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端子的电线具备:具有导体的电线、与上述导体连接的端子及安装于上述端子的壳。上述导体的标称截面积为0.13mm2以下,上述端子具有夹持上述导体的握持部,上述壳具有将上述握持部的至少一部分向上述导体一侧按压的加压部。上述导体和上述握持部的至少一方具备:Sn层及形成于上述Sn层的表面的氧化被膜。带端子的电线具备上述Sn层所含的Sn的一部分贯通上述氧化被膜而溢出于上述氧化被膜的表面而成的粘附部,上述粘附部的面积为0.100mm2以上。以上。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带端子的电线
[0001]本公开涉及带端子的电线。
[0002]本申请主张基于2019年8月9日的日本申请的特愿2019
‑
147255的优先权,并引用上述日本申请所记载的所有记载内容。
技术介绍
[0003]在汽车等移动体中,使用进行信号的传输的带端子的电线。带端子的电线具备具有导体的电线和与导体电连接的端子。
[0004]电线的导体与端子的连接多通过压接来进行。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端子具备压接于导体的开口筒状的压接部(线材筒)。在该结构中,在线材筒的内部配置有导体,并将线材筒铆接,从而将导体与端子机械连接并电连接。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
‑
2140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公开的带端子的电线具备:电线,具有导体;端子,与上述导体连接;及壳,安装于上述端子,上述导体的标称截面积为0.13mm2以下,上述端子具有夹持上述导体的握持部,上述壳具有将上述握持部的至少一部分向上述导体一侧按压的加压部,上述导体和上述握持部的至少一方具备:Sn层及形成于上述Sn层的表面的氧化被膜,上述带端子的电线具备上述Sn层所含的Sn的一部分贯通上述氧化被膜而溢出于上述氧化被膜的表面而成粘附部,上述粘附部的面积为0.100mm2以上。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实施方式1记载的连接器组件的概略结构图。
[0010]图2是实施方式1记载的连接器组件所具备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0011]图3是实施方式1记载的端子和壳的组装件的概略立体图。
[0012]图4是实施方式1记载的端子的概略立体图。
[0013]图5是实施方式1记载的壳的概略立体图。
[0014]图6是实施方式1记载的带端子的电线的局部纵剖视图。
[0015]图7是图6的带端子的电线的加压部附近的示意图。
[0016]图8是对实施方式1记载的带端子的电线的导体的保持力进行测定的装置的示意图。
[0017]图9是对实施方式1记载的带端子的电线的合金化的机理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0018]图10是将试验例1
‑
1的试验结果汇总为表的图。
[0019]图11是将试验例2
‑
1的试验结果汇总为表的图。
[0020]图12是记载于试验例2
‑
2的试验装置的示意图。
[0021]图13是汇总了试验例2
‑
2的试验结果的表。
[0022]图14是表示记载于试验例3的端子的截面的SEM图像的图。
[0023]图15是表示记载于试验例3的刚制成之后的试料的截面的SEM图像的图。
[0024]图16是表示记载于试验例3的以高温短时间保持的试料的截面的SEM图像的图。
[0025]图17是表示记载于试验例3的以高温长时间保持的试料的截面的SEM图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公开要解决的课题][0027]伴随着近年来的汽车的电装化,具有搭载于汽车的带端子的电线的数量增加的趋势。因此,将多个带端子的电线汇总为一个的连接器具有大型化的趋势。连接器的搭载空间有限,因此,需要想要使连接器尽可能小型化。
[0028]为了使连接器小型化而正在研究使带端子的电线的电线径变小。在这种情况下,确保电线的导体与端子的连接强度较为重要。特别是由于在汽车等中,对电线的导体与端子的连接部位施加振动。
[0029]因此,本公开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电线的导体与端子的连接强度优异的带端子的电线。
[0030][本公开的效果][0031]本公开的带端子的电线中电线的导体与端子的连接强度优异。
