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129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减低噪音的电动吸尘器。该电动吸尘器在吸尘器本体的前方配设有集尘室,并在后方以上下方式配设有电动送风机收容室及线盘盒,并在电动送风机收容室后方形成排气室,其中以马达箱覆盖电动送风机,并在马达箱外周部的一侧形成开口,同时在与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的开口相反侧形成有连通至线盘盒的开口部,且在线盘盒的后方壁形成有连通线盘盒内及排气室的缝。(*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吸尘器,特别涉及减低电动吸尘器的噪音的技术。以往,电动吸尘器是在吸尘器本体形成有集尘室及收容电动送风机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且由形成于吸尘器本体的吸入口所吸引的空气是经过集尘室及电动送风机收容室而从排气口排出,然而近年来随着吸入力增大的要求,而使电动送风机的驱动音及送风声所造成的噪音增大,进而给使用者不愉快的感觉。因此,为了减低电动吸尘器的噪音,已知有例如日本实开昭57-27244号公报(A47L9/00)所示,将电动吸尘器的排气流路形成涡旋状,以减低电动吸尘器的噪音。然而,仅仅使在电动送风机收容室内的电动吸尘器的排气流路变长,不会充分地减低噪音。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低噪音的电动吸尘器。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案的电动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在前方形成集尘室,且在后方形成收容电动送风机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线盘收容部,邻接于该吸尘器本体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以可转动的方式收容线盘;排气室,区隔形成于上述电动送风机收容室后方;排气口,形成于该吸尘器本体的排气室;马达箱,至少覆盖上述电动送风机的排气侧;开口,形成于该马达箱,并朝向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的一侧;开口部,形成于该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的另一侧,并与上述线盘收容部连通;以及孔,形成于上述线盘收容部,并与排气室连通;其中在上述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的上述马达箱的开口侧形成较上述开口部小而与线盘收容部连通的通气孔。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案的电动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在前方形成集尘室,且在后方形成收容电动送风机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线盘收容部,邻接于该吸尘器本体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以可转动的方式收容线盘;排气室,区隔形成于上述电动送风机收容室后方;排气口,形成于该吸尘器本体的排气室;马达箱,至少覆盖上述电动送风机的排气侧;开口,形成于该马达箱,并朝向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的一侧;开口部,形成于该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的另一侧,并与上述线盘收容部连通;以及孔,形成于上述线盘收容部,并与排气室连通;其中改变上述马达箱与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的间隔。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案的电动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在前方形成集尘室,且在后方形成收容电动送风机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线盘收容部,邻接于该吸尘器本体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以可转动的方式收容线盘;排气室,区隔形成于上述电动送风机收容室后方;排气口,形成于该吸尘器本体的排气室;马达箱,至少覆盖上述电动送风机的排气侧;开口,形成于该马达箱,并朝向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的一侧;开口部,形成于该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的另一侧,并与上述线盘收容部连通;以及孔,形成于上述线盘收容部,并与排气室连通;其中使线盘收容部的连通孔的面积较上述电动送风机收容室与马达箱的间隔的面积小。本专利技术的第4方案的电动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在前方形成集尘室,且在后方形成收容电动送风机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线盘收容部,邻接于该吸尘器本体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以可转动的方式收容线盘;排气室,区隔形成于上述电动送风机收容室后方;排气口,形成于该吸尘器本体的排气室;马达箱,至少覆盖上述电动送风机的排气侧;开口,形成于该马达箱,并朝向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的一侧;开口部,形成于该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的另一侧,并与上述线盘收容部连通;以及孔,形成于上述线盘收容部,并与排气室连通;其中使排气室的断面积较上述孔的面积大。