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油水分离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4921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油水分离设备,包括槽口向上的油水分离槽,油水分离槽上设置有进液口、排油口和排水口,进液口用于连接进液装置,排油口上设置有排油阀,油水分离槽内设置有隔油滤水组件,隔油滤水组件与油水分离槽的内壁围合形成与进液口和排油口连通的隔油槽和与排水口连通的滤水槽;隔油滤水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沿油水分离槽长度方向分布且与油水分离槽可拆卸连接的隔油滤水单元。该卧式油水分离设备通过隔油滤水组件将油水混合物中的油液阻隔拦截在隔油槽,并方便水流进入至滤水槽内,改善分离效果;隔油滤水组件采用至少两层各有滤水单元的结构,对其中一层更换时其余可继续进行油水分离,保证设备长期可持续运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油水分离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油水分离
,尤其是涉及一种卧式油水分离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业齿轮油、冷却水的排放量增加,为避免这些油水混合物对环境的污染,通常采用重力法进行分离处理。重力法,即利用油水密度不同,通过设置油水分离池将油水混合物导入并静置一段时间后使油水混合物自然分层。
[0003]采用重力法进行油水分离,需要油水分离池有足够的体积和占地面积,导致处理成本增加,且油水分离效率低下,为此,公告号为CN213077565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油水分离器,包括卧式油水分离槽、溢油隔板、至少一块聚结填料波纹板,卧式油水分离槽包括进液口、出油口和排水口,进液口和出油口分别位于卧式油水分离槽的两端,至少一块聚结填料波纹板和溢油隔板均与卧式油水分离槽的轴线垂直,并由进液口至出油口的方向依次间隔布置在卧式油水分离槽内,排水口位于至少一块聚结填料波纹板与溢油隔板之间,溢油隔板与卧式油水分离槽的顶部的内壁之间限定出溢油口。该油水分离器可以在降低油水分离的成本的同时提高油水分离效率。
[0004]上述油水分离器主要依靠聚结填料波纹板吸附油水混合物中的油滴,使密度较大的水沉降通过排水口排出,而密度较小的油经由溢油口流入溢油隔板和卧式油水分离槽形成的集有区域,从出油口排出实现回收。采用该方式进行油水分离时,由于排水口与聚结波纹填料板在同一个区域,从出水口排出的水中含有部分聚结波纹填料板所吸附的混合油,导致油水分离效果差;此外,当聚结波纹填料板吸附过多混合油后,需要将其拆下,定期检修和更换,此时需要停机,导致设备无法长期可持续运行,降低了油水分离效率。
[0005]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油水分离设备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改善油水分离效果且便于长期可持续运行、提高工作效率的卧式油水分离设备。
[0007]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卧式油水分离设备,包括槽口向上的油水分离槽,所述油水分离槽上设置有进液口、排油口和排水口,所述进液口用于连接进液装置,所述排油口上设置有排油阀,所述油水分离槽内设置有隔油滤水组件,所述隔油滤水组件与所述油水分离槽的内壁围合形成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排油口连通的隔油槽和与所述排水口连通的滤水槽;所述隔油滤水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油水分离槽长度方向分布且与所述油水分离槽可拆卸连接的隔油滤水单元。
[0008]上述技术方案的卧式油水分离设备使用时,油水混合物通过进液口进入到油水分离槽内的隔油槽中并聚集,油水混合物侧压隔油槽和滤水槽之间的隔油滤水组件,混合物中的油滴被阻隔在隔油槽中,而水流通过隔油滤水组件进入到滤水槽中,而后从排水口排出,打开通过排油阀打开排油口,可将聚积在隔油槽内的油液排出,如此实现了油水分离。
隔油滤水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隔油滤水单元,采用该设计,增加了隔油滤水单元的数量,加强了隔油滤水效果,进而改善油液和水的分离效果,即降低了从排油口排出的油液中的含水率和从排水口排出的水中的含油率;并且,当其中一个隔油滤水单元达到使用寿命后,可将其拆下,剩余的隔油滤水单元可继续进行油水分离,设备无需间断运行,使得隔油滤水单元中部分立即使用的同时另一部分可立即进行更换,有利于设备的可持续运行,从而提高油水分离效率。该卧式油水分离设备采用隔油滤水组件后,方便油水混合物中的水通过并进入滤水槽中,而油液则停留在隔油槽内,如此,保证了油水分离效果,降低了分离后油液中的含水率和水中的含油率。
[0009]优选的,所述隔油滤水单元设置有两个且紧邻分布。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保证了隔油滤水效果,另一方面减少了隔油滤水单元的整体数量,降低了设备的成本,而且还减小了油水混合物在油水分离槽内流动时受到的阻力,从而有利于提高油水分离效率;此外,由于两个隔油滤水单元紧邻分布,有利于缩小设备的体型,减小设备的占地面积和占用空间。
[0011]优选的,所述隔油滤水单元包括隔油海绵。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隔油海绵的隔油滤水特性,方便将油水混合物中的油液拦截在隔油槽,并方便水流通过进入滤水槽中。
