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集成热管理回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2091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23
一种车辆的集成热管理回路,所述集成热管理回路包括:电气部件管路,具有第一散热器并且在电气部件管路中流动的冷却剂与电气部件进行热交换;电池管路,具有第二散热器并且在电池管路中流动的冷却剂与高压电池进行热交换;集成管路,从电气部件管路和电池管路分支并在集成管路的分支点处分别延伸到电气部件管路和电池管路,使得电气部件管路和电池管路的冷却剂汇合并沿着流动方向流动并且在分支点处分别流入电气部件管路和电池管路;制冷剂管路,具有用于室内空气调节的冷却芯并且制冷剂在制冷剂管路中流动;冷却器,连接到集成管路和制冷剂管路,使得电气部件管路或电池管路的冷却剂与制冷剂管路的制冷剂相互进行热交换;以及控制阀,位于集成管路的分支点处以控制经过冷却器的所述集成管路的冷却剂流动。制经过冷却器的所述集成管路的冷却剂流动。制经过冷却器的所述集成管路的冷却剂流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的集成热管理回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集成热管理回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使用单个控制阀同时控制电气部件冷却回路和电池冷却回路中的冷却剂流动的集成热管理回路。

技术介绍

[0002]近来,电动车辆正在成为实施环保技术并解决诸如能源枯竭的环境问题的社会议题。电动车辆使用从电池接收电力并输出动力的马达运行。因此,电动车辆由于具有不排放二氧化碳,噪音非常小,并且马达的能量效率高于发动机的能量效率的优点而作为环保车辆备受关注。
[0003]实现这样的电动车辆的核心技术是与电池模块相关的技术,目前正在积极地进行关于电池的轻量化、小型化和短充电时间的研究。电池模块应在最佳温度环境下使用以保持最佳性能和长寿命。然而,由于运行期间产生的热和外部温度变化,难以在最佳温度环境下使用电池模块。
[0004]近来,已经构建了一种车辆的室内空气调节系统与电池的冷却和加热系统集成的集成热管理系统。
[0005]然而,根据现有技术,由于电池冷却回路和电气部件冷却回路中的冷却剂流动利用分别设置在电池冷却回路和电气部件冷却回路中的阀来控制,所以存在部件数量增加并且因此冷却剂的控制复杂的问题。
[0006]与此相关的现有技术可以参考KR10