本专利技术的第5方案的电动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在前方形成集尘室,且在后方形成收容电动送风机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壳盖,与电动送风机收容室之间存有间隔并配设于该吸尘器本体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上方;空间部,形成于上述吸尘器本体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侧方;线盘收容部,配设于该吸尘器本体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下方,以可转动的方式收容线盘;排气室,区隔形成于上述电动送风机收容室后方;排气口,形成于该吸尘器本体的排气室;马达箱,至少覆盖上述电动送风机的排气侧;开口,形成于该马达箱,并朝向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的一侧;开口部,形成于该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的另一侧,并与上述线盘收容部连通;回旋流路,由上述开口朝向开口部,而使电动送风机的排气回旋于马达箱与电动送风机收容室之间;以及排气流路,自上述开口部连通至上述排气口本专利技术的第6方案的电动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在前方形成集尘室,且在后方形成收容电动送风机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壳盖,与电动送风机收容室之间存有间隔并配设于该吸尘器本体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上方;空间部,形成于上述吸尘器本体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侧方;凹部,形成于上述吸尘器本体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下方;线盘盒,配设于该凹部,以可转动的方式收容线盘;排气室,区隔形成于上述电动送风机收容室后方;排气口,形成于该吸尘器本体的排气室;马达箱,至少覆盖上述电动送风机的排气侧;开口,形成于该马达箱,并朝向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的一侧;开口部,形成于该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的另一侧,并与上述线盘盒连通;回旋流路,由上述开口朝向开口部,而使电动送风机的排气回旋于马达箱与电动送风机收容室之间;以及孔,形成于上述线盘盒,并与排气室连通。本专利技术的第7方案的电动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在前方形成集尘室,且在后方形成收容电动送风机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线盘收容部,邻接于上述吸尘器本体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而以可转动的方式收容线盘;排气室,区隔形成于上述电动送风机收容室后方;排气口,形成于该吸尘器本体的排气室;马达箱,至少覆盖上述电动送风机的排气侧;开口,形成于该马达箱,并朝向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的一侧;回旋流路,朝向上述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的另一侧,而使电动送风机的排气回旋于马达箱与电动送风机收容室之间;以及孔,形成于上述线盘收容部,并与排气室连通;其中使上述线盘收容部的电线引出口位于与上述吸尘器本体的开口部相反侧。本专利技术的第8方案的电动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在前方形成集尘室,且在后方形成收容电动送风机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线盘收容部,邻接于上述吸尘器本体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以可转动的方式收容线盘;排气室,区隔形成于上述电动送风机收容室后方;排气口,形成于该吸尘器本体的排气室;马达箱,至少覆盖上述电动送风机的排气侧;开口,形成于该马达箱,并朝向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的一侧;开口部,形成于该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的另一侧,并与上述线盘收容部连通;回旋流路,由上述开口朝向上述开口部,而使电动送风机的排气回旋于马达箱与电动送风机收容室之间;以及孔,形成于上述线盘收容部,并与排气室连通;其中在上述排气口内面的开口部侧配设有非通气性构件。本专利技术的第9方案的电动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在前方形成集尘室,且在后方形成收容电动送风机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线盘收容部,邻接于上述吸尘器本体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而以可转动的方式收容线盘;排气室,区隔形成于上述电动送风机收容室后方;马达箱,至少覆盖上述电动送风机的排气侧;开口,形成于该马达箱,并朝向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的一侧;开口部,形成于上述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的另一侧,并与上述线盘收容部连通;回旋流路,由上述开口朝向上述开口部,而使电动送风机的排气回旋于马达箱与电动送风机收容室之间;以及孔,形成于上述线盘收容部,并与排气室连通;其中在排气室的上述马达箱的开口侧形成有排气口。本专利技术的第10方案的电动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藉助隔壁将内部区隔成集尘室及电动送风机收容室;吸入口,形成于吸尘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尘器本体,在前方形成集尘室,且在后方形成收容电动送风机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线盘收容部,邻接于该吸尘器本体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以可转动的方式收容线盘;排气室,区隔形成于上述电动送风机收容室后方; 排气口,形成于该吸尘器本体的排气室;马达箱,至少覆盖上述电动送风机的排气侧;开口,形成于该马达箱,并朝向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的一侧;开口部,形成于该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的另一侧,并与上述线盘收容部连通;以及孔,形成于上述线盘收容 部,并与排气室连通;在上述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的上述马达箱的开口侧形成较上述开口部小而与线盘收容部连通的通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1997-2-24 039555/97;JP 1996-12-17 337274/961.