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波导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6031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电气元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波导滤波器,其包括:腔体;盖板,与所述腔体连成一体;飞杆调螺孔,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内部并与所述腔体连成一体;飞杆,贯穿所述盖板并进入所述飞杆调螺孔内;谐振腔,设置在所述腔体内部并与所述腔体连成一体;调谐螺杆,贯穿所述盖板并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同时所述调谐螺杆可在所述盖板上伸缩以进入所述谐振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波导滤波器只需对调整调谐螺杆的长度,便可实现对波导滤波器的耦合量的调整,满足了频率较高的波导滤波器的需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波导滤波器


[0001]本技术属于电气元件
,尤其涉及一种波导滤波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无线通信系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通信系统领域中信息的传输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曾经通过同轴波导、光纤、电缆等导线传输信息的方式已经转变成运用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信息的无线传输方式,进而使得微波通信的使用已经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0003]为了满足通信终端设备所提出日益严苛的小型化和便携化的发展要求,微型化、小型化微波滤波器的开发与研制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尝试。其中,波导滤波器因具有插入损耗低、Q值高且易于加工等优点而被大量应用于射频通信系统中,而且波导滤波器还易与波导天线的馈电装置进行连接,同时还可在大功率的条件下工作。
[0004]波导滤波器在采用圆腔波导设计滤波器的过程中,若滤波器的频率要求较高,通带带宽要求较宽,则导致较难实现滤波器中电容耦合。虽然现有技术中在滤波器中加入飞杆结构以解决滤波器的电容耦合的问题,但是滤波器中加入常规的飞杆结构后,仍然存在耦合较弱,二次谐波近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波导滤波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滤波器的频率高时电容耦合量较弱,二次谐波近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波导滤波器,包括:腔体;盖板,与所述腔体连成一体;飞杆调螺孔,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内部并与所述腔体连成一体;飞杆,贯穿所述盖板并进入所述飞杆调螺孔内;谐振腔,设置在所述腔体内部并与所述腔体连成一体;调谐螺杆,贯穿所述盖板并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同时所述调谐螺杆可在所述盖板上伸缩以进入所述谐振腔内。
[0007]优选的,在所述的波导滤波器中,所述谐振腔包括: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第三谐振腔、第四谐振腔以及第五谐振腔;所述第一谐振腔与所述第二谐振腔连通,所述第二与所述第三谐振腔连通,所述第三谐振腔与所述第四谐振腔连通,所述第四谐振腔与所述第五谐振腔连通。
[0008]更优选的,在所述的波导滤波器中,所述第一谐振腔、所述第五谐振腔均与外界连通。
[0009]更优选的,在所述的波导滤波器中,所述调谐螺杆包括:第一调谐螺杆、第二调谐螺杆、第三调谐螺杆、第四调谐螺杆以及第五调谐螺杆;所述第一调谐螺杆、所述第二调谐螺杆、所述第三调谐螺杆、所述第四调谐螺杆以及所述第五调谐螺杆均贯穿所述盖板,所述第一调谐螺杆可进入所述第一谐振腔内,所述第二调谐螺杆可进入所述第二谐振腔内,所述第三调谐螺杆可进入所述第三谐振腔内,所述第四调谐螺杆可进入所述第四谐振腔内,
所述第五调谐螺杆可进入所述第五谐振腔内。
[0010]优选的,在所述的波导滤波器中,所述调谐螺杆,还包括:第六调谐螺杆、第七调谐螺杆、第八调谐螺杆以及第九调谐螺杆,所述第六调谐螺杆、所述第第七调谐螺杆、所述第八调谐螺杆以及所述第第九调谐螺杆均贯穿所述盖板,所述第六调谐螺杆可进入所述第一谐振腔与所述第二谐振腔的连通处的内部,所述第七调谐螺杆可进入所述第二谐振腔与所述第三谐振腔的连通处的内部,所述第八调谐螺杆可进入所述第三谐振腔与所述第四谐振腔的连通处的内部,所述第九调谐螺杆可进入所述第四谐振腔与所述第五谐振腔的连通处的内部。
[0011]更优选的,在所述的波导滤波器中,所述调谐螺杆,还包括:第十调谐螺杆和第十一调谐螺杆;所述第十调谐螺杆、所述第十一调谐螺杆均贯穿所述盖板,所述第十调谐螺杆可进入所述第一谐振腔与外界的连通处的内部,所述第十一调谐螺杆可进入所述第五谐振腔与外界的连通处的内部。
[0012]优选的,在所述的波导滤波器中,所述调谐螺杆与所述飞杆调螺孔侧壁之间的距离为0.5

