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树脂原料用组合物,其可制造与以往相比机械特性极其优异的聚酯酰亚胺树脂。作为解决方法,提供一种树脂原料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特定的组成比含有式(a)所表示的化合物,及式(b)所表示的化合物。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树脂原料用组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为了制造机械特性优异的树脂而使用的树脂原料用组合物。
技术介绍
[0002]聚酰亚胺不仅具有优异的耐热性,也兼具耐化学性、耐辐射性、电绝缘性、优异的机械性质等特性,因此被广泛用于柔性印刷电路(FPC)用基板、TAB(Tape Automated Bonding)用基材、半导体元件的保护膜、集成电路的层间绝缘膜等多种电子器件。聚酰亚胺除了这些特性以外,还因为制造方法的简便程度、极高的膜纯度、使用可取得的各种单体所进行的特性改良的容易度,使得近年来其重要性不断提高。下述式(a)所表示的化合物即2,2
’
,3,3
’
,5,5
’‑
六甲基
‑
联苯
‑
4,4
’‑
二醇
‑
双(偏苯三酸酐)(以下有时称“化合物a”),是作为聚酯酰亚胺树脂的原料而有用的化合物,所述聚酯酰亚胺树脂兼具高玻璃化转变温度、与金属箔同等地低的线性热膨胀系数、极低的吸水率、高弹性模量、充分的韧性且具有与金属箔之间的充分的密合性(例如,专利文献1、2)。[化学式1][0003]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
‑
001394号公报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4/046180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如果以化合物a为原料制造聚酯酰亚胺树脂,则虽然通过相同的方法制造该树脂,但有时所得树脂的机械特性会大幅度变动。因此寻求提供一种可制造具有更强韧的机械特性的聚酯酰亚胺树脂的树脂原料用组合物。
[0005]以往,关于化合物a的在其合成反应工序或精制工序中副生成且包含的杂质,进一步关于在制成聚酯酰亚胺树脂时,这些杂质所带来的影响,尚未知晓也未对其进行过研究。本专利技术以上述情况为背景而完成,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树脂原料用组合物,其可制造与以往相比机械特性极其优异的聚酯酰亚胺树脂。
[0006]本专利技术者为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2,2
’
,3,3
’
,5,5
’‑
六甲基
‑
联苯
‑
4,4
’‑
二醇
‑
双(偏苯三酸酐)中所含的特定的杂质,会对所得聚酯酰亚胺树脂的机械特性造成影响,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0007]本专利技术如下所示。1.一种树脂原料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下述组成比含有作为成分A的下述式(a)所表示的化合物,及作为成分B的下述式(b)所表示的化合物,
[组成比]:通过以示差折光仪为检测器的凝胶渗透色谱进行测定,相对于所检测出的所有成分的总量,成分A为99.0面积%以上99.99面积%以下,成分B为0.005面积%以上0.4面积%以下,[化学式2][化学式3]式中,R表示氢原子或R1‑
CO
‑
,在此,R1为碳原子数1~6的烷基或6~12的芳基。2.一种聚酯酰亚胺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组合物与二胺反应而获得聚酯酰亚胺前体的工序(i),以及接下来将所述聚酯酰亚胺前体进行酰亚胺化的工序(ii),其中,所述组合物以下述组成比含有作为成分A的下述式(a)所表示的化合物,及作为成分B的下述式(b)所表示的化合物,[组成比]:通过以示差折光仪为检测器的凝胶渗透色谱进行测定,相对于所检测出的所有成分的总量,成分A为99.0面积%以上99.99面积%以下,成分B为0.005面积%以上0.4面积%以下,[化学式4][化学式5]式中,R表示氢原子或R1‑
CO
‑
,在此,R1为碳原子数1~6的烷基或6~12的芳基。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一种树脂原料用组合物,其可制造与以往相比机械特性极其优异的聚酯酰亚胺树脂。进一步,由于发现了特定的杂质会对机械特性造成影响,因此从降低了该特定杂质的树脂原料用组合物中,可制造出具有更强韧的机械特性的聚酯酰亚胺树脂。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成分A>本专利技术的树脂原料用组合物,含有作为成分A的下述式(a)所表示的化合物a即“2,2
’
,3,3
’
,5,5
’‑
六甲基
‑
联苯
‑
4,4
’‑
二醇
‑
双(偏苯三酸酐)”作为主要成分。[化学式6][0010]本专利技术的树脂原料用组合物中的成分A的含量,通过以示差折光仪为检测器的凝胶渗透色谱进行测定,相对于所检测出的所有成分的总量,成分A的含量为99.0面积%以上99.99面积%以下。其下限值优选99.1面积%以上,更优选99.3面积%以上。
[0011]<成分B>本专利技术的树脂原料用组合物,相对于通过以示差折光仪为检测器的凝胶渗透色谱进行测定所检测出的所有成分的总量,以0.005面积%以上0.4面积%以下的范围,含有下述式(b)所表示的化合物作为成分B。其上限值优选0.35面积%以下,更优选0.3面积%以下,进一步优选0.2面积%以下,特别优选0.15面积%以下。此外,其下限值,从抑制重复进行精制时的目标物即成分A的产量减少的角度出发,也有时优选设为0.01面积%以上。使用含有通过上述测定而大于0.4面积%的下述式(b)所表示的化合物的树脂原料用组合物所得的聚酯酰亚胺树脂,机械特性显著降低。[化学式7](式中,R表示氢原子或R1‑
CO
‑
(在此,R1为碳原子数1~6的烷基或6~12的芳基))。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树脂原料用组合物中的成分B的具体例,例如可列举上述式(b)中的“R”为氢原子的下述化合物b1。[化学式8]上述化合物b1是在后述本专利技术的树脂原料用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之一的“酰卤法”中,作为合成化合物a时的反应中间体而生成的化合物。通过“酰卤法”生成化合物b1的反应式如下所示。[化学式9][0013]此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树脂原料用组合物中的成分B的具体例,例如可列举:上述式(b)中的“R”为R1‑
CO
‑
,“R
1”为碳原子数1的烷基的下述化合物b2。[化学式10]上述化合物b2是在后述本专利技术的树脂原料用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之一的“酯交换法”中,作为合成化合物a时的反应中间体而生成的化合物。通过“酯交换法”生成化合物b2的反应式如下所示。[化学式11]此外,上述化合物b2也是在前述“酰卤法”中,于反应后处理工序中使用乙酸酐时,所生成的化合物b1与乙酸酐反应而生成的化合物。其反应式如下所示。[化学式12][0014]<制造方法1:“酰卤法”>对本专利技术的树脂原料用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之一的“酰卤法”,做以下说明。该“酰卤法”是如下述反应式所示,通过使2,2
’
,3,3
’
,5,5
’‑
六甲基
‑
联苯
‑
4,4
’‑
二醇与卤化偏苯三酸酐进行反应,而制造以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树脂原料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下述组成比含有作为成分A的下述式(a)所表示的化合物,及作为成分B的下述式(b)所表示的化合物,[组成比]:通过以示差折光仪为检测器的凝胶渗透色谱进行测定,相对于所检测出的所有成分的总量,成分A为99.0面积%以上99.99面积%以下,成分B为0.005面积%以上0.4面积%以下,[化学式1][化学式2]式中,R表示氢原子或R1‑
CO
‑
,在此,R1为碳原子数1~6的烷基或6~12的芳基。2.一种聚酯酰亚胺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组合物与二胺反应而获得聚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原匡彦,藤冈利恵,高桥胜徳,
申请(专利权)人:本州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