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车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5917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车轮,其中所述车辆具有车轮罩、所述车轮以及轮胎,所述轮胎安装在所述车轮上而形成轮胎气室,在所述车轮的轮胎气室侧固定有突出部件。其中,所述突出部件的径向外侧端部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突起。当车辆受到碰撞而轮胎被推动时,突出部件上的突起会与车轮罩接触,并且通过突起使车轮卡在车轮罩上,从而形成一个负载传递路径。如此,可以将碰撞负载通过车轮引导到车身边框,防止其传递到车辆内部和乘员。另一方面,轮胎本身也可以作为有效的减震结构,提高车辆碰撞的安全性。碰撞的安全性。碰撞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车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车轮。

技术介绍

[0002]科技的发展带动交通运输产业的巨大变革。在中长期发展目标上,期望到2030年,向所有人提供安全、负担得起的、易于利用、可持续的交通运输系统,改善道路安全,特别是扩大公共交通,要特别关注处境脆弱者、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老年人的需要。
[0003]在汽车运输上,人们不断对车辆结构进行改良,试图减少在车辆碰撞期间,车辆内部和乘员受到的碰撞负载,以提高行车时的安全性。
[0004]另外,轮胎气室内产生的气柱共振成为汽车在道路噪音的主要原因。具体是指从路面传到轮胎的随机振动使轮胎气室内的空气随之振动,而在轮胎气室的气柱共振频率附近发生共振,产生共振音的现象。因此,需要降低伴随轮胎气室内的气柱共振的噪音,来提高乘坐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车轮,其通过对车轮的结构改良来减少车辆受到碰撞时,尤其是在受到追尾时,从车轮传递到车辆内部和乘员的碰撞负载。
[0006]本技术提出一种车辆用车轮,其中所述车辆具有车轮罩、所述车轮以及轮胎,所述轮胎安装在所述车轮上而形成轮胎气室,在所述车轮的轮胎气室侧固定有突出部件。其中,所述突出部件的径向外侧端部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突起。当车辆受到碰撞而轮胎被推动时,突出部件上的突起会与车轮罩接触,并且通过突起使车轮卡在车轮罩上,从而形成一个负载传递路径。如此,可以将碰撞负载通过车轮引导到车身边框,防止其传递到车辆内部和乘员。另一方面,轮胎本身也可以作为有效的减震结构,提高车辆碰撞的安全性。
[0007]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突起在所述车轮的圆周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并排设置。举例而言,所述多个突起可以是沿着所述车轮的圆周方向、与轮轴平行的宽度方向,又或者是同时在前述两个方向上呈现高低起伏的结构。此外,也可以是对车轮的外周面进行加工使成为粗糙面。
[000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车轮的前方或后方可以设有适于与所述多个突起嵌合的接触部件。例如,可以在车轮罩对应于所述多个突起的位置上设置形状与所述多个突起相配合的接触部件,又或者可在与所述多个突起接触时发生形变,而对所述车轮起到限位效果。
[000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突出部件的内部可以具有肋结构。如此,在尽可能减少重量增加的前提下,可以增进突出部件的结构强度,并有效保持其形状,以在突出部件与车轮罩接触时将车轮推出车外。
[0010]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突出部件可以被形成为具有副气室以及连通所述
副气室和所述轮胎气室的连通孔,并且所述副气室和所述连通孔构成亥姆霍兹共鸣器(Helmholtz resonator)。如此,可以通过亥姆霍兹共鸣来降低道路噪音。
[0011]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车轮的剖视图。
[0013]图2是应用图1所示车轮的车辆的局部车体的侧视图。
[0014]图3A与图3B分别为本技术的不同实施例的车轮的局部截面。
[0015]图4A

图4C分别为本技术的多个实施例的车轮的侧视图。
[0016]图5示出应用传统车轮的车辆在受到碰撞时的碰撞负载传递情况。
[0017]图6示出应用本技术的车轮的车辆在受到碰撞时的碰撞负载传递情况。
[0018]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车体的侧视图。
[0019]图8A

图8E示出在本技术的车轮突出部件内形成肋结构的多个实施例。
[0020]图9A与图9B示出将本技术的车轮突出部件作为亥姆霍兹共鸣器的一个实施例。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00:车辆
[0023]110:车体
[0024]112:车身边框
[0025]120:车轮罩
[0026]130:车轮
[0027]140:轮胎
[0028]150:轮胎气室
[0029]160:突出部件
[0030]162:突起
[0031]310、320:突出部件
[0032]312、322:突起
[0033]410、420、430:车轮
[0034]412、422、432:突起
[0035]510:车体
[0036]720:车轮罩
[0037]730:车轮
[0038]760:突出部件
[0039]762:突起
[0040]770:接触部件
[0041]810、820、830、840、850:肋
[0042]930:车轮
[0043]950:轮胎气室
[0044]960:突出部件
[0045]962:副气室
[0046]964:连通孔
[0047]970: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
[0049]需要说明的是,附图是为了易于理解本技术而仅示出了主要结构的图,存在对不影响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理解的结构或其具体形状进行省略的情况。另外,在下文的说明中,上、下、左、右、前、后以落座于座椅的乘员观察到的方向为基准,其中左右方向有时称为车宽方向,上下方向有时称为垂直方向。此外,以下多个实施例绘出的车轮以及车体作为示例,仅表达与本申请技术方案相关的部份,其他部分(例如车辆内部的其他组件配置、形状、连接手段等)能够采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案。同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能理解,并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合理应用到类似的车用轮胎以及车体结构上。
[0050]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车轮的剖视图。图2是应用图1所示车轮的局部车体的侧视图。图2所示的车辆100包括连接车体110的车轮罩120、车轮130以及轮胎140等部件。轮胎140安装在车轮130上而形成轮胎气室150。本实施例在车轮130的轮胎气室侧(即,车轮130面向轮胎气室150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固定于车轮130的突出部件160。
[0051]本实施例的突出部件160的径向外侧端部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突起162。所述多个突起162可以是在所述车轮的圆周方向、平行于轮轴的宽度方向(即车宽方向)或其他可能方向上并排设置的结构。图3A与图3B分别为本技术的不同实施例的车轮的局部截面。如图3A与图3B所示的突出部件310与突出部件320,多个突起312与322分别在宽度方向上并排设置,各个突起312与322可以有不同的高度,又或者可以随着突出部件310与突出部件320的形状变化而位于不同的高度位置。此外,图4A

图4C分别为本技术的多个实施例的车轮的侧视图。如图4A...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用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具有车轮罩、所述车轮以及轮胎,所述轮胎安装在所述车轮上而形成轮胎气室,在所述车轮的轮胎气室侧固定有突出部件,所述突出部件的径向外侧端部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突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突起在所述车轮的圆周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并排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车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轮的前方或后方设有适于与所述多个突起嵌合的接触部件。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件的内部具有肋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件的内部具有肋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车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辺康哲阿部祐也吉田真康川辺悟长谷川厚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