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实现灯管感应开关双亮模式的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4061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实现灯管感应开关双亮模式的控制电路,包括桥堆B1、二极管D1、线性恒流IC1及可控硅Q1,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桥堆B1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电阻R1与所述线性恒流IC1的第一管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可控硅Q1的阳极连接,所述可控硅Q1的阴极与所述桥堆B1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可控硅Q1的阴极接地,所述可控硅Q1的阴极与所述线性恒流IC1的第二管脚连接,所述可控硅Q1的阴极通过电阻R2与所述线性恒流IC1的第三管脚连接,所述线性恒流IC1的第二管脚接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实现有人时全亮,没人时微亮,安全省电,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实现灯管感应开关双亮模式的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控制电路,具体涉及一种能实现灯管感应开关双亮模式的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灯管感应开关是通过连接感应器来获取感应器感应到的外界信号来控制灯管的开关,以方便实现对灯管开关的控制。但以往灯管感应开关开关元件均只有可控硅或只有继电器,无二极管、电阻、线性恒流等组成的微亮线性部分,均只能实现输入线的通或断,即只能实现单亮模式,即有人时全亮,没人时全灭,不能对环境的微亮照明,人们不能预先察觉周围环境的安全,使用不方便。因此,为了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能实现灯管感应开关双亮模式的控制电路。
[000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能实现灯管感应开关双亮模式的控制电路,包括桥堆B1、二极管D1、线性恒流IC1及可控硅Q1,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桥堆B1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电阻R1与所述线性恒流IC1的第一管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可控硅Q1的阳极连接,所述可控硅Q1的阴极与所述桥堆B1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可控硅Q1的阴极接地,所述可控硅Q1的阴极与所述线性恒流IC1的第二管脚连接,所述可控硅Q1的阴极通过电阻R2与所述线性恒流IC1的第三管脚连接,所述线性恒流IC1的第二管脚接地,所述线性恒流IC1的第三管脚通过电阻R2接地,所述桥堆B1的第一引脚连接电源的L线,所述桥堆B1的第三引脚通过LED灯连接电源的N线。
[0006]进一步,所述线性恒流IC1的第三引脚通过继电器K1及LED灯连接电源的N线。
[0007]进一步,所述线性恒流IC1的型号为SM2082D。
[0008]进一步,所述可控硅Q1的型号为BT136S。
[0009]进一步,所述桥堆B1的型号为MB10F。
[0010]进一步,所述继电器K1包括一组常开端点与一组常闭端点。
[0011]进一步,所述电阻R1的型号为100R/1206,所述电阻R2为限流取样电阻30R/0805。
[0012]进一步,所述二极管D1的型号为M7。
[00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通过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电阻R1与线性恒流IC1的第一管脚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与可控硅Q1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电阻R1与线性恒流IC1的第一管脚连接,可控硅Q1的阴极通过电阻R2与线性恒流IC1的第三管脚连接,能使感应开关实现双亮模式,当感应驱动端即可控硅Q1的控制极有输入信号时,可控硅Q1导通,火线进与火线出通过桥堆B1经过可控硅Q1接通,输出负载LED灯全亮,当感应驱动端
即Q1的控制极无输入信号时,可控硅Q1截止,火线进与火线出通过桥堆B1经过二极管D1、电阻R1、线性恒流IC1及电阻R2组成的微亮线性部分与输出负载LED灯接通,实现输出负载LED灯微亮,使灯管能在有人时全亮,没人时微亮,实现对环境进行微亮照明,人们能预先察觉周围环境的安全,安全省电,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能实现灯管感应开关双亮模式的控制电路的连接结构图;
[0016]图2为本技术能实现灯管感应开关双亮模式的控制电路带继电器K1时的连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能实现灯管感应开关双亮模式的控制电路,包括桥堆B1、二极管D1、线性恒流IC1及可控硅Q1,二极管D1的正极与桥堆B1的第二引脚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电阻R1与线性恒流IC1的第一管脚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与可控硅Q1的阳极连接,可控硅Q1的阴极与桥堆B1的第四引脚连接,可控硅Q1的阴极接地,可控硅Q1的阴极与线性恒流IC1的第二管脚连接,可控硅Q1的阴极通过电阻R2与线性恒流IC1的第三管脚连接,线性恒流IC1的第二管脚接地,线性恒流IC1的第三管脚通过电阻R2接地,桥堆B1的第一引脚连接电源的L线,桥堆B1的第三引脚通过LED灯连接电源的N线。通过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电阻R1与线性恒流IC1的第一管脚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与可控硅Q1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电阻R1与线性恒流IC1的第一管脚连接,可控硅Q1的阴极通过电阻R2与线性恒流IC1的第三管脚连接,能使感应开关实现双亮模式,当感应驱动端即可控硅Q1的控制极有输入信号时,可控硅Q1导通,火线进与火线出通过桥堆B1经过可控硅Q1接通,输出负载LED灯全亮,当感应驱动端即Q1的控制极无输入信号时,可控硅Q1截止,火线进与火线出通过桥堆B1经过二极管D1、电阻R1、线性恒流IC1及电阻R2组成的微亮线性部分与输出负载LED灯接通,实现输出负载LED灯微亮,使灯管能在有人时全亮,没人时微亮,实现对环境进行微亮照明,人们能预先察觉周围环境的安全,安全省电,使用方便。
[0019]线性恒流IC1的第三引脚通过继电器K1及LED灯连接电源的N线,继电器K1与可控硅Q1结合实现带强启的微亮全亮,上电后一直保持继电器K1驱动绕组12V供电,即上电后继电器K1输出端始终打向常开端,当感应驱动端即可控硅Q1的控制极有输入信号时,可控硅Q1导通,火线进与火线出通过桥堆B1经过可控硅Q1与继电器K1输出端接通,输出负载LED灯全亮,当感应驱动端即可控硅Q1的控制极无输入信号时,可控硅Q1截止,火线进与火线出通
过桥堆B1经过二极管D1、电阻R1、线性恒流IC1及电阻R2组成的微亮线性部分与继电器K1输出端接通,实现输出负载LED灯微亮,当断电或停电时,继电器K1输出端LO打向常闭端即强启火线,强启火线通电时即实现LED灯强启点亮。
[0020]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线性恒流IC1的型号为SM2082D。
[0021]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可控硅Q1的型号为BT136S。
[0022]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桥堆B1的型号为MB10F。
[0023]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继电器K1包括一组常开端点与一组常闭端点,利于断电或停电时,灯管强启点亮功能的实现。
[0024]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电阻R1的型号为100R/1206,电阻R2为限流取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实现灯管感应开关双亮模式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桥堆B1、二极管D1、线性恒流IC1及可控硅Q1,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桥堆B1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电阻R1与所述线性恒流IC1的第一管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可控硅Q1的阳极连接,所述可控硅Q1的阴极与所述桥堆B1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可控硅Q1的阴极接地,所述可控硅Q1的阴极与所述线性恒流IC1的第二管脚连接,所述可控硅Q1的阴极通过电阻R2与所述线性恒流IC1的第三管脚连接,所述线性恒流IC1的第二管脚接地,所述线性恒流IC1的第三管脚通过电阻R2接地,所述桥堆B1的第一引脚连接电源的L线,所述桥堆B1的第三引脚通过LED灯连接电源的N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实现灯管感应开关双亮模式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堆B1的第三引脚通过继电器K...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昌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蓬江区微博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