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渗漏水修复用的混凝土抗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75473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隧道修复领域,尤其是一种隧道渗漏水修复用的混凝土抗渗方法,针对现有的隧道在村砌裂缝、施工缝等部位极易产生渗漏水,长期渗漏水导致衬砌劣化加剧,如衬砌裂缝扩大、衬砌腐蚀剥落,甚至掉块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S1、对渗漏水情况进行调查,查明水源、漏水位置及漏水量大小,判断漏水处处于漏水状态还是处于有裂缝还未漏水的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对渗漏水位置进行径向注浆堵水,并且对于未漏水的裂缝位置进行封堵,对于拱部裂缝宽度t≤5mm的裂缝可结合渗漏水病害,采用嵌缝材料进行嵌缝处理,对于拱部裂缝宽度t>5mm的裂缝,采用锚杆、聚合物改性水泥基修补砂浆、注浆和贴碳纤维布加固的处理措施。浆和贴碳纤维布加固的处理措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渗漏水修复用的混凝土抗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隧道渗漏水修复用的混凝土抗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军事隧道,1970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召开的隧道会议综合了各种因素,对隧道所下的定义为:“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用任何方法按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积大于2平方米的洞室。
[0003]隧道在村砌裂缝、施工缝等部位极易产生渗漏水,长期渗漏水导致衬砌劣化加剧,如衬砌裂缝扩大、衬砌腐蚀剥落,甚至掉块,部分地段渗漏水汇集道床,软化隧道基底,在列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形成翻浆冒泥,危及行车安全,所以我们提出一种隧道渗漏水修复用的混凝土抗渗方法,用以解决上述所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隧道在村砌裂缝、施工缝等部位极易产生渗漏水,长期渗漏水导致衬砌劣化加剧,如衬砌裂缝扩大、衬砌腐蚀剥落,甚至掉块,部分地段渗漏水汇集道床,软化隧道基底,在列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形成翻浆冒泥,危及行车安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隧道渗漏水修复用的混凝土抗渗方法。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隧道渗漏水修复用的混凝土抗渗方法,包括S1、对渗漏水情况进行调查,查明水源、漏水位置及漏水量大小,判断漏水处处于漏水状态还是处于有裂缝还未漏水的状态;
[0007]S2、若处于漏水状态,一般针对拱部渗漏水严重部位(线状或大面积渗漏),采用径向注浆堵水,注浆钻孔梅花型布置,横、纵向间距为1.0~2.0m,具体可根据现场渗漏水情况及注浆效果调整;
[0008]S3、若处于有裂缝还未漏水的状态,判断裂缝宽度;
[0009]S31、对于拱部裂缝宽度t≤5mm的裂缝可结合渗漏水病害,采用嵌缝材料进行嵌缝处理;
[0010]S32、对于拱部裂缝宽度t>5mm的网裂、月牙形裂缝、十字、圆形裂缝及纵、斜、环向裂缝进行处理,采用锚杆、聚合物改性水泥基修补砂浆、注浆和贴碳纤维布加固的处理措施,具体操作为:
[0011]S321、沿裂缝纵向约1m间隔施做一根长4m的直径为32mm的自进式注浆锚杆,锚杆在裂缝两侧交错布置;
[0012]S322、沿裂缝延伸方向凿宽5cm、深5cm的沟槽,槽长度由裂缝起止点向外延伸10cm,用毛刷刷净槽内浮尘;
[0013]S323、检查裂缝深度,对于裂缝深度大于5cm,每隔150cm设置1根注浆钢管对于裂
缝深度小于5cm,不设置注浆管;
[0014]S324、充填聚合物改性水泥基修补砂浆;
[0015]S325、待聚合物改性水泥基修补砂浆到达一定强度后,通过注浆管注入加固型TGRM水泥基特种灌浆料,使得缝内注浆充满连通,孔与孔之间留出气孔,当出气孔有浆液留出时,说明浆液已经充满连通;
[0016]S326、注浆完备后,割掉注浆管外露部分,用聚合物改性水泥基修补砂浆封堵所有注浆孔,并抹平;
[0017]S327、嵌补工作完成后,贴碳纤维加固层进行加固。
[0018]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的注浆参数如下:钻孔直径为50mm,注浆管采用外径42mm、厚3.5mm的热轧无缝钢管。
[0019]优选地,所述步骤S31中的嵌缝材料为改性水泥基砂浆和环氧树脂中的一种。
