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速传动齿轮系的强制润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5861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高速传动齿轮系的强制润滑结构,包括齿轮系壳体,所述齿轮系壳体内分布有凸轴,所述凸轴上分布有漏斗状齿轮组合体;所述凸轴的中心轴向开设有第一喷油道;所述漏斗状齿轮组合体包括大口端和小口端;所述小口端的内腔分布有第二传动齿轮,其外侧则套设有第二滚动轴承与所述齿轮系壳体连接固定;正对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一侧还设有第二喷油道;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二滚动轴承之间构成第一节流润滑油槽;所述漏斗状齿轮组合体的中部内腔中的斜槽腔处即所述第一滚动轴承内侧区域构成第二节流润滑油槽;所述回油道分布在所述第二滚动轴承的外侧。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运行可靠、润滑效果好、传热降温效果好等优点。好等优点。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高速传动齿轮系的强制润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动力传送齿轮润滑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速传动齿轮系的强制润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齿轮是机械产品中最重要的基础零件之一,其作为传动机械运动和动力传递的一种形式,具有传递功率大、转动比准确等特点,但同时,齿轮也需要有效的润滑油来进行润滑,而且随着当前齿轮传动不断向高速、重载、高低温方向发展,如果润滑不当润滑效果不佳就会出现齿轮失效,导致机械故障甚至损坏的后果。而影响齿轮润滑的因素主要有:
[0003]1、温度因素,当温度下降时,润滑油会变稠,而温度上升时,则会变稀。因此在低温条件下需要低粘度的润滑油,而在高温条件下则需要厚重的油以防止金属与金属之间的干摩擦。
[0004]2、速度因素,齿轮转动的速度越快,齿轮间挤进润滑剂的时间就越短,同时在高速传动下润滑油则更易结块变厚。因此,低速用高粘度润滑油,高速用低粘度油润滑油。
[0005]3、负荷因素,高粘度油比稀油更能抵御重负并防止金属与金属之间的碰撞,因此,轻负荷需要低粘度润滑油,高负荷需要高粘度润滑油。
[0006]但在齿轮系实际运转中,会出现速度越大(高速用低粘度油润滑油)则一般伴随温度越高(高温条件下则需要厚重的油)等现象,因此,尤其针对高速运转的齿轮系,其润滑系统的优化设计对维持齿轮的正常高效运转显得更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针对高速动力传送齿轮系润滑效果好、可靠性强的强制润滑结构。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用于高速传动齿轮系的强制润滑结构,包括齿轮系壳体,所述齿轮系壳体内分布有凸轴,所述凸轴上分布有漏斗状齿轮组合体;所述凸轴的中心轴向开设有第一喷油道;所述漏斗状齿轮组合体包括大口端和小口端,所述大口端的内腔通过第一滚动轴承分布在所述凸轴上;所述大口端的外侧则分布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小口端的内腔分布有第二传动齿轮,其外侧则套设有第二滚动轴承与所述齿轮系壳体连接固定;正对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一侧还设有第二喷油道;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二滚动轴承之间构成第一节流润滑油槽;所述漏斗状齿轮组合体的中部内腔中的斜槽腔处即所述第一滚动轴承内侧区域构成第二节流润滑油槽;所述齿轮系壳体的低位开设有回油道;所述回油道分布在所述第二滚动轴承的外侧。
[0010]进一步的,所述回油道的一端与其它传动齿轮的腔室连通。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喷油道开设在所述齿轮系壳体的高位。
[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齿轮前罩,所述齿轮前罩分布在所述第二滚动轴承的外侧。
[0013]进一步的,所述漏斗状齿轮组合体一体成型。
[0014]进一步的,所述斜槽腔的倾斜角∠α为20~40度之间。
[0015]进一步的,所述斜槽腔的倾斜角∠α为30~35度。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通过设有漏斗状齿轮组合体,进而在关键区域自然构成两个节流润滑油槽,实现对高速转动的漏斗状齿轮组合体进行强制润滑,本强制润滑实现有效润滑的机理在于:通过设有的第二喷油道则直接对第一传动齿轮进行喷射润滑,润滑油自第二喷油道喷出后,会沿第一传动齿轮两侧的油道分流,其中一路流入并汇集于所述第一节流润滑油槽,设有的第一节流润滑油槽实现对高速传动的第一传动齿轮进行有效吸热降温及润滑效果,然后该路润滑油继续向外流经第二滚动轴承,对高速转动的第二滚动轴承进行润滑和降温,然后经回油道回流至周边其它传动齿轮的腔室对其它齿轮进行润滑;自第二喷油道喷出后的另一路润滑油则沿另一侧流经第一滚动轴承,然后流入并汇集于所述第二节流润滑油槽,对高速转动的第一滚动轴承进行有效润滑和吸热降温;而第一喷油道实现对第二传动齿轮处进行强制喷射润滑,且部分也会反流汇集于所述第二节流润滑油槽,而汇集于所述第二节流润滑油槽内的润滑油最终也经过第二传动齿轮然后自回油道回流至周边其它传动齿轮的腔室对其它齿轮进行润滑。可以通过在齿轮系壳体内设有若干本构造,而实现整个齿轮系的高效润滑降温,能显著提高高速传动齿轮系运行的可靠性。
[0018](2)通过将所述斜槽腔的倾斜角∠α限定在20~40度之间,能够有效确保两个所述节流润滑油槽既能够汇集最佳量的润滑油发挥应有的润滑、有效吸热降温作用,同时也能够有效防止汇集过多而影响齿轮的高效转动(即造成阻力),即角度过低会出现润滑、吸热降温效果不佳,而角度过大不仅影响齿轮的高效转动而形成阻力,同时,会出现润滑油聚集过多影响及时热传导降温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立体剖切图;
[0020]图2是本技术油路流动方向标示图;
[0021]图3是本技术漏斗状齿轮组合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高速传动齿轮系的强制润滑结构,包括齿轮系壳体1,所述齿轮系壳体1内分布有凸轴2,所述凸轴2上分布有漏斗状齿轮组合体6;所述凸轴2的中心轴向开设有第一喷油道3;所述漏斗状齿轮组合体包括大口端和小口端,所述大口端的内腔通过第一滚动轴承11分布在所述凸轴上;所述大口端的外侧则分布有第一传动齿轮5;所述小口端的内腔分布有第二传动齿轮8,其外侧则套设有第二滚动轴承7与所述齿轮系壳体1连接固定;正对所述第一传动齿轮5的一侧还设有第二喷油道4;所述第一传动齿轮5与所述第二滚动轴承7之间构成第一节流润滑油槽1

