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镜头的VCM马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3886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体镜头的VCM马达结构,包括底座、扣在底座上并与底座形成腔室的外壳、设置腔室内的下弹簧、磁铁组、一体镜头、线圈、上弹簧,一体镜头的外周连接有限位立柱,所述限位立柱与一体镜头刚性连接、并随一体镜头同步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体镜头的VCM马达结构,在一体镜头外周设置限位立柱,一方面作为一体镜头与底座、外壳的撞击承受体,另一方面保护线圈,避免一体镜头翻转时,线圈与马达内的其他结构发生撞击,优化马达空间,提高马达的性能和光学效果,并降低产品成本。并降低产品成本。并降低产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镜头的VCM马达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VCM马达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一体镜头的VCM马达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VCM马达多为分体镜头,即镜头是通过螺纹连接到载体上的,同时需要用胶水接着固定。这样就有两个问题,第一是螺纹连接的位置无论如何都要占据一定的厚度空间;第二是镜头通过螺纹装在马达的载体上,无论如何都有同轴度的偏差,而且光轴和模组的成像传感器垂直度差。然而,只要将马达的载体和镜头合并成一整体的设计,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上述的两点问题,这样也减少了模组上在马达上装镜头的麻烦。于是,一体镜头VCM马达便成为了行业的发展趋势。
[0003]现有的一体镜头VCM马达如附图5

6所示,外壳01和底座07是不动的部件,磁铁03环绕安装在外壳四周固定。线圈04缠绕在载体05的外圈,镜头和载体合为一体。载体由上弹簧02和下弹簧06的悬挂于在外壳的内腔内磁场空间中,当线圈通电时,在安培力的作用下,载体将可以上下运动,带动镜头实现对焦动作。
[0004]由于一体镜头的结构比较紧凑,上行程的限位凸台09面积都比较小,结构单薄,容易在撞击中受到破坏,另外,由于天面的面积有限,使得安装上弹簧和有效作业空间08都非常少,给生产带来了难度。其次,当镜头在上下运动时,难免会有翻转撞击的情况,由于线圈的天面一端没有侧凸台保护,在翻转撞击会优先撞击到线圈,容易导致线圈脱漆短路的现象发生,造成故障,亟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体镜头的VCM马达结构,在一体镜头外周设置限位立柱,一方面作为一体镜头与底座、外壳的撞击承受体,另一方面保护线圈,避免一体镜头翻转时,线圈与马达内的其他结构发生撞击,优化马达空间,提高马达的性能和光学效果,并降低产品成本。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一体镜头的VCM马达结构,包括底座、扣在底座上并与底座形成腔室的外壳、设置腔室内的下弹簧、磁铁组、一体镜头、线圈、上弹簧,一体镜头的外周连接有限位立柱,所述限位立柱与一体镜头刚性连接、并随一体镜头同步移动。
[0007]优选的,所述限位立柱的上端面为的上限位撞击面,所述上限位撞击面可与外壳轻触或撞击。
[0008]优选的,所述限位立柱的下端面为的下限位撞击面,所述下限位撞击面可与底座轻触或撞击。
[0009]优选的,所述线圈安装在一体镜头中,所述限位立柱位于线圈的外周。
[0010]优选的,所述限位立柱具有防止一体镜头过渡翻转的两个防护外侧面。
[0011]优选的,所述两个防护外侧面中的一个与磁铁组贴近且相互平行。
[0012]优选的,所述限位立柱的内侧挖有用于避让上弹簧的避位槽。
[0013]优选的,所述上限位撞击面的表面平整,所述下限位撞击面的表面平整,两个防护外侧面相互垂直,两个防护外侧面的表面均平整。
[0014]本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体镜头的VCM马达结构,在一体镜头外周设置限位立柱,一方面作为一体镜头与底座、外壳的撞击承受体,另一方面保护线圈,避免一体镜头翻转时,线圈与马达内的其他结构发生撞击,优化马达空间,提高马达的性能和光学效果,并降低产品成本。本结构设计有利于马达空间的优化,提高马达的性能和光学效果,还具有降低成本的优势,也减少了模组上在马达上装镜头的麻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体镜头的VCM马达结构的结构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体镜头的VCM马达结构的结构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体镜头的VCM马达结构的结构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体镜头的VCM马达结构的结构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的现有VCM马达结构的结构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的现有VCM马达结构的局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2]请参考图1

