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视频译码的受约束编码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2867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34
公开了一种视频译码机制。所述机制包括对图像进行分割以创建具有至少一个编码树节点的至少一个编码树单元(coding tree unit,CTU)。所述机制还包括:在所述编码树节点的高度为64且所述编码树节点的宽度为128的情况下,将竖直二叉树划分应用于所述编码树节点以获取一个或多个编码单元(coding unit,CU)。所述机制还包括:将所述划分模式应用于所述编码树节点以获取一个或多个编码单元(coding unit,CU)。CU)。CU)。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视频译码的受约束编码树


[0001]本专利技术大体上涉及视频译码,具体涉及生成用于在视频译码中分割编码树单元(coding tree unit,CTU)的编码树。

技术介绍

[0002]即使在视频较短的情况下也需要对大量的视频数据进行描述,当数据要在带宽容量受限的通信网络中发送或以其它方式发送时,这样可能会造成困难。因此,视频数据通常要先压缩然后在现代电信网络中发送。由于内存资源可能有限,当在存储设备中存储视频时,视频的大小也可能成为问题。视频压缩设备通常在信源侧使用软件和/或硬件,以在发送或存储之前对视频数据进行译码,从而减少用来表示数字视频图像所需的数据量。然后,压缩数据在目的地侧由用于对视频数据进行解码的视频解压缩设备接收。在有限的网络资源以及对更高视频质量的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需要改进压缩和解压缩技术,这些改进的技术在几乎不影响图像质量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压缩比。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包括一种在编码器中实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编码器的处理器对图像进行分割以创建具有至少一个编码树节点的至少一个编码树单元(coding tree unit,CTU)。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编码树节点的高度为最大变换单元(transform unit,TU)高度的两倍,且所述编码树节点的宽度为最大TU宽度的两倍。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所述确定结果为所述编码树节点的高度为所述最大TU高度的两倍且所述编码树节点的宽度为所述最大TU宽度的两倍,所述处理器为所述编码树节点选择划分模式,其中,所述划分模式从四叉树划分、水平二叉树划分和不划分中选择。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处理器将所述划分模式应用于所述编码树节点以创建一个或多个编码单元(coding unit,CU)。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处理器将所述CU编码到码流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编码器的发送器向解码器发送所述码流。上述机制可以改进CTU分割,以降低跨越流水线块边界分割CU的可能性。具体地,对CTU应用受约束编码树,其中,所述受约束编码树包括用于防止会破坏流水线结构的划分的规则。在使用这种流水线结构时有助于提升译码效率。
[0004]可选地,在上述任一方面中,提供了所述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如果所述确定结果为所述编码树节点的高度为所述最大TU高度的两倍且所述编码树节点的宽度为所述最大TU宽度的两倍,不从垂直二叉树划分、垂直三叉树划分和水平三叉树划分中选择所述划分模式。
[0005]可选地,在上述任一方面中,提供了所述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还包括:通过编码第一标志以指示所述划分模式是否为四叉树划分,以及编码第二标志以指示所述划分模式是水平二叉树划分或不划分,在所述码流中指示所述编码树节点的所述划分模式。
[0006]可选地,在上述任一方面中,提供了所述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标志为
qt_split_cu_flag,所述第二标志为mtt_split_cu_flag。
[0007]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包括一种在编码器中实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编码器的处理器对图像进行分割以创建具有至少一个编码树节点的至少一个CTU。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编码树节点的高度不大于最大TU高度,且所述编码树节点的宽度为最大TU宽度的两倍。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所述确定结果为所述编码树节点的高度不大于所述最大TU高度且所述编码树节点的宽度为所述最大TU宽度的两倍,所述处理器为所述编码树节点选择划分模式,其中,所述划分模式从垂直二叉树划分和不划分中选择。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处理器将所述划分模式应用于所述编码树节点以创建一个或多个编码单元(coding unit,CU)。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处理器将所述CU编码到码流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编码器的发送器向解码器发送所述码流。上述机制可以改进CTU分割,以降低跨越流水线块边界分割CU的可能性。具体地,对CTU应用受约束编码树,其中,所述受约束编码树包括用于防止会破坏流水线结构的划分的规则。在使用这种流水线结构时有助于提升译码效率。
[0008]可选地,在上述任一方面中,提供了所述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如果所述确定结果为所述编码树节点的高度不大于所述最大TU高度且所述编码树节点的宽度为所述最大TU宽度的两倍,不从水平二叉树划分、四叉树划分、垂直三叉树划分和水平三叉树划分中选择所述划分模式。