1,这里能够起到对第一传动齿轮的补充润滑/持续润滑以及持续传热降温的效果,而实现不一定要求喷油道的持续喷油,有效节省喷油量,发挥单位润滑油的最佳效能;所述漏斗状齿轮组合体的中部内腔中的斜槽腔处即所述第一滚动轴承内侧区域构成第二节流润滑油槽6

1;所述齿轮系壳体1的低位开设有回油
道9;所述回油道9分布在所述第二滚动轴承7的外侧。所述回油道9的一端与其它传动齿轮10的腔室1

2连通,以供润滑油对下一个齿轮润滑。本实施例的传动齿轮10是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5进行啮合传动,当然为提高润滑效果所述第二喷油道4开设在所述齿轮系壳体1的高位。自第二喷油道4喷射润滑油后,其中一路润滑油则沿油道1

3流经第一滚动轴承11;所述漏斗状齿轮组合体可以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制成,提高可靠性,同时,本实施例的所述斜槽腔的倾斜角∠α为20~40度之间(如图2所示)。当然所述斜槽腔的倾斜角∠α还可以优选30~35度。还包括齿轮前罩12,所述齿轮前罩12分布在所述第二滚动轴承7的外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速传动齿轮系的强制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齿轮系壳体,所述齿轮系壳体内分布有凸轴,所述凸轴上分布有漏斗状齿轮组合体;所述凸轴的中心轴向开设有第一喷油道;所述漏斗状齿轮组合体包括大口端和小口端,所述大口端的内腔通过第一滚动轴承分布在所述凸轴上;所述大口端的外侧则分布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小口端的内腔分布有第二传动齿轮,其外侧则套设有第二滚动轴承与所述齿轮系壳体连接固定;正对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一侧还设有第二喷油道;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二滚动轴承之间构成第一节流润滑油槽;所述漏斗状齿轮组合体的中部内腔中的斜槽腔处即所述第一滚动轴承内侧区域构成第二节流润滑油槽;所述齿轮系壳体的低位开设有回油道;所述回油道分布在所述第二滚动轴承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蔚兴建赵增亮王凤钊马学立潘洪波张俊陈健媚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