1mm。
[0013]优选的,在所述的波导滤波器中,所述飞杆调螺孔的上端面与所述盖板之间的距离为1

5mm。
[0014]优选的,在所述的波导滤波器中,所述调谐螺杆、所述飞杆均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盖板上。
[0015]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波导滤波器通过在腔体内部设置飞杆调螺孔并将飞杆贯穿盖板并直接伸入至飞杆调螺孔内,同时在波导滤波器中设置贯穿盖板的调谐螺杆,使得在设计所需的波导滤波器时,只需通过对调谐螺杆在盖板上进行伸缩处理以调整调谐螺杆在谐振腔中的长度,便可实现对波导滤波器的耦合量的调整,满足了频率较高的波导滤波器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提供的一种波导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提供的一种波导滤波器中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提供的一种波导滤波器中的盖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0021]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的提供的一种波导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该波导滤波器包括:腔体1;盖板2,与所述腔体1连成一体;飞杆调螺孔106,设置在所述腔体1的内部并与所述腔体1连成一体;飞杆312,贯穿所述盖板2并进入所述飞杆调螺孔106内;谐振腔,
设置在所述腔体1内部并与所述腔体1连成一体;调谐螺杆,贯穿所述盖板2并与所述盖板2固定连接,同时所述调谐螺杆可在所述盖板2上伸缩以进入所述谐振腔内。
[0022]其中,所述调谐螺杆在所述盖板2中以伸缩的方式调节所述调谐螺杆在所述谐振腔内的长度,进而实现对波导滤波器的耦合量的调整。
[0023]另外,在设计所需的波导滤波器时,可通过调节飞杆调螺孔106的直径、高度以进一步增强波导滤波器中的电容耦合量。
[0024]具体的,所述调谐螺杆与所述飞杆调螺孔106侧壁之间的距离为0.5

1mm;所述飞杆调螺孔106的上端面与所述盖板2之间的距离为1

5mm。其中,当所述波导滤波器中设置有多个调谐螺杆时,与所述飞杆312侧壁最近距离的调谐螺杆需与所述飞杆调螺孔106侧壁的距离保持在0.5

1mm之间,便可进一步实现对波导滤波器的耦合量的调整。
[0025]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飞杆调螺孔106既可以为圆形的调螺孔,也可以为多边形的调螺孔,所述飞杆调螺孔106的形状在进行具体设置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0026]在一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如图2所示,所述振腔包括:第一谐振腔101、第二谐振腔102、第三谐振腔103、第四谐振腔104以及第五谐振腔105;所述第一谐振腔101与所述第二谐振腔102连通,所述第二与所述第三谐振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盖板,与所述腔体连成一体;飞杆调螺孔,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内部并与所述腔体连成一体;飞杆,贯穿所述盖板并进入所述飞杆调螺孔内;谐振腔,设置在所述腔体内部并与所述腔体连成一体;调谐螺杆,贯穿所述盖板并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同时所述调谐螺杆可在所述盖板上伸缩以进入所述谐振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腔包括: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第三谐振腔、第四谐振腔以及第五谐振腔;所述第一谐振腔与所述第二谐振腔连通,所述第二与所述第三谐振腔连通,所述第三谐振腔与所述第四谐振腔连通,所述第四谐振腔与所述第五谐振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腔、所述第五谐振腔均与外界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谐螺杆包括:第一调谐螺杆、第二调谐螺杆、第三调谐螺杆、第四调谐螺杆以及第五调谐螺杆;所述第一调谐螺杆、所述第二调谐螺杆、所述第三调谐螺杆、所述第四调谐螺杆以及所述第五调谐螺杆均贯穿所述盖板,所述第一调谐螺杆可进入所述第一谐振腔内,所述第二调谐螺杆可进入所述第二谐振腔内,所述第三调谐螺杆可进入所述第三谐振腔内,所述第四调谐螺杆可进入所述第四谐振腔内,所述第五调谐螺杆可进入所述第五谐振腔内。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敏熊家平田守君胡轶张中玉胡华乔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华瓷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