[0009]可选地,在上述任一方面中,提供了所述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还包括:通过编码第一标志来指示所述划分模式是垂直二叉树划分或不划分,在所述码流中指示所述编码树节点的所述划分模式。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包括一种视频译码设备,所述视频译码设备包括处理器和与所述处理器耦合的发送器,其中,所述处理器和发送器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方面的方法。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包括一种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供视频译码设备使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所述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时,所述视频译码设备执行上述任一方面的方法。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包括一种编码器,所述编码器包括分割模块,用于对图像进行分割以创建具有至少一个编码树节点的至少一个CTU。所述编码器还包括大小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编码树节点的高度为最大TU高度的两倍,且所述编码树节点的宽度为最大TU宽度的两倍。所述编码器还包括划分模式选择模块,用于如果所述确定结果为所述编码树节点的高度为所述最大TU高度的两倍且所述编码树节点的宽度为所述最大TU宽度的两倍,为所述编码树节点选择划分模式:水平二叉树划分和不划分。所述编码器还包括划分模式应用模块,用于将所述划分模式应用于所述编码树节点以创建一个或多个CU。所述编码器还包括编码模块,用于将所述CU编码到码流中。所述编码器还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向解码器发送所述码流。上述机制可以改进CTU分割,以降低跨越流水线块边界分割CU的可能性。具体地,对CTU应用受约束编码树,其中,所述受约束编码树包括用于防止会破坏流水线结构的划分的规则。在使用这种流水线结构时有助于提升译码效率。
[0013]可选地,在上述任一方面中,提供了所述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编码器还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方面的方法。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包括一种编码器,所述编码器包括分割模块,用于对图像进行分割以创建具有至少一个编码树节点的至少一个CTU。所述编码器还包括大小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编码树节点的高度不大于最大TU高度,且所述编码树节点的宽度为最大TU宽度的两倍。所述编码器还包括划分模式选择模块,用于如果所述确定结果为所述编码树节点的高度不大于所述最大TU高度且所述编码树节点的宽度为所述最大TU宽度的两倍,为所述编码树节点选择划分模式,其中,所述划分模式从垂直二叉树划分和不划分中选择。所述编码器还包括划分模式应用模块,用于将所述划分模式应用于所述编码树节点以创建一个或多个CU。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编码器中实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编码器的处理器对图像进行分割以获取具有至少一个编码树节点的至少一个编码树节点;在所述编码树节点的高度为64且所述编码树节点的宽度为128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将竖直二叉树划分应用于所述编码树节点以获取一个或多个编码单元(coding unit,CU);所述处理器将所述CU编码到码流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编码树节点的高度为64且所述编码树节点的宽度为128的情况下,三叉树划分和水平二叉树划分不被允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编码第一标志以指示所述划分模式是否为四叉树划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志为qt_split_cu_flag。5.一种视频译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与所述处理器耦合的发送器,其中,所述处理器和发送器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6.一种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供视频译码设备使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所述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时,所述视频译码设备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7.一种编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割模块,用于对图像进行分割以获取具有至少一个编码树节点的至少一个编码树节点;划分模式应用模块,用于在所述编码树节点的高度为64且所述编码树节点的宽度为128的情况下,将所述竖直二叉树划分应用于所述编码树节点以获取一个或多个编码单元(coding unit,CU);编码模块,用于将所述CU编码到码流中。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还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9.一种在解码器中实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所述解码器的处理器对图像进行分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乐赵寅杨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