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流向微泡纳米生物强化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4620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流向微泡纳米生物强化反应器,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提高废气与吸收液接触的均匀性,便于废气净化,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反应塔、设置在反应塔下端的排液管以及设置在反应塔上端的排气管,所述反应塔内设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将反应塔分为上下分布的第一腔室和盛有吸收液层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使得废气均匀进入吸收液层的排气件,所述第一固定板与吸收液层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第一腔室内,且所述反应塔上设有位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的进气管,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贯穿有延伸至第一固定板下端的导气管。气管。气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流向微泡纳米生物强化反应器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多流向微泡纳米生物强化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有机废气处理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气进行吸附、过滤、净化的处理工作。有机废气中的一些物质处理通过塔中的吸收液进行吸收溶解,进而达到处理废气的目的,但是废气与吸收液若接触不均匀,将会影响废气的净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流向微泡纳米生物强化反应器,其优点在于,提高废气与吸收液接触的均匀性,便于废气净化。
[000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多流向微泡纳米生物强化反应器,包括反应塔、设置在反应塔下端的排液管以及设置在反应塔上端的排气管,所述反应塔内设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将反应塔分为上下分布的第一腔室和盛有吸收液层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使得废气均匀进入吸收液层的排气件,所述第一固定板与吸收液层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第一腔室内,且所述反应塔上设有位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的进气管,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贯穿有延伸至第一固定板下端的导气管。
[00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气管将废气排入反应釜内,此时废气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的空间内,并随着排气件进入吸收液层,被吸收液层吸收废气中的物质,起到净化废气的作用,此外排气件使得废气均匀进入吸收液层,提高废气与吸收液接触的均匀性,便于废气净化,净化后的气体通过导气管被排放到第二固定板上方,进而通过排气管排出反应釜,当吸收液层长期使用需要更换时,排液管的设置便于排出吸收液。
[0006]优选地:所述排气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固定板上且延伸至吸收液层内的若干流气管,所述流气管上端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的空间相连通,下端封闭,各个所述流气管位于吸收液层内的外壁均设有若干与流气管内腔连通的分布管,所述分布管均匀分布在流气管外壁。
[0007]优选地:位于同一流气管上的各个分布管长短不一。
[0008]优选地:所述反应塔内壁在第一固定板下方设有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上开设有供各个流气管穿出的穿出孔,所述第三固定板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
[0009]优选地:所述反应塔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之间设有除雾层,或所述除雾层设置在第二固定板上方。
[0010]优选地:所述除雾层包括设置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之间的若干倾斜的第一导流板,各个所述第一导流板之间相互平行设置,且各个所述第一导流板均为带有微孔的吸水材料制成;
[0011]当除雾层设置在第二固定板上方时,各个所述第一导流板位于第二固定板上表面。
[0012]优选地:所述反应釜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设有加料管,所述排液管、排气管和加料管上均设有截止阀。
[0013]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进气管将废气排入反应釜内,此时废气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的空间内,并随着排气件进入吸收液层,被吸收液层吸收废气中的物质,起到净化废气的作用,此外排气件使得废气均匀进入吸收液层,提高废气与吸收液接触的均匀性,便于废气净化,净化后的气体通过导气管被排放到第二固定板上方,进而通过排气管排出反应釜,当吸收液层长期使用需要更换时,排液管的设置便于排出吸收液。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进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第一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反应塔;11、排液管;12、排气管;13、第一固定板;131、第二固定板;14、吸收液层;15、进气管;151、导气管;16、流气管;161、分布管;17、第三固定板;171、穿出孔;172、透气孔;18、第一导流板;19、加料管;191、截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一种多流向微泡纳米生物强化反应器,如图1,包括反应塔1、设置在反应塔1下端的排液管11以及设置在反应塔1上端的排气管12,反应塔1内设有第一固定板13和第二固定板131,第一固定板13将反应塔1分为上下分布的第一腔室和盛有吸收液层14的第二腔室,排气管12与第一腔室连通,第一固定板13上设有使得废气均匀进入吸收液层14的排气件,第一固定板13与吸收液层14之间存在间隙,第二固定板131位于第一腔室内,且反应塔1上设有位于第一固定板13和第二固定板131之间的进气管15,此时第二固定板131将排气管12与进气管15隔开,第二固定板131上贯穿有延伸至第一固定板13下端的导气管151。
[0020]如图1,进气管15将废气排入反应釜内,此时废气在第一固定板13和第二固定板131之间的空间内,并随着排气件进入吸收液层14,被吸收液层14吸收废气中的物质,起到净化废气的作用,此外排气件使得废气均匀进入吸收液层14,提高废气与吸收液接触的均匀性,便于废气净化,净化后的气体通过导气管151被排放到第二固定板131上方,进而通过排气管12排出反应釜,当吸收液层14长期使用需要更换时,排液管11的设置便于排出吸收液。比如吸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要吸收废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0021]如图2,或者反应塔1内不需要设置第二固定板131,将进气管15直接与排气件连通,此时也不需要导气管151,直接在第一固定板13上开设有若干流通孔即可,进气管15将废气通过排气件排入吸收液层14内,随后气体从液体中溢出时,通过流通孔排到第一固定板13上方,随后通过排气管12排出。
[0022]如图1和图2,排气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3上且延伸至吸收液层14内的若干流
气管16,流气管16上端与第一固定板13和第二固定板131之间的空间相连通,下端封闭,各个流气管16位于吸收液层14内的外壁均设有若干与流气管16内腔连通的分布管161,分布管161均匀分布在流气管16外壁。此时分布管161的设置增大了气体排出的面积,进而提高废气与吸收液接触的均匀性,此外分布管161可为细管,增大排出气体的流速,使得废气与吸收液混合均匀。
[0023]如图1和图2,位于同一流气管16上的各个分布管161长短不一。此设计的目的也是增大气体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
[0024]如图1和图2,反应塔1内壁在第一固定板13下方设有第三固定板17,第三固定板17上开设有供各个流气管16穿出的穿出孔171,第三固定板17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172。第三固定板17的设置增大了各个流气管16的稳定性,便于流气管16输送气体,透气孔172的设置便于被净化的气体流出第三固定板17,从而从导气管151内排出,此时导气管151未延伸至第三固定板17下方,当延伸至第三固定板17下方时,可以不在第三固定板17上开设透气孔172。
[0025]如图1和图2,反应塔1在第一固定板13和第三固定板17之间设有除雾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流向微泡纳米生物强化反应器,其特征是:包括反应塔(1)、设置在反应塔(1)下端的排液管(11)以及设置在反应塔(1)上端的排气管(12),所述反应塔(1)内设有第一固定板(13)和第二固定板(131),所述第一固定板(13)将反应塔(1)分为上下分布的第一腔室和盛有吸收液层(14)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一固定板(13)上设有使得废气均匀进入吸收液层(14)的排气件,所述第一固定板(13)与吸收液层(14)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二固定板(131)位于第一腔室内,且所述反应塔(1)上设有位于第一固定板(13)和第二固定板(131)之间的进气管(15),所述第二固定板(131)上贯穿有延伸至第一固定板(13)下端的导气管(1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向微泡纳米生物强化反应器,其特征是:所述排气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3)上且延伸至吸收液层(14)内的若干流气管(16),所述流气管(16)上端与第一固定板(13)和第二固定板(131)之间的空间相连通,下端封闭,各个所述流气管(16)位于吸收液层(14)内的外壁均设有若干与流气管(16)内腔连通的分布管(161),所述分布管(161)均匀分布在流气管(16)外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流向微泡纳米生物强化反应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立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沿江资源生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