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包括:一种一体镜头的VCM马达结构,包括底座1、扣在底座1上并与底座1形成腔室的外壳2、设置腔室内的下弹簧3、磁铁组4、一体镜头5、线圈6、上弹簧7,一体镜头5的外周连接有限位立柱8,限位立柱8与一体镜头5刚性连接、并随一体镜头5同步移动。本结构设计有利于马达内部空间的优化,提高马达的性能和光学效果,在一体镜头外周设置限位立柱,一方面作为一体镜头与底座、外壳的撞击承受体,另一方面保护线圈,避免一体镜头翻转时,线圈与马达内的其他结构发生撞击,优化马达空间,提高马达的性能和光学效果,并降低产品成本。
[0023]限位立柱8的上端面为的上限位撞击面81,上限位撞击面81可与外壳2轻触或撞击。限位立柱8的下端面为的下限位撞击面82,下限位撞击面82可与底座1轻触或撞击。由于该多功能立柱有比较大的空间设计,其结构强度得到了保证,VCM马达内部布局更加合理,更加充分地利用了VCM马达内部狭小的空间。
[0024]线圈6安装在一体镜头5中,限位立柱8位于线圈6的外周。限位立柱8具有防止一体镜头5过渡翻转的防护外侧面83和防护外侧面84。防护外侧面83与磁铁组4贴近且相互平行。通过设计4粗壮的限位立柱,作为多功能凸台,既解决了马达上下行程的限位问题,又解决了马达在侧向翻转限位和保护线圈的问题,还解决了马达在光轴方向抗扭保护的问题。
[0025]限位立柱8的内侧挖有用于避让上弹簧7的避位槽85。上限位撞击面81的表面平整,下限位撞击面82的表面平整,两个防护外侧面相互垂直,两个防护外侧面的表面均平
整。
[0026]通过在一体镜头的线圈槽外侧4个角设计4个限位立柱,限位立柱的上端面作为马达上行程的限位凸台撞击面;限位立柱的下端面设计为马达的下行程限位凸台撞击面,限位立柱的外侧面则作为镜头翻转时的优先撞击面,保护线圈,同时也作为镜头在光轴扭转方向的抗扭结构。这样的镜头的塑胶结构,通过设计4粗壮的限位立柱,作为多功能凸台,既解决了马达上下行程的限位问题,又解决了马达在侧向翻转限位和保护线圈的问题,还解决了马达在光轴方向抗扭保护的问题。而且,由于镜头的天面和底面侧省略了设计行程限位凸台,其剩余的所有空间有利于更好的设计弹簧和弹簧工艺作业位置;可谓一举多得。由于该多功能立柱有比较大的空间设计,其结构强度得到了保证,VCM马达内部布局更加合理,更加充分地利用了VCM马达内部狭小的空间。
[0027]本实施例的一体镜头的VCM马达结构,在一体镜头外周设置限位立柱,一方面作为一体镜头与底座、外壳的撞击承受体,另一方面保护线圈,避免一体镜头翻转时,线圈与马达内的其他结构发生撞击,优化马达空间,提高马达的性能和光学效果,并降低产品成本。本结构设计有利于马达空间的优化,提高马达的性能和光学效果,还具有降低成本的优势,也减少了模组上在马达上装镜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镜头的VCM马达结构,包括底座(1)、扣在底座(1)上并与底座(1)形成腔室的外壳(2)、设置腔室内的下弹簧(3)、磁铁组(4)、一体镜头(5)、线圈(6)、上弹簧(7),其特征在于,一体镜头(5)的外周连接有限位立柱(8),所述限位立柱(8)与一体镜头(5)刚性连接、并随一体镜头(5)同步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镜头的VCM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立柱(8)的上端面为的上限位撞击面(81),所述上限位撞击面(81)可与外壳(2)轻触或撞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镜头的VCM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立柱(8)的下端面为的下限位撞击面(82),所述下限位撞击面(82)可与底座(1)轻触或撞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镜头的VCM马达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建华潘涛张需要卓英吉
申请(专利权)人:河源友华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