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除煤化工废水回用反渗透浓水中COD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71971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去除煤化工废水回用反渗透浓水中COD的系统。该系统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五个区:Ⅰ区是Fe(OH)3溶胶形成区、Ⅱ区是Fe(OH)3絮体回流区、Ⅲ区是粉末炭吸附区、Ⅳ区是絮凝反应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去除煤化工废水回用反渗透浓水中COD的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除煤化工废水回用反渗透浓水中COD的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煤化工废水回用处理单元,产生高含盐的反渗透浓水,由于反渗透浓水含盐量高,COD多以难降解长链有机物组成,故传统生物膜法(BAF)很难将COD处理到污水综合排放一级A标准,造成最终排水指标超标,现有项目措施是降低反渗透回收率,来实现反渗透浓水的达标排放,这样造成污水排水量增大,回用水量减少,厂区循环水补水不足,需补充生产水满足循环水需求量,造成厂区生产水用水量增加,增加全厂运行费用。同时采用降低反渗透回收率的形式实现达标排放的措施,COD排放总量没有变,对于环保要求采用瞬时值和排放总量双重考核的地区,不符合排放要求,造成工厂采用降低生产符合,减少排污量来实现污水达标排放。
[0003]基于传统生物膜法(BAF)无法实现达标排放的问题,现阶段采用高级氧化+传统生物膜法(BAF)工艺可以解决反渗透浓水达标排放的问题。常用高级氧化+传统生物膜法(BAF)工艺存在问题如下:
[0004]臭氧催化氧化+传统生物膜法(BAF)技术,存在造价昂贵、能耗高、臭氧制备设备事故率高等问题;芬顿+传统生物膜法(BAF)技术,存在铁泥产生量大、药剂消耗高、现场环境差等问题。
[0005]鉴于以上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去除煤化工废水回用反渗透浓水中COD的系统,能够解决现有臭氧催化氧化+BAF技术和芬顿+BAF技术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2021版危废名录,煤化工废水不含超过规范要求浓度的有毒、腐蚀、重金属物质,故该系统产生的污泥是一般固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去除煤化工废水回用反渗透浓水中COD的系统,该系统采用物理Fe(OH)3溶胶吸附与粉末活性吸附炭协同去除煤化工废水回用反渗透浓水中COD。
[0007]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去除煤化工废水回用反渗透浓水中COD的系统,该系统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Fe(OH)3溶胶形成区、Fe(OH)3絮体回流区、粉末炭吸附区、絮凝反应区和沉淀区;
[0009]所述Fe(OH)3溶胶形成区设置有进水口、FeCl3药剂投加装置;
[0010]所述Fe(OH)3絮体回流区与Fe(OH)3溶胶形成区之间还设置有回流通道;
[0011]所述粉末炭吸附区设置有粉末活性炭投加装置;
[0012]所述絮凝反应区设置有聚丙烯酰胺絮凝剂(PAM)投加装置;
[0013]所述沉淀区设置有出水口和排污口。
[0014]煤化工废水回用反渗透浓水作为该系统的原料,自所述Fe(OH)3溶胶形成区的进水口进入系统。所述Fe(OH)3溶胶形成区投加FeCl3溶液,与回流的Fe(OH)3絮体反应4

6分钟形成带正电荷的Fe(OH)3溶胶;Fe(OH)3絮体回流区沉淀下来的Fe(OH)3絮体通过回流通道回流至Fe(OH)3溶胶形成区,与加入的FeCl3形成带正电荷的溶胶,与水中带负电荷的有机物吸附,达到部分去除COD的功能;所述粉末炭吸附区投加粉末活性炭,反应时间20

30分钟,达到进一步吸附去除COD的功能;所述絮凝反应区投加PAM絮凝剂,反应约10分钟;所述沉淀区将吸附反应形成的污泥,沉淀到反应器底部后,定期从排污口排放,上清液自沉淀区的出水口输出。
[0015]在该技术中,所投加的FeCl3溶液的浓度为10wt.%;PAM絮凝剂的浓度为1mg/L。所述Fe(OH)3溶胶形成区投加FeCl3溶液达到30

60ppm;所述粉末炭吸附区投加粉末活性炭达到200

400ppm。
[0016]根据本技术的系统,优选地,所述Fe(OH)3溶胶形成区设置有搅拌装置用以搅拌混合,优选搅拌速度为150r/min。
[0017]根据本技术的系统,优选地,所述粉末炭吸附区设置有搅拌装置用以搅拌混合,优选搅拌速度为150r/min。
[0018]根据本技术的系统,优选地,所述絮凝反应区设置有搅拌装置,其为慢速搅拌装置,优选搅拌速度为60r/min。
[0019]根据本技术的系统,优选地,所述沉淀区的底部为锥形。更优选地,所述沉淀区的底部还设置刮泥机。
[0020]根据本技术的系统,优选地,所述回流通道自所述Fe(OH)3絮体回流区的底部连通至所述Fe(OH)3溶胶形成区顶部。
[0021]根据本技术的系统,优选地,所述Fe(OH)3溶胶形成区和Fe(OH)3絮体回流区的水平截面均为正方形。
[0022]根据本技术的系统,优选地,所述Fe(OH)3溶胶形成区和Fe(OH)3絮体回流区的液位深与所述正方形的边长相等。
[0023]根据本技术的系统,优选地,所述粉末炭吸附区、絮凝反应区和沉淀区的深度相等。
[0024]本技术的系统实现了煤化工废水回用反渗透浓水中COD的去除,使得出水COD含量可由90mg/L降至50mg/L以下,出水COD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A要求;且根据2021版危废名录,煤化工废水不含超过规范要求浓度的有毒、腐蚀、重金属物质,故该系统产生的污泥是一般固废。
[0025]本技术的系统采用Fe(OH)3溶胶吸附与粉末活性吸附炭协同去除煤化工废水回用反渗透浓水中的COD,充分结合Fe(OH)3溶胶吸附和粉末活性吸附COD的优点,不仅实现了反渗透浓水可以达标排放,同时与现阶段其他技术相比,减少了建设费用、药剂消耗和能耗。
附图说明
[0026]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技术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技术的理
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技术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技术。
[0027]图1为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中去除煤化工废水回用反渗透浓水中COD的系统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Ⅰ区:Fe(OH)3溶胶形成区;
[0030]Ⅱ区:Fe(OH)3絮体回流区;
[0031]Ⅲ区:粉末炭吸附区;
[0032]Ⅳ区:絮凝反应区;
[0033]Ⅴ
区:沉淀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5]本技术在此提供一优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去除煤化工废水回用反渗透浓水中COD的系统,该系统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去除煤化工废水回用反渗透浓水中COD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Fe(OH)3溶胶形成区、Fe(OH)3絮体回流区、粉末炭吸附区、絮凝反应区和沉淀区;所述Fe(OH)3溶胶形成区设置有进水口、FeCl3药剂投加装置;所述Fe(OH)3絮体回流区与Fe(OH)3溶胶形成区之间还设置有回流通道;所述粉末炭吸附区设置有粉末活性炭投加装置;所述絮凝反应区设置有聚丙烯酰胺絮凝剂投加装置;所述沉淀区设置有出水口和排污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Fe(OH)3溶胶形成区设置有搅拌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末炭吸附区设置有搅拌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明陈桂军甄珍李俏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