一种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尘器本体,在前方形成集尘室,且在后方形成收容电动送风机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线盘收容部,邻接于该吸尘器本体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以可转动的方式收容线盘;排气室,区隔形成于上述电动送风机收容室后方;排气口,形成于该吸尘器本体的排气室;马达箱,至少覆盖上述电动送风机的排气侧;开口,形成于该马达箱,并朝向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的一侧;开口部,形成于该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的另一侧,并与上述线盘收容部连通;以及孔,形成于上述线盘收容部,并与排气室连通;在上述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的上述马达箱的开口侧形成较上述开口部小而与线盘收容部连通的通气孔。2.一种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尘器本体,在前方形成集尘室,且在后方形成收容电动送风机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线盘收容部,邻接于该吸尘器本体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以可转动的方式收容线盘;排气室,区隔形成于上述电动送风机收容室后方;排气口,形成于该吸尘器本体的排气室;马达箱,至少覆盖上述电动送风机的排气侧;开口,形成于该马达箱,并朝向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的一侧;开口部,形成于该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的另一侧,并与上述线盘收容部连通;以及孔,形成于上述线盘收容部,并与排气室连通;改变上述马达箱与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的间隔。3.一种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尘器本体,在前方形成集尘室,且在后方形成收容电动送风机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线盘收容部,邻接于该吸尘器本体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以可转动的方式收容线盘;排气室,区隔形成于上述电动送风机收容室后方;排气口,形成于该吸尘器本体的排气室;马达箱,至少覆盖上述电动送风机的排气侧;开口,形成于该马达箱,并朝向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的一侧;开口部,形成于该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的另一侧,并与上述线盘收容部连通;以及孔,形成于上述线盘收容部,并与排气室连通;使线盘收容部的连通孔的面积较上述电动送风机收容室与马达箱的间隔的面积小。4.一种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尘器本体,于前方形成集尘室,且于后方形成收容电动送风机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线盘收容部,邻接于该吸尘器本体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而以可转动之方式收容线盘;排气室,区隔形成于上述电动送风机收容室后方;排气口,形成于该吸尘器本体的排气室;马达箱,至少覆盖上述电动送风机的排气侧;开口,形成于该马达箱,并朝向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的一侧;开口部,形成于该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的另一侧,并与上述线盘收容部连通;以及孔,形成于上述线盘收容部,并与排气室连通;使排气室的断面积较上述孔的面积大。5.一种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尘器本体,在前方形成集尘室,且在后方形成收容电动送风机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壳盖,与电动送风机收容室之间存有间隔地配设于该吸尘器本体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上方;空间部,形成于上述吸尘器本体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侧方;线盘收容部,配设于该吸尘器本体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下方,以可转动的方式收容线盘;排气室,区隔形成于上述电动送风机收容室后方;排气口,形成于该吸尘器本体的排气室;马达箱,至少覆盖上述电动送风机的排气侧;开口,形成于该马达箱,并朝向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的一侧;开口部,形成于该电动送风机收容室的另一侧,并与上述线盘收容部连通;回旋流路,由上述开口朝向开口部,使电动送风机的排气回旋于马达箱与电动送风机收容室之间;以及排气流路,自上述开口部连通至上述排气口。6.一种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尘器本体,在前方形成集尘室,且在后方形成收容电动送风机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壳盖,与电动送风机收容室之间存有间隔地配设于该吸尘器本体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上方;空间部,形成于上述吸尘器本体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侧方;凹部,形成于上述吸尘器本体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下方;线盘盒,配设于该凹部,以可转动的方式收容线盘;排气室,区隔形成于上述电动送风机收容室后方;排气口,形成于该吸尘器本体的排气室;马达箱,至少覆盖上述电动送风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杂古昭彦齐藤和雄小寺定基森田明宏藤吉俊行小林利造末次直树会田谦次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