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电池用缓冲隔热层,具体涉及新能源电池领域,包括隔层机构,隔层机构的一侧插接有拼装机构,隔层机构包括第一缓冲垫,第一缓冲垫的底部设有第二缓冲垫,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具备弹性形变能力,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的外壁包覆有连接套,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衔接座,衔接座的一侧设有弧形卡套,衔接座和弧形卡套之间开设有多个第一通风槽,拼装机构包括限位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对称设置在吸热支撑板的两侧,无论从哪边受力挤压到电池,都对外力的冲击进行缓冲,从而减少电池组之间的碰撞与摩擦,引发不必要的危险,更便于实际使用。更便于实际使用。更便于实际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电池用缓冲隔热层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电池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新能源电池用缓冲隔热层。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电池多指为电动汽车、电动列车、电动自行车、高尔夫球车提供动力的蓄电池。
[0003]传统在使用新能源电池时,多是将多组电池进行相互组合连接在一起,由于相互组合的电池间没有专用的缓冲隔热层,导致电池在长期运行下,相互摩擦发热发烫而引发不必要的危险,所以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新能源电池用缓冲隔热层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新能源电池用缓冲隔热层,通过将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对称设置在吸热支撑板的两侧,对外力的冲击进行缓冲,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电池用缓冲隔热层,包括隔层机构,所述隔层机构的一侧插接有拼装机构,所述隔层机构包括第一缓冲垫,所述第一缓冲垫的底部设有第二缓冲垫,所述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具备弹性形变能力,所述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的外壁包覆有连接套,所述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衔接座,所述衔接座的一侧设有弧形卡套,所述衔接座和弧形卡套之间开设有多个第一通风槽,所述拼装机构包括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外壁依次等距设有多个连接块,所述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之间固定安装有吸热支撑板,所述吸热支撑板具有吸热性,所述吸热支撑板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一缓冲柱,且多个所述第一缓冲柱内部呈依次等距开设有多个第二通风槽,且每两个相邻的第一缓冲柱上的第二通风槽之间均连通设有通风管。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隔层机构隔在每组电池之间,当电池长时间使用后,产生的热量经由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被吸热支撑板吸收,当两组电池相互发生摩擦挤压时,对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产生挤压,从而向吸热支撑板处挤压,使得之间的热量经由第一缓冲柱处通过相互连通的通风管相互流通,最后从衔接座内部的第一通风槽处流出,从而将多组电池进行分隔排放,避免两组电池相互挤压碰撞而导致发热发烫,影响后续使用。
[000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关于吸热支撑板的水平向中心线呈镜像对称设置。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对称设置在吸热支撑板的两侧,使得无论从哪边受力挤压到电池,通过第一缓冲垫或第二缓冲垫都能有效的将电池进行隔开,起到隔热缓冲的作用。
[000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三缓冲柱,且多个所述第三缓冲柱分别沿着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的水平向中心线设置。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的中心线上设有多个第三缓冲柱,使得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在受到外力冲击时,与吸热支撑板之间形成支撑,以防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由于受力过大而破裂,影响后续的使用。
[00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吸热支撑板的水平向中心线上设有多个第二缓冲柱,多个所述第二缓冲柱的内腔设有缓冲块,所述第三缓冲柱插接在第二缓冲柱的内腔。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受力挤压向吸热支撑板处移动时,通过将第三缓冲柱插接在第二缓冲柱的内腔,使得第三缓冲柱对第二缓冲柱内腔的空气进行挤压,加速空气的流通,从而使得热量可加速排出。
[0013]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每两个所述第一缓冲柱关于第二缓冲柱的水平向中心线呈镜像对称设置,且多个所述第二缓冲柱与第一缓冲柱之间均通过通风管相互连通。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第二缓冲柱与第一缓冲柱相互连通,以用于增大第一缓冲垫与吸热支撑板和第二缓冲垫与吸热支撑板的内腔的空气循环流通。
[0015]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块与弧形卡套呈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连接块插接在弧形卡套的内腔。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连接块插接在弧形卡套的内腔,提升隔层机构与拼装机构之间的拆装便捷性,同时适用于随时组装在多组电池之间进行缓冲隔热。
[001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杆呈中空状设置,且所述限位杆与连接块的内部开设有第三通风槽。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限位杆设置为中空状,且开设有第三通风槽,使得连接块插接在弧形卡套内腔时,通过第三通风槽和第一通风槽使得限位杆与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之间保持连通,从而当热气从第一通风槽处排出时,经由第三通风槽从限位杆的顶部即可排出。
[0019]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20]1、本技术通过在多组电池之间将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对称设置在吸热支撑板的两侧,从而使得无论从哪边受力挤压到电池,通过第一缓冲垫或第二缓冲垫都能有效的将电池进行隔开,对产生的外力冲击进行缓冲,从而减少电池组之间的碰撞与摩擦,同时在吸热支撑板的两侧设有用于增大空气流通的第一缓冲柱、第二缓冲柱和通风管,使得电池间的空气流通更加迅速,避免电池组之间热量过高而引发不必要的危险,从而更便于实际使用;
[0021]2、本技术通过设有可相互插接的连接块和弧形卡套,从而将多组电池进行分隔组装在一起,提升隔层机构跟拼装机构之间的拆装便捷性,同时通过第三通风槽和第一通风槽使得拼装机构与隔层机构之间保持连通,从而当热气从第一通风槽处排出时,经由第三通风槽从限位杆的顶部即可排出,从而加速电池间热量的排出。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图1的A部结构放大图。
[0024]图3为本技术隔层机构的结构剖视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图3的B部结构放大图。
[0026]附图标记为:1隔层机构、101第一缓冲垫、102连接套、103衔接座、104弧形卡套、105第一通风槽、106第二通风槽、107第二缓冲垫、108吸热支撑板、109第一缓冲柱、110第二缓冲柱、111通风管、112第三缓冲柱、113缓冲块、2拼装机构、21限位杆、22连接块、23第三通风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参照说明书附图1
‑
4,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新能源电池用缓冲隔热层,如图1所示,包括隔开多组电池的隔层机构1,隔层机构1的一侧插接有用于组装多个隔层机构1的拼装机构2,结合图3
‑
4所示,为了使隔层机构1起到隔热缓冲作用,隔层机构1包括第一缓冲垫101,第一缓冲垫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电池用缓冲隔热层,包括隔层机构(1),所述隔层机构(1)的一侧插接有拼装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层机构(1)包括第一缓冲垫(101),所述第一缓冲垫(101)的底部设有第二缓冲垫(107),所述第一缓冲垫(101)和第二缓冲垫(107)具备弹性形变能力,所述第一缓冲垫(101)和第二缓冲垫(107)的外壁包覆有连接套(102),所述第一缓冲垫(101)和第二缓冲垫(10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衔接座(103),所述衔接座(103)的一侧设有弧形卡套(104),所述衔接座(103)和弧形卡套(104)之间开设有多个第一通风槽(105),所述拼装机构(2)包括限位杆(21),所述限位杆(21)的外壁依次等距设有多个连接块(22),所述第一缓冲垫(101)和第二缓冲垫(107)之间固定安装有吸热支撑板(108),所述吸热支撑板(108)具有吸热性,所述吸热支撑板(108)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一缓冲柱(109),且多个所述第一缓冲柱(109)内部呈依次等距开设有多个第二通风槽(106),且每两个相邻的第一缓冲柱(109)上的第二通风槽(106)之间均连通设有通风管(1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用缓冲隔热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垫(101)和第二缓冲垫(107)关于吸热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卓,时楠,
申请(专利权)人:咸宁优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