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RFID防篡改电子锁,包括:内盒、内盒盖、金属锁体、金属锁芯、金属锁绳和RFID电路板;金属锁体内设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两通道间设容置金属锁芯的槽体,第一通道内设圆柱绝缘套;金属锁绳包括钢丝绳和波纹管,波纹管末端固定在圆柱绝缘套内,钢丝绳设于波纹管内,钢丝绳后端从波纹管穿出套设压簧,压簧外设铆钉绝缘套,钢丝绳后端铆接铆钉,压簧在圆柱绝缘套和铆钉绝缘套间处于压缩状态;RFID电路板上设两触点,金属锁绳的后端和金属锁体通过两塔簧分别与两触点接触,金属锁绳的前端伸入第二通道和金属锁芯锁紧,两触点间电路连通。内盒和铆钉绝缘套上设有凸台,破封时两凸台卡紧可防止人为拉拽锁绳使电路恢复通路。复通路。复通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RFID防篡改电子锁
[0001]本技术属于电子锁
,涉及一种RFID防篡改电子锁。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钢性连接式电子锁,长度无法调整,在某些需要施封的场合不能适用,造成施封困难。且封锁前后电路都是通路状态,无法判断其安全状态。而现有的波纹管电子锁,虽然可根据需要调整长度,且封锁前后通过终端读取的状态信息会有变化,但当锁具遭到破坏后,金属锁绳断开时,还可通过人为拉拽锁绳并搭接锁绳使电路恢复通路,进而改变终端读取的状态信息,导致无法判断是否遭到破封,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RFID防篡改电子锁,金属锁绳断开时,无法通过拉拽锁绳使电路恢复通路,防止人为篡改电子锁的状态信息。
[0004]本技术的一种RFID防篡改电子锁,包括:内盒、内盒盖、金属锁体、金属锁芯、金属锁绳和RFID电路板;所述金属锁体内部两侧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中间设有容置金属锁芯的槽体,所述第一通道内设有圆柱绝缘套,圆柱绝缘套一端设有外缘,外缘卡设于第一通道外部;所述金属锁绳包括:钢丝绳和波纹管,波纹管末端固定在圆柱绝缘套内以实现与金属锁体绝缘,钢丝绳穿设于波纹管内,钢丝绳前端和插芯固定连接,后端从波纹管末端穿出后套设压簧,压簧外套设铆钉绝缘套,钢丝绳后端与铆钉铆接,压簧在圆柱绝缘套的外缘和铆钉绝缘套间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内盒中设有锁体槽和滑槽,所述金属锁体设置在锁体槽内,铆钉绝缘套位于滑槽内,铆钉绝缘套底部设有第一凸台,滑槽末端设有第二凸台,铆钉绝缘套滑到滑槽末端时,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配合卡紧;RFID电路板固定在内盒盖上,RFID电路板上设有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金属锁绳后端的铆钉通过第一塔簧与第一触点接触,所述锁体槽内设有压块,金属锁体通过第二塔簧与第二触点接触,并通过压块固定;金属锁绳前端的插芯伸入第二通道后和金属锁芯配合锁紧,并实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间电路的连通;内盒上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对应的位置设有内盒开口。
[0005]在本技术的RFID防篡改电子锁中,所述金属锁芯内设有相互连通的斜槽和圆孔,圆孔内设有弹簧,斜槽内设有卡轮,斜槽和第二通道间设有连通孔,弹簧将卡轮从连通孔顶出压到第二通道内;当插芯伸入第二通道时,将卡轮推回斜槽内并沿斜槽滑动使弹簧压缩,在弹簧张力的作用下卡轮将波纹管卡紧。
[0006]在本技术的RFID防篡改电子锁中,RFID电路板包括:RFID芯片、天线和触发电路,天线和触发电路均与RFID芯片连接,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设于触发电路上,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接通后触发电路导通并发出第一触发信号,RFID芯片接收第一触发信号并根据第一触发信号修改状态信息;锁具遭到破坏金属锁绳断开,压簧和铆钉绝缘套沿滑槽弹开,铆钉绝缘套底部的第一凸台和滑槽内的第二凸台配合卡紧,铆钉与第一塔簧分离后无法复位,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断开,触发电路发出第二触发信号,RFID芯片接收第二触发信号并
根据第二触发信号再次修改状态信息。
[0007]在本技术的RFID防篡改电子锁中,所述压块一端设有压板,压板抵压在金属锁体上,压板上设有塔簧孔,所述第二塔簧设置在弹簧孔中。
[0008]在本技术的RFID防篡改电子锁中,所述内盒盖内侧设有卡槽和立柱,所述RFID电路板设置于卡槽内,RFID电路板上设有通孔,通过立柱穿入通孔内防止RFID电路板位移。
[0009]在本技术的RFID防篡改电子锁中,所述内盒前端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对应的位置设有内盒开口,内盒后端设有供金属锁绳前端伸出的开口。
[0010]在本技术的RFID防篡改电子锁中,所述电子锁设有外套和封盖,内盒设置于外套中并通过封盖封闭,外套前端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对应的位置设有柱形开口,在柱形开口内设有防水胶套,外套后端设有供金属锁绳前端伸出的开口。