[0013]优选的,所述隔油海绵设置有两层,沿所述油水分离槽的长度方向紧邻分布。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隔油海绵的层数,一方面保证油水分离效果,另一方面减小水流流动时受到的阻力,提高油水分离效率。
[0015]所述排油口连通有槽口向上的储油槽,所述储油槽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回收装置的出油口,所述储油槽的槽底设置有聚水凹陷,所述聚水凹陷连通有排出口。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排油阀后,隔油槽内积聚的油液通过排出口进入到储油槽中,在储油槽内堆积并静置,由于储油槽的槽底设置有聚水凹陷,使得部分混在油液中的水分下降至聚水凹陷中,而油分上浮至高出,而后通过排出口方便排出水分,通过出油口方便收集油液,由于储油槽中混入的油液下沉至聚油凹陷中,从而保证了从出油口排出的油液的纯度,降低了油液的含水率。
[0017]所述储油槽的槽底包括倾斜的导流部,所述导流部远离所述聚水凹陷的一端位于另一端的侧上方。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液槽内的油液中,部分混入的水分顺着储油槽的槽底下滑,而后进入至聚水凹陷中,进一步改善了油水分离效果,减少了从出油口排出的油液中的含水率。
[0019]优选的,所述进液装置包括两个进液泵,两个所述进液泵的输出端均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回收装置包括两个回收泵,两个所述回收泵的输入端均与所述出油口连通。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液口和出油口分别设置两个进液泵和两个回收泵,在使用时,仅依靠其中一个进液泵向油水分离槽内输入油水混合物,并通过其中一个回收泵回收油液,而另外一个进液泵和另外一个回收泵能够当做备用使用;当正在使用的进液泵或者回收泵故障损坏或者需要维护时,可启动另一个进液泵或者另一个回收泵,如此,保证整个油水分离设备的长期可持续运行,无需停机操作,从而提高了油水分离效率。
[0021]优选的,所述出油口上设置有出油颗粒过滤装置。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待油液积聚到一定程度后或者间隔一段时间后,由回收装置将储油壳内的油液抽走进行回收再利用,回收过程中,通过出油颗粒过滤装置对油液中的颗粒杂质进行过滤,保证回收油液的洁净度。
[0023]优选的,所述进液口上设置有进液颗粒过滤装置。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进液颗粒过滤装置对进入油水分离槽内部的油水混合物进行过滤,去除油水混合物中的颗粒杂质,避免这些颗粒杂质附着在隔油滤水组件中,导致油水混合液流动不畅;进液颗粒过滤装置同时还减轻了回收颗粒过滤装置的过滤负载,延长了回收颗粒过滤装置的使用周期,避免大量的杂质一次性在回收颗粒过滤装置中聚积堵塞,导致回收颗粒过滤装置的使用周期缩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油水分离设备,包括槽口向上的油水分离槽(1),所述油水分离槽(1)上设置有进液口(1

1)、排油口(1

2)和排水口(1

3),所述进液口(1

1)用于连接进液装置(10),所述排油口(1

2)上设置有排油阀(5),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槽(1)内设置有隔油滤水组件,所述隔油滤水组件与所述油水分离槽(1)的内壁围合形成与所述进液口(1

1)和所述排油口(1

2)连通的隔油槽(3)和与所述排水口(1

3)连通的滤水槽(4);所述隔油滤水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油水分离槽(1)长度方向分布且与所述油水分离槽(1)可拆卸连接的隔油滤水单元(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油水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油滤水单元(2)设置有两个且紧邻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油水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油滤水单元(2)包括隔油海绵(2a);所述隔油海绵(2a)设置有两层,沿所述油水分离槽(1)的长度方向紧邻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油水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口(1

2)连通有槽口向上的储油槽(6),所述储油槽(6)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回收装置(11)的出油口(6

1),所述储油槽(6)的槽底设置有聚水凹陷(13),所述聚水凹陷(13)连通有排出口(13

1);所述储油槽(6)的槽底包括倾斜的导流部,所述导流部远离所述聚水凹陷(13)的一端位于另一端的侧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卧式油水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装置(10)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耀东孔继东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圣诺维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