行传递的灵敏,使得车身的使用性能得到提升。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闭合腔为两个且分别为第一闭合腔和第二闭合腔,所述第一闭合腔位于所述第二闭合腔的上方,所述第一闭合腔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第二闭合腔的横截面呈倒拱形。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门槛梁加强件包括:外包覆壳和多个内分隔板,多个所述内分隔板沿前后方向上延伸,多个所述内分隔板设置于所述外包覆壳内且在所述外包覆壳内交叉设置。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门槛梁加强件包括:多个内阻隔板,多个所述内阻隔板设置与所述外包覆壳内且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分布,多个所述内分隔板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内阻隔板之间。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阻隔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前后相对设置且分别固定在所述外包覆壳内,所述第三板体的两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上端和第二板体的下端,所述第四板体的两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下端和所述第二板体的上端,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第四板体交叉设置,以形成两
个对三角形。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内阻隔板之间,所述外包覆壳设置有气孔,以在两个所述内阻隔板之间形成谐振腔。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横梁和连接件,所述横梁连接于所述门槛梁的内侧,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门槛梁的内侧且连接于所述横梁的上方。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至少两个且分别为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内,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横梁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连接件将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上下间隔的第三闭合腔和第四闭合腔,所述横梁的底部连接有底板且与所述底板形成有第五闭合腔。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包括:顶板和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分别连接于所述顶板的两侧且相对所述顶板向下弯折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个所述侧板分别贴设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两个所述侧板上,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两个所述侧板分别固定在所述横梁的前后两侧。
[00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车身。
[001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在车辆内设有如上所示的车身,由于车身内设有蜂窝状的门槛梁加强件,使得连接柱与门槛梁之间具有更为稳定可靠的连接作用,从而让车身的结构强度得到提升。同时,蜂窝状的门槛梁连接件还能降低振动在车身上进行传递的灵敏度,使得车身的使用性能得到提升。不仅如此,将门槛梁加强件的结构设为蜂窝状,使得门槛梁加强件的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相对较少,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还能让门槛梁加强件具有相对较低的重量,以使车身在组装连接后具有更低的自重,以便于车辆的设计生产。
[0016]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7]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身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身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身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身的部分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
[0023]车身1,
[0024]连接柱100,
[0025]门槛梁200,空腔210,
[0026]门槛梁加强件300,外包覆壳310,气孔311,谐振腔312,内分隔板320,内阻隔板330,第一板体331,第二板体332,第三板体333,第四板体334,
[0027]闭合腔400,第一闭合腔410,第二闭合腔420,
[0028]横梁500,连接件600,第一连接件610,第二连接件620,第三闭合腔630,第四闭合
腔640,顶板660,侧板670。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0030]下面参考图1

图4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车身1,包括:连接柱100、门槛梁200和门槛梁加强件300。
[0031]具体来说,门槛梁200固定在连接柱100的下方且设置有空腔210;门槛梁加强件300设置于空腔210内,门槛梁加强件300呈蜂窝状,门槛梁加强件300的上方和/或下方形成有闭合腔400。
[0032]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柱100适用于与门槛梁200进行连接,以使门槛梁200能够支撑连接柱100进行使用,同时能够将连接柱100上所承载的支撑作用传递到门槛梁200上,以增强车身1的使用性能,使得连接柱100能够具有更高的承载需求。
[0033]可以理解的是,在门槛梁200与连接柱100之间设有空腔210,空腔210能够简化连接柱100与门槛梁200的连接过程,提升生产效率。
[0034]这样,可以在空腔210内设有门槛梁加强件300,以使连接柱100与门槛梁2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得到提升。同时,将门槛梁加强件300设置为蜂窝状结构,能够让连接柱100与门槛梁200之间的连接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使得连接柱100与门槛梁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柱;门槛梁,所述门槛梁固定在所述连接柱的下方且设置有空腔;门槛梁加强件,所述门槛梁加强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门槛梁加强件呈蜂窝状,所述门槛梁加强件的上方和/或下方形成有闭合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腔为两个且分别为第一闭合腔和第二闭合腔,所述第一闭合腔位于所述第二闭合腔的上方,所述第一闭合腔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第二闭合腔的横截面呈倒拱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梁加强件包括:外包覆壳和多个内分隔板,多个所述内分隔板沿前后方向上延伸,多个所述内分隔板设置于所述外包覆壳内且在所述外包覆壳内交叉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梁加强件包括:多个内阻隔板,多个所述内阻隔板设置与所述外包覆壳内且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分布,多个所述内分隔板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内阻隔板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阻隔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前后相对设置且分别固定在所述外包覆壳内,所述第三板体的两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上端和第二板体的下端,所述第四板体的两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下端和所述第二板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刚岳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