[0011]本技术的一种RFID防篡改电子锁,当锁具遭到破坏后:金属锁绳断开,压簧和铆钉绝缘套沿滑槽弹开,铆钉绝缘套底部的第一凸台和滑槽内的第二凸台配合卡紧,进而使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断开,触发电路发出第二触发信号,修改状态信息,此时通过终端读卡器读取RFID芯片的信息时,状态信息为0,读卡器显示红色异常状态。此时,由于铆钉绝缘套卡紧在内盒中无法通过人为拉拽使压簧和铆钉绝缘套复位,即使再将断开的金属锁绳连接在一起,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也不能重新接通,识读器屏幕仍显示为红色,报警显示已被破封。该电子锁通过机械设计和电路配合,有较高的安全性、防伪性和防窜改功能。同时,采用超高频芯片,识别距离远。可代替刚性锁具,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RFID防篡改电子锁的爆炸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RFID防篡改电子锁的正面剖视图;
[0014]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RFID防篡改电子锁的侧面剖视图;
[0015]图4是内盒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铆钉绝缘套的结构示意图。
[0017]1‑
插芯,2
‑
钢丝绳,3
‑
波纹管,4
‑
外套,5
‑
防水胶套,6
‑
金属锁芯,7
‑
卡轮,8
‑
弹簧,9
‑
金属锁体,10
‑
圆柱绝缘套,101
‑
外缘,11
‑
内盒,111
‑
锁体槽,112
‑
滑槽,113
‑
第二凸台,114
‑
内盒开口,12
‑
压簧,13
‑
铆钉绝缘套,131
‑
第一凸台,14
‑
铆钉,15
‑
压块,151
‑
压板,161
‑
第一塔簧,162
‑
第二塔簧,17
‑
RFID电路板,18
‑
内盒盖,19
‑
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至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RFID防篡改电子锁,包括:内盒11、内盒盖18、金属锁体9、金属锁芯6、金属锁绳和RFID电路板17。
[0019]所述金属锁体9内部两侧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中间设有容置金属锁芯6的槽体,所述第一通道内设有圆柱绝缘套10,圆柱绝缘套10一端设有外缘101,外缘101卡设于第一通道外部。所述金属锁绳包括:钢丝绳2和波纹管3,波纹管3末端固定在圆柱绝缘套10内以实现与金属锁体9绝缘,钢丝绳2穿设于波纹管3内,钢丝绳2前端和插芯1固定连接,后端从波纹管3末端穿出后套设压簧12,压簧12外套设铆钉绝缘套13,钢丝绳2后端与铆钉14铆
接,压簧12在圆柱绝缘套10的外缘和铆钉绝缘套13间处于压缩状态。
[0020]如图4和5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RFID防篡改电子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盒、内盒盖、金属锁体、金属锁芯、金属锁绳和RFID电路板;所述金属锁体内部两侧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中间设有容置金属锁芯的槽体,所述第一通道内设有圆柱绝缘套,圆柱绝缘套一端设有外缘,外缘卡设于第一通道外部;所述金属锁绳包括:钢丝绳和波纹管,波纹管末端固定在圆柱绝缘套内以实现与金属锁体绝缘,钢丝绳穿设于波纹管内,钢丝绳前端和插芯固定连接,后端从波纹管末端穿出后套设压簧,压簧外套设铆钉绝缘套,钢丝绳后端与铆钉铆接,压簧在圆柱绝缘套的外缘和铆钉绝缘套间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内盒中设有锁体槽和滑槽,所述金属锁体设置在锁体槽内,铆钉绝缘套位于滑槽内,铆钉绝缘套底部设有第一凸台,滑槽末端设有第二凸台,铆钉绝缘套滑到滑槽末端时,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配合卡紧;RFID电路板固定在内盒盖上,RFID电路板上设有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金属锁绳后端的铆钉通过第一塔簧与第一触点接触,所述锁体槽内设有压块,金属锁体通过第二塔簧与第二触点接触,并通过压块固定;金属锁绳前端的插芯伸入第二通道后和金属锁芯配合锁紧,并实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间电路的连通;内盒上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对应的位置设有内盒开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RFID防篡改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锁芯内设有相互连通的斜槽和圆孔,圆孔内设有弹簧,斜槽内设有卡轮,斜槽和第二通道间设有连通孔,弹簧将卡轮从连通孔顶出压到第二通道内;当插芯伸入第二通道时,将卡轮推回斜槽内并沿斜槽滑动使弹簧压缩,在弹簧张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亚,刘希财,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耀福施封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