[0032][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0033]本专利技术人对电线的导体与端子的连接强度提高的结构进行了认真研究。作为其结果,可知:在导体或端子形成有锡(Sn)的层的情况下,成为始终以强力持续夹持导体的结构,从而得到仅夹持导体而得不到的连接强度。另外,发现以下情况:通过由端子以强力持续夹持导体,在导体与端子的边界形成有Sn的粘附部。基于这些见解,本专利技术人完成了本公开的带端子的电线。首先,列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4]<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具备:电线,具有导体;端子,与上述导体连接;及壳,安装于上述端子,上述导体的标称截面积为0.13mm2以下,上述端子具有夹持上述导体的握持部,上述壳具有将上述握持部的至少一部分向上述导体一侧按压的加压部,上述导体和上述握持部的至少一方具备:Sn层及形成于上述Sn层的表面的氧化被膜,上述带端子的电线具备上述Sn层所含的Sn的一部分贯通上述氧化被膜而溢出于上述氧化被膜的表面而成的粘附部,上述粘附部的面积为0.100mm2以上。
[0035]在上述结构中,通过壳的加压部,端子的握持部被持续按压于导体。因此,在导体与握持部之间形成Sn的粘附部。Sn的粘附部通过设于端子或握持部的Sn层的一部分溢出于Sn层的氧化被膜的表面而形成。通过该粘附部,将握持部与导体稳固地接合。作为其结果,即便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所具备的电线被拉动,导体也不会容易地从端子脱落。在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中的保持导体的力即保持力大于通过线材筒夹持电线的现有的带端子的电线的保持力。
[0036]<2>作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的一形式,可举出上述端子具备上述Sn层,上述粘附部粘附于上述导体的形式。
[0037]与在长条的导体设置Sn层相比,在端子设置Sn层较为容易。而且,与在长条的导体设置Sn层相比,在端子设置Sn层能够降低Sn的使用量。当Sn的使用量较小时,能抑制带端子的电线的重量及制造成本的增加。
[0038]<3>作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的一形式,可举出上述导体为单芯线的形式。
[0039]在由多个芯线构成的导体中,在由握持部夹持时,各芯线容易移动。另一方面,由单芯线构成的导体在由握持部夹持时不易移动。因此,由单芯线构成的导体由握持部牢固地夹持。
[0040]<4>作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的一形式,可举出上述导体为Cu
‑
Sn合金或者Cu
‑
Ag合金的形式。
[0041]Cu
‑
Sn合金与端子的固定力优异。Cu
‑
Ag合金强度优异,且在车辆中的操控性优异。
[0042]<5>作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的一形式,可举出如下形式,上述壳具备:筒状部,在内部收纳上述握持部;及上述加压部,形成于上述筒状部。
[0043]形成为筒状的壳不易变形。因此,通过筒状的壳,容易长时间维持由端子的握持部夹持导体的力。
[0044]<6>作为上述<5>所涉及的带端子的电线的一形式,可举出如下形式,上述握持部具备隔着上述导体而彼此相向的第一板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带端子的电线,具备:电线,具有导体;端子,与所述导体连接;及壳,安装于所述端子,所述导体的标称截面积为0.13mm2以下,所述端子具有夹持所述导体的握持部,所述壳具有将所述握持部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导体一侧按压的加压部,所述导体和所述握持部的至少一方具备:Sn层;及氧化被膜,形成于所述Sn层的表面,所述带端子的电线具备所述Sn层所含的Sn的一部分贯通所述氧化被膜而溢出于所述氧化被膜的表面而成的粘附部,所述粘附部的面积为0.100mm2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端子的电线,其中,所述端子具备所述Sn层,所述粘附部粘附于所述导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端子的电线,其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城崇人,斋藤宁,坂田知之,田端正明,原照雄,竹内竣哉,松永英树,寺本圭佑,小林浩,天川武史,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