1448656(B1)。
[0007]前述内容仅旨在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背景,并不旨在表示本专利技术落入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范围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8]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9]考虑到现有技术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做出了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成热管理回路,该集成热管理回路使用单个控制阀同时控制车辆中的电气部件冷却回路和电池冷却回路中的冷却剂流动。
[0010]技术方案
[001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的集成热管理回路,该集成热管理回路包括:电气部件管路,在电气部件管路中流动的冷却剂与电气部件进行热交换,并且电气部件管路具有第一散热器;电池管路,在电池管路中流动的冷却剂与高压电池进行热交换,并且电池管路具有第二散热器;集成管路,从电气部件管路和电池管路分支并在集成管路的分支点处分别延伸到电气部件管路和电池管路,使得电气部件管路和电池管路的冷却剂汇合并沿着流动方向流动并且在分支点处分别流入电气部件管路和电池管路;制冷剂管路,具有用于室内空气调节的冷却芯并且制冷剂在制冷剂管路中流动;冷却器,连接到集成管路和制冷剂管路,使得电气部件管路或电池管路的冷却剂与制冷剂管路的制冷
剂相互进行热交换;以及控制阀,位于集成管路的分支点处以控制经过冷却器的集成管路的冷却剂流动。
[0012]集成管路可以在经过电气部件管路中的电气部件的冷却剂流入第一散热器之前的点处分支。
[0013]集成管路可以在经过电池管路中的高压电池的冷却剂流入第二散热器之前的点处分支。
[0014]经过电气部件管路中的第一散热器的冷却剂和经过电池管路中的第二散热器的冷却剂可以分别流入储液罐。
[0015]控制阀可以调节经过第一散热器的电气部件管路的冷却剂与经过冷却器的集成管路的冷却剂之间的流量比。
[0016]控制阀可以调节经过第二散热器的电池管路的冷却剂与经过冷却器的集成管路的冷却剂之间的流量比。
[0017]控制阀可以具有多个入口和多个出口,其中入口分别连接到电气部件管路的第一散热器、电池管路的第二散热器和集成管路的冷却器,并且出口分别连接到电气部件管路中的电气部件和电池管路中的高压电池。
[0018]集成热管理回路可以进一步包括:室内加热管路,冷却剂在室内加热管路中流动,并且室内加热管路具有用于室内空气调节的加热芯、水加热器和设置成与制冷剂管路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水冷式冷凝器;以及第一电池加热管路和第二电池加热管路,从室内加热管路分支或汇合到室内加热管路,并且分别连接到以电池管路中的高压电池为基准的高压电池的上游点和下游点,其中加热控制阀设置在室内加热管路分支到第一电池加热管路或第二电池加热管路汇合到室内加热管路的点处。
[0019]集成热管理回路可以进一步包括: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控制阀,控制阀用于调节经过冷却器的集成管路的冷却剂流入电气部件管路或电池管路,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控制阀以在利用制冷剂回收电气部件的废热的第一模式下允许经过冷却器的集成管路的冷却剂流入电气部件管路。
[0020]集成热管理回路可以进一步包括: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控制阀,控制阀用于调节经过冷却器的集成管路的冷却剂流入电气部件管路或电池管路,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控制阀以在利用制冷剂回收高压电池的废热的第二模式下允许经过冷却器的集成管路的冷却剂流入电池管路。
[0021]集成热管理回路可以进一步包括: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控制阀,控制阀用于调节经过冷却器的集成管路的冷却剂流入电气部件管路或电池管路,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控制阀以在不回收电气部件或高压电池的废热的第三模式下阻止集成管路的冷却剂流动。
[0022]集成热管理回路可以进一步包括:截止阀,位于从电气部件管路或电池管路分支并汇合到集成管路的点处以阻止或允许冷却剂流动。
[0023]在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的集成热管理回路,该集成热管理回路包括:电气部件管路,在电气部件管路中流动的冷却剂与电气部件进行热交换,并且电气部件管路具有第一散热器;电池管路,在电池管路中流动的冷却剂与高压电池进行热交换,并且电池管路具有第二散热器;集成管路,从电气部件管路分支并在绕过第一散热器的同时汇合到电池管路;制冷剂管路,具有用于室内空气调节的冷却芯并且制冷剂在制冷剂管路中流动;
冷却器,连接到集成管路和制冷剂管路,使得电气部件管路或电池管路的冷却剂与制冷剂管路的制冷剂相互进行热交换;以及控制阀,可以调节经过冷却器的集成管路的冷却剂与经过第二散热器的电池管路的冷却剂之间的流量比。
[0024]有益效果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集成热管理回路,仅使用单个冷却器就可以选择性地回收电气部件和高压电池的废热。
[0026]因此减少了所需部件数量,具有优良的空间利用和封装效果,并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的集成热管理回路的回路图。
[0028]图2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辆的集成热管理回路中包括的热管理模块。
[0029]图3至图4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的集成热管理回路的第一模式中包括的控制模式。
[0030]图5至图6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的集成热管理回路的第二模式中包括的控制模式。
[0031]图7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辆的集成热管理回路的第三模式中包括的控制模式。
[0032]图8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的集成热管理回路的回路图。
[0033]图9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的集成热管理回路的回路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车辆的集成热管理回路,所述集成热管理回路包括:电气部件管路,在所述电气部件管路中流动的冷却剂与电气部件进行热交换,并且所述电气部件管路具有第一散热器;电池管路,在所述电池管路中流动的冷却剂与高压电池进行热交换,并且所述电池管路具有第二散热器;集成管路,从所述电气部件管路和所述电池管路分支并在所述集成管路的分支点处分别延伸到所述电气部件管路和所述电池管路,使得所述电气部件管路和所述电池管路的冷却剂汇合并沿着流动方向流动并且在所述分支点处分别流入所述电气部件管路和所述电池管路;制冷剂管路,具有用于室内空气调节的冷却芯并且制冷剂在所述制冷剂管路中流动;冷却器,连接到所述集成管路和所述制冷剂管路,使得所述电气部件管路或所述电池管路的冷却剂与所述制冷剂管路的制冷剂相互进行热交换;以及控制阀,位于所述集成管路的分支点处以控制经过所述冷却器的所述集成管路的冷却剂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热管理回路,其中,所述集成管路在经过所述电气部件管路中的所述电气部件的冷却剂流入所述第一散热器之前的点处分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热管理回路,其中,所述集成管路在经过所述电池管路中的所述高压电池的冷却剂流入所述第二散热器之前的点处分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热管理回路,其中,经过所述电气部件管路中的所述第一散热器的冷却剂和经过所述电池管路中的所述第二散热器的冷却剂分别流入储液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热管理回路,其中,所述控制阀调节经过所述第一散热器的所述电气部件管路的冷却剂与经过所述冷却器的所述集成管路的冷却剂之间的流量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热管理回路,其中,所述控制阀调节经过所述第二散热器的所述电池管路的冷却剂与经过所述冷却器的所述集成管路的冷却剂之间的流量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热管理回路,其中,所述控制阀具有多个入口和多个出口,其中所述入口分别连接到所述电气部件管路的第一散热器、所述电池管路的第二散热器和所述集成管路的冷却器,并且所述出口分别连接到所述电气部件管路中的所述电气部件和所述电池管路中的所述高压电池。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热管理回路,进一步包括:室内加热管路,冷却剂在所述室内加热管路中流动,并且所述室内加热管路具有用于室内空气调节的加热芯、水加热器和设置成与所述制冷剂管路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水冷式冷凝器;以及第一电池加热管路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万熙李尚信吴万周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