[0020]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的浆液采用水灰比为0.6:1的防水型TGRM水泥基特种灌浆材料。
[0021]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的注浆压力为0.4~0.6MPa,注浆扩散半径为3m。
[0022]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的钢管前端宜做成圃锥状,在后端焊接钢筋箍,管体布设梅花型溢浆,可以便于注浆管插入围岩内。
[0023]优选地,所述步骤S325中加固型TGRM水泥基特种灌浆料的水灰比为0.4:1。
[0024]优选地,所述步骤S325中的注浆压力为0.3MPa~0.5MPa。
[0025]优选地,所述步骤S323中注浆钢管的直径10mm,长度9~11cm,外露管长2~3cm。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7]1、可以对渗漏水位置,采用径向注浆堵水,解决隧道渗漏水现象;
[0028]2、可以对裂缝位置进行封堵,避免出现渗漏水现象。
[0029]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对渗漏水位置进行径向注浆堵水,进而可以解决隧道渗漏水现象,并且对于未漏水的裂缝位置进行封堵,对于拱部裂缝宽度t≤5mm的裂缝可结合渗漏水病害,采用嵌缝材料进行嵌缝处理,对于拱部裂缝宽度t>5mm的裂缝,采用锚杆、聚合物改性水泥基修补砂浆、注浆和贴碳纤维布加固的处理措施。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1]实施例一
[0032]一种隧道渗漏水修复用的混凝土抗渗方法,包括S1、对渗漏水情况进行调查,查明水源、漏水位置及漏水量大小,判断漏水处处于漏水状态还是处于有裂缝还未漏水的状态;
[0033]S2、若处于漏水状态,一般针对拱部渗漏水严重部位线状或大面积渗漏,采用径向注浆堵水,注浆钻孔梅花型布置,横、纵向间距为1.0m,具体可根据现场渗漏水情况及注浆效果调整;
[0034]S3、若处于有裂缝还未漏水的状态,判断裂缝宽度;
[0035]S31、对于拱部裂缝宽度t≤5mm的裂缝可结合渗漏水病害,采用嵌缝材料进行嵌缝处理;
[0036]S32、对于拱部裂缝宽度t>5mm的网裂、月牙形裂缝、十字、圆形裂缝及纵、斜、环向裂缝进行处理,采用锚杆、聚合物改性水泥基修补砂浆、注浆和贴碳纤维布加固的处理措施,具体操作为:
[0037]S321、沿裂缝纵向约1m间隔施做一根长4m的直径为32mm的自进式注浆锚杆,锚杆在裂缝两侧交错布置;
[0038]S322、沿裂缝延伸方向凿宽5cm、深5cm的沟槽,槽长度由裂缝起止点向外延伸10cm,用毛刷刷净槽内浮尘;
[0039]S323、检查裂缝深度,对于裂缝深度大于5cm,每隔150cm设置1根注浆钢管对于裂缝深度小于5cm,不设置注浆管;
[0040]S324、充填聚合物改性水泥基修补砂浆;
[0041]S325、待聚合物改性水泥基修补砂浆到达一定强度后,通过注浆管注入加固型TGRM水泥基特种灌浆料,使得缝内注浆充满连通,孔与孔之间留出气孔,当出气孔有浆液留出时,说明浆液已经充满连通;
[0042]S326、注浆完备后,割掉注浆管外露部分,用聚合物改性水泥基修补砂浆封堵所有注浆孔,并抹平;
[0043]S327、嵌补工作完成后,贴碳纤维加固层进行加固。
[0044]本专利技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渗漏水修复用的混凝土抗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对渗漏水情况进行调查,查明水源、漏水位置及漏水量大小,判断漏水处处于漏水状态还是处于有裂缝还未漏水的状态;S2、若处于漏水状态,一般针对拱部渗漏水严重部位,采用径向注浆堵水,注浆钻孔梅花型布置,横、纵向间距为1.0~2.0m,具体可根据现场渗漏水情况及注浆效果调整;S3、若处于有裂缝还未漏水的状态,判断裂缝宽度;S31、对于拱部裂缝宽度t≤5mm的裂缝可结合渗漏水病害,采用嵌缝材料进行嵌缝处理;S32、对于拱部裂缝宽度t>5mm的网裂、月牙形裂缝、十字、圆形裂缝及纵、斜、环向裂缝进行处理,采用锚杆、聚合物改性水泥基修补砂浆、注浆和贴碳纤维布加固的处理措施,具体操作为:S321、沿裂缝纵向约1m间隔施做一根长4m的直径为32mm的自进式注浆锚杆,锚杆在裂缝两侧交错布置;S322、沿裂缝延伸方向凿宽5cm、深5cm的沟槽,槽长度由裂缝起止点向外延伸10cm,用毛刷刷净槽内浮尘;S323、检查裂缝深度,对于裂缝深度大于5cm,每隔150cm设置1根注浆钢管对于裂缝深度小于5cm,不设置注浆管;S324、充填聚合物改性水泥基修补砂浆;S325、待聚合物改性水泥基修补砂浆到达一定强度后,通过注浆管注入加固型TGRM水泥基特种灌浆料,使得缝内注浆充满连通,孔与孔之间留出气孔,当出气孔有浆液留出时,说明浆液已经充满连通;S326、注浆完备后,割掉注浆管外露部分,用聚合物改性水泥基修补砂浆封堵所有注浆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杰雪峰魏强陈宁波潘小娇鲁彩玲腾丽红
申请(专利权)人:华固建筑科技宁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