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外饰件热风焊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3295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内外饰件热风焊接机,包含机箱、分别依次设置在机箱内的上料区、低配焊接区和高配焊接区、水平设置在机箱内用于放置汽车内外饰件的仿形模具、设置在机箱内底部用于驱动仿形模具移动的平移机构;所述低配焊接区和高配焊接区均包括用于将汽车内外饰件焊接部位吹软的热风软化机构、用于驱动热风软化机构升降的热风升降机构、设置在热风软化机构和仿形模具之间用于将软化后焊接部位弯曲固化的侧推固化机构、用于驱动侧推固化机构升降的侧推升降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集低配焊接和高配焊接为一体,能分别对高配和低配的汽车内外饰件进行焊接,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大,且能大大缩减占地面积,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内外饰件热风焊接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加工
,特指一种汽车内外饰件热风焊接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保险杠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装置也走向了革新的道路上,今天的轿车前后保险杠除了保持原有的保护功能外,还要追求与车体造型的和谐与统一,追求本身的轻量化,为了达到这种目的,目前轿车的前后保险杠采用了塑料,人们称为塑料保险杠。
[0003]现有塑料保险杠焊接工艺大多数是通过面与面进行焊接,或者焊接柱/片筋穿过孔进行焊接,对零部件机构和形状设计有局限性,且由于部分汽车企业的车型有高配和低配的区别,导致高配和低配的保险杠焊接位置不同,其中高配的车型保险杠需要全部焊点进行焊接,而低配的车型保险杠只需要对两侧部分焊点进行焊接;目前,高配和低配的保险杠焊接是分别采用两台设备进行焊接的,不仅工作效率低,且需要人工进行搬运,劳动强度大,并且两台设备占用了厂房面积,从而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汽车内外饰件热风焊接机。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内外饰件热风焊接机,包含机箱、分别设置在机箱内且从前往后依次放置的上料区、低配焊接区和高配焊接区、水平设置在机箱内用于放置保险杠的仿形模具、设置在机箱内底部用于驱动仿形模具在上料区、低配焊接区和高配焊接区之间移动的平移机构;
[0006]所述低配焊接区和高配焊接区均包括设置在仿形模具上方用于将保险杠焊接部位吹软的热风软化机构、设置在机箱内用于驱动热风软化机构升降的热风升降机构、设置在热风软化机构和仿形模具之间用于将软化后焊接部位弯曲固化的侧推固化机构、设置在机箱内用于驱动侧推固化机构升降的侧推升降机构;
[0007]所述低配焊接区内的热风软化机构和侧推固化机构均设置有两组,且分别位于保险杠的两侧;
[0008]所述高配焊接区内的热风软化机构和侧推固化机构各设置有一组,且位于保险杠的中部。
[0009]优选的,所述热风软化机构包括水平放置的支撑板、多根竖直设置在支撑板上且与保险杠上待焊接位置对应的热风装置。
[0010]优选的,所述热风升降机构包括多根竖直设置在机箱内且分别位于平移机构两侧的导杆、水平设置在仿形模具上方且套设在多根导杆上的热风升降架、两个竖直设置在机箱内且分别位于平移机构两侧用于驱动热风升降架升降的热风升降气缸;所述支撑板水平设置在热风升降架的下方,且通过多根竖直放置的连接柱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侧推固化机构包括两组水平且平行放置的滑轨组件、水平放置且两
侧分别设置在两组滑轨组件行的侧推板、水平放置用于驱动侧推板水平移动的侧推气缸、多根竖直设置在侧推板上且位于热风装置一侧的侧推块;所述侧推板上设置有多个便于多根热风装置穿过的第一避让孔。
[0012]优选的,所述侧推升降机构包括水平设置在热风升降架和仿形模具之间且套设在多根导杆上的侧推升降架、两个竖直设置在机箱内且分别位于平移机构两侧用于驱动侧推升降架升降的侧推升降气缸;所述侧推升降气缸的行程小于热风升降气缸的行程;两组所述滑轨组件分别设置在侧推升降架底部两侧。
[0013]优选的,所述侧推升降架上设置有穿过侧推固化机构用于将保险杠固定在仿形模具上的下压机构;所述下压机构包括水平设置在侧推升降架上且位于侧推板上方的安装板、多根竖直设置在安装板上且穿过侧推板与侧推块交错放置的下压杆;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多个便于多根热风装置穿过的第二避让孔。
[0014]优选的,每根所述下压杆均包括竖直设置在安装板上的伸缩杆、设置在伸缩杆底部的压头、套设在伸缩杆上用于驱动压头朝下运动的弹簧。
[0015]优选的,所述压头由橡胶材料制成。
[0016]优选的,所述平移机构包括多根水平设置在机箱底部且从前往后放置的导轨、分别设置在多根导轨上的滑块、水平放置且分别设置在多个滑块上的平移板、设置在平移板后方且滑动设置在导轨上的滑动架、水平设置在滑动架上且从前往后放置用于驱动平移板在上料区和低配焊接区之间移动的第一平移气缸、水平设置在机箱内且位于第一平移气缸下方用于驱动滑动架带动平移板在低配焊接区和高配焊接区之间移动的第二平移气缸;所述仿形模具水平设置在平移板上。
[0017]优选的,最外侧两根所述导轨上在低配焊接区和高配焊接区均设置有定位组件;每组所述定位组件均包括设置在导轨侧面的定位座、竖直设置在定位座上的定位孔、竖直设置在平移板底部且驱动端可伸入定位孔内的定位气缸。
