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2802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33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和设置在衬底的一侧的显示功能层,显示功能层位于显示区内,包括公共电极层,公共电极层包括多个公共电极块,多个公共电极块中至少部分公共电极块所在区域内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光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位于衬底的一侧;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非显示区的显示集成电路,分别与多个光学传感器和多个公共电极块电连接。通过将公共电极层划分为多个公共电极块,并在公共电极块所在区域设置光学传感器,显示集成电路可以根据光学传感器所获取的光信号调节与光学传感器对应的公共电极块所在区域的亮度,以使显示面板可以随着环境光的不同改变其亮度,由此改善了显示效果。由此改善了显示效果。由此改善了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代显示技术作为实现信息交换和智能化的关键环节,逐渐从信息化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并在现代社会中起着无以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微发光二极管(MicroLight Emitting Diode,Micro LED)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0003]Micro

Led技术,是一种可以将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微型至1微米(μm)~10微米(μm),并通过矩阵化技术及巨量转移技术嫁接于面板中,实现高清显示的一种新型显示技术。Micro

LED由于像素点距离减小至微米甚至纳米量级,集合了高分辨率、低功耗、高亮度、高色彩饱和度等优点,可视为超越液晶显示和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的最新一代显示技术。
[0004]然而,在不同的环境下,现有Micro

LED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会受到影响。例如,当环境光过强、过暗或者不均匀时,Micro

LED显示面板上不同区域反映到人眼的显示亮度不一致,导致在观看时显示面板不同区域的亮度不均,影响了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在不同亮度的环境光下显示时,显示效果会受到影响的问题。
[0006]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至少一侧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0007]衬底;
[0008]显示功能层,位于所述显示区,所述显示功能层设置在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显示功能层包括公共电极层,所述公共电极层包括多个公共电极块;
[0009]光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衬底的一侧,用于获取环境光信号,并将所述环境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其中,至少部分所述公共电极块所在区域内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所述光学传感器;
[0010]显示集成电路,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分别与所述光学传感器和所述公共电极块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电信号,并根据所述电信号调节与所述光学传感器对应的公共电极块的电压。
[0011]可选的,每个公共电极块所在的区域内均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所述光学传感器。
[0012]可选的,所述显示功能层包括薄膜晶体管和微发光二极管,所述薄膜晶体管设置在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微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和所述薄膜晶体管电连接,所述薄膜晶体管和所述显示集成电路电连接;
[0013]所述光学传感器包括第一电极层和吸收层,所述第一电极层设置在所述衬底的一
侧,所述吸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显示集成电路电连接。
[0014]可选的,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包括沿所述衬底指向所述薄膜晶体管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接触层、量子阱层以及第二接触层;
[0015]所述公共电极层设置在所述微发光二极管远离所述衬底一侧,所述第一接触层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电连接,所述第二接触层与所述公共电极层电连接,所述公共电极层与所述显示集成电路电连接。
[0016]可选的,所述吸收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N型半导体层、本征半导体层和P型半导体层。
[0017]可选的,所示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层、有源层以及源漏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源漏极层同层设置。
[0018]可选的,所述光学传感器包括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设置在所述吸收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公共电极层同层设置且电连接。
[0019]可选的,所述公共电极块所在的区域中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像素单元,每一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多个子像素单元;
[0020]所述光学传感器设置在两个相邻的像素单元之间,或,所述光学传感器设置在两个相邻的子像素单元之间。
[0021]可选的,所述显示集成电路包括控制模块和电压补偿电路;
[0022]所述控制模块用以接收所述电信号,并根据所述电信号获取所述公共电极块的理想驱动电压,以及当理想驱动电压大于实际驱动电压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当理想驱动电压小于实际驱动电压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
[0023]所述电压补偿电路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时,增大所述公共电极块的电压,以及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时,减小所述公共电极块的电压。
[0024]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
[0025]第三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
[0026]在一帧显示时间内,所述显示集成电路输出控制所述显示面板显示的电信号,所述电信号包括输出给所述公共电极块的第一电信号,以及所述显示集成电路输出第二电信号,以控制所述光学传感器关闭;
[0027]在相邻帧之间的时间内,所述显示集成电路输出第三电信号,以控制所述光学传感器打开,所述光学传感器获取环境光信号,并将所述环境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发送给所述显示集成电路,所述显示集成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电信号确定与所述光学传感器对应的公共电极块的理想电压,并根据理想电压对所述第一电信号的电压值进行调整;
[0028]在下一帧显示时间内,所述显示集成电路输出调整后的第一电信号给所述公共电极块,以使所述显示面板在调整后的第一电信号的控制下显示,以及所述显示集成电路输出第二电信号,以控制所述光学传感器关闭。
[0029]可选的,所述显示集成电路根据理想电压对所述第一电信号的电压值进行调整,包括:
[0030]若所述第一电信号的电压值大于所述理想电压,减小所述公共电极块接收的第一
电信号的电压值,以降低所述公共电极块所在区域的亮度;
[0031]若所述第一电信号的电压值小于所述理想电压,增大所述公共电极块接收的第一电信号的电压值,以提高公共电极块所在区域的亮度。
[003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0033]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一侧的非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和设置在衬底的一侧的显示功能层,显示功能层位于显示区内,包括公共电极层,公共电极层包括多个公共电极块,多个公共电极块中至少部分公共电极块所在区域内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光学传感器;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非显示区的显示集成电路,分别与多个光学传感器和多个公共电极块电连接,用于接收电信号,并根据电信号调节与光学传感器对应的公共电极块的电压。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公共电极层划分为多个公共电极块,并在至少部分公共电极块所在区域设置光学传感器,当显示面板内不同区域的环境光不均一时,不同区域的光学传感器获取的环境光的强弱会不同,进而环境光转换得到的电信号也不同,而显示集成电路可以根据电信号调节与光学传感器对应的公共电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至少一侧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显示功能层,位于所述显示区,所述显示功能层设置在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显示功能层包括公共电极层,所述公共电极层包括多个公共电极块;光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衬底的一侧,用于获取环境光信号,并将所述环境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其中,至少部分所述公共电极块所在区域内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所述光学传感器;显示集成电路,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分别与所述光学传感器和所述公共电极块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电信号,并根据所述电信号调节与所述光学传感器对应的公共电极块的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公共电极块所在的区域内均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所述光学传感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功能层包括薄膜晶体管和微发光二极管,所述薄膜晶体管设置在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微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和所述薄膜晶体管电连接,所述薄膜晶体管和所述显示集成电路电连接;所述光学传感器包括第一电极层和吸收层,所述第一电极层设置在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吸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显示集成电路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包括沿所述衬底指向所述薄膜晶体管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接触层、量子阱层以及第二接触层;所述公共电极层设置在所述微发光二极管远离所述衬底一侧,所述第一接触层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电连接,所述第二接触层与所述公共电极层电连接,所述公共电极层与所述显示集成电路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N型半导体层、本征半导体层和P型半导体层。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示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层、有源层以及源漏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源漏极层同层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传感器包括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设置在所述吸收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公共电极层同层设置且电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雄李阳恒李玲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奕斯伟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