[0018]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9]1、本专利技术先通过热风软化机构将保险杠焊接部位吹软,再通过侧推固化机构将软化后焊接部位弯曲固化,不仅适用于面与面焊接,或者焊接柱/片筋穿过孔焊接,且可以实现焊接片筋往指定方向搭接的焊接要求,用途更广泛,并且能减少焊接后的回弹变形;
[0020]2、本专利技术集低配焊接和高配焊接为一体,能分别对高配和低配的保险杠进行焊接,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大,且能大大缩减占地面积,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22]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内外饰件热风焊接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去除箱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低配焊接区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4为图3中两组热风软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5为图3中两组侧推固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6为图3中单组侧推固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7为图3中下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高配焊接区的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平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定位组件的位置示意图。
[0032]其中:1、机箱;11、上料区;12、低配焊接区;13、高配焊接区;2、仿形模具;3、平移机构;31、导轨;32、滑块;33、平移板;34、滑动架;35、第一平移气缸;36、第二平移气缸;4、热风软化机构;41、支撑板;42、热风装置;43、连接柱;5、热风升降机构;51、导杆;52、热风升降架;53、热风升降气缸;6、侧推固化机构;61、滑轨组件;62、侧推板;63、侧推气缸;64、侧推块;65、第一避让孔;7、侧推升降机构;71、侧推升降架;72、侧推升降气缸;8、下压机构;81、安装板;82、下压杆;821、伸缩杆;822、压头;823、弹簧;83、第二避让孔;9、定位组件;91、定位座;92、定位孔;93、定位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4]附图1

10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内外饰件热风焊接机,包含机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外饰件热风焊接机,其特征在于:包含机箱、分别设置在机箱内且从前往后依次放置的上料区、低配焊接区和高配焊接区、水平设置在机箱内用于放置汽车内外饰件的仿形模具、设置在机箱内底部用于驱动仿形模具在上料区、低配焊接区和高配焊接区之间移动的平移机构;所述低配焊接区和高配焊接区均包括设置在仿形模具上方用于将汽车内外饰件焊接部位吹软的热风软化机构、设置在机箱内用于驱动热风软化机构升降的热风升降机构、设置在热风软化机构和仿形模具之间用于将软化后焊接部位弯曲固化的侧推固化机构、设置在机箱内用于驱动侧推固化机构升降的侧推升降机构;所述低配焊接区内的热风软化机构和侧推固化机构均设置有两组,且分别位于汽车内外饰件的两侧;所述高配焊接区内的热风软化机构和侧推固化机构各设置有一组,且位于汽车内外饰件的中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外饰件热风焊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软化机构包括水平放置的支撑板、多根竖直设置在支撑板上且与汽车内外饰件上待焊接位置对应的热风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内外饰件热风焊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升降机构包括多根竖直设置在机箱内且分别位于平移机构两侧的导杆、水平设置在仿形模具上方且套设在多根导杆上的热风升降架、两个竖直设置在机箱内且分别位于平移机构两侧用于驱动热风升降架升降的热风升降气缸;所述支撑板水平设置在热风升降架的下方,且通过多根竖直放置的连接柱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内外饰件热风焊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推固化机构包括两组水平且平行放置的滑轨组件、水平放置且两侧分别设置在两组滑轨组件行的侧推板、水平放置用于驱动侧推板水平移动的侧推气缸、多根竖直设置在侧推板上且位于热风装置一侧的侧推块;所述侧推板上设置有多个便于多根热风装置穿过的第一避让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内外饰件热风焊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推升降机构包括水平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远梁坤刘万能刘忠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众力达自动化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