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薄膜及涂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1214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聚酯薄膜及涂液。所述聚酯薄膜包括一树脂基材及一涂层。所述涂层是通过将一涂液涂布于所述树脂基材的一侧表面后经烘干而形成。所述涂液包含有混和树脂、经表面改质处理的填充粒子溶液、及水。基于所述涂液的总重为100wt%,所述混和树脂的含量范围是介于2wt%至40wt%之间,经表面改质处理的所述填充粒子溶液的含量范围是介于0.05wt%至30wt%之间,并且所述水的含量范围是介于50wt%至85wt%之间。所述混和树脂包含有聚酯树脂、丙烯酸酯接枝改质的聚氨酯树脂、及交联剂,其以一预定比例彼此混和以使所述涂层能具有一预定折射率。所述聚酯薄膜在不需涂布高折射率的UV胶的情况下,能具有高辉度、高光透过率及低雾度,而适用于光学领域。而适用于光学领域。而适用于光学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酯薄膜及涂液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酯薄膜及涂液,特别是涉及适用于光学领域的一种聚酯薄膜及涂液。

技术介绍

[0002]在将现有的聚酯薄膜应用于如平板显示器的光学设备时,需在现有的聚酯薄膜的一侧涂布高折射率的UV胶才能使得现有的聚酯薄膜能提供适当的辉度。然而,使用高折射率的UV胶虽然能使得现有的聚酯薄膜能提供适当的辉度,但也衍生了成本过高的问题。
[0003]故,如何使得现有的聚酯薄膜在应用于光学设备时,不需使用高折射率的UV以避本衍生成本过高的问题,已成为该项事业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聚酯薄膜及涂液,以改善在将现有的聚酯薄膜应用于如平板显示器的光学设备时,由于需使用高折射率的UV胶以提供适当的辉度,而衍生成本过高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聚酯薄膜,其包括:一树脂基材;以及一涂层,其涂布于所述树脂基材的一侧表面;其中,所述涂层是通过将一涂液涂布于所述树脂基材的所述侧表面后经烘干而形成;其中,所述涂液包含有混和树脂、经表面改质处理的填充粒子溶液、及水;其中,基于所述涂液的总重为100wt%,所述混和树脂的含量范围是介于2wt%至40wt%之间,经表面改质处理的所述填充粒子溶液的含量范围是介于0.05wt%至30wt%之间,并且所述水的含量范围是介于50wt%至85wt%之间;其中,所述混和树脂包含有聚酯树脂、丙烯酸酯接枝改质的聚氨酯树脂、及交联剂,并且于所述混和树脂中,所述聚酯树脂、丙烯酸酯接枝改质的所述聚氨酯树脂、及所述交联剂是以一预定比例彼此混和以使所述涂层能具有一预定折射率;其中,所述聚酯树脂、丙烯酸酯接枝改质的所述聚氨酯树脂、及所述交联剂彼此混合的所述预定比例为介于1:0.6:0.3至1:4:2之间。
[0006]优选地,所述树脂基材包含有一第一树脂层及两个第二树脂层;其中,所述第一树脂层包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及无机粒子;其中,基于所述第一树脂层的总重为100wt%,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含量范围是介于50wt%至95wt%之间,且所述无机粒子的含量范围是介于5wt%至50wt%之间;其中,两个所述第二树脂层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树脂层彼此相反的两侧,并且各个所述第二树脂层包含有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及所述无机粒子;其中,于各个所述第二树脂层中,基于各个所述第二树脂层的总重为100wt%,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含量范围是介于50wt%至95wt%之间,且所述无机粒子的含量范围是介于5wt%至50wt%之间。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树脂层的厚度为介于50微米至300微米之间,所述第二树脂层的厚度为介于1微米至50微米之间,并且所述涂层的厚度为介于0.05微米至0.5微米之间。
[0008]优选地,所述涂层的所述预定折射率为介于1.5至1.65之间。
[0009]优选地,于所述涂液中,经表面改质处理的所述填充粒子溶液包含有填充粒子及表面改质剂,当将所述填充粒子溶液的总重视为100wt%,所述填充粒子的含量范围是介于0.05wt%至30wt%之间,并且所述表面改质剂的含量范围是介于0.01wt%至3wt%之间;其中,所述填充粒子是选自由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碳酸钙、磷酸钙及硫酸钡所组成的材料群组的至少其中之一;其中,所述表面改质剂是选自由乙烯基硅烷偶联剂、环氧基硅烷偶联剂、苯乙烯基硅烷偶联剂、甲基丙烯酰氧基硅烷偶联剂、丙烯酰氧基硅烷偶联剂、氨基硅烷偶联剂、异氰脲酸酯基硅烷偶联剂、脲基硅烷偶联剂及异氰酸盐硅烷偶联剂所组成的材料群组中的至少其中之一。
[0010]优选地,所述树脂基材的所述无机粒子是选自由氧化铝、氢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锆、碳酸钙、碳酸镁及硫酸钡所组成的材料群组的至少其中之一,并且所述树脂基材的所述无机粒子的粒径为介于0.1微米至10微米之间。
[0011]优选地,所述涂液还包含有添加剂,基于所述涂液的总重为100wt%,所述添加剂的含量范围是介于0.05wt%至10wt%之间,并且所述添加剂为分散剂、消泡剂、表面润湿剂、助剂、触媒、或共溶剂。
[001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涂液,其能被涂布于一树脂基材的一侧表面后经烘干而形成一涂层;其中,所述涂液包含有混和树脂、经表面改质处理的填充粒子溶液、及水;其中,基于所述涂液的总重为100wt%,所述混和树脂的含量范围是介于2wt%至40wt%之间,经表面改质处理的所述填充粒子溶液的含量范围是介于0.05wt%至30wt%之间,并且所述水的含量范围是介于50wt%至85wt%之间;其中,所述混和树脂包含有聚酯树脂、丙烯酸酯接枝改质的聚氨酯树脂、及交联剂,并且于所述混和树脂中,所述聚酯树脂、丙烯酸酯接枝改质的所述聚氨酯树脂、及所述交联剂是以一预定比例彼此混和以使所述涂层能具有一预定折射率;其中,所述聚酯树脂、丙烯酸酯接枝改质的所述聚氨酯树脂、及所述交联剂彼此混合的所述预定比例为介于1:0.6:0.3至1:4:2之间。
[0013]优选地,于所述涂液中,经表面改质处理的所述填充粒子溶液包含有填充粒子及表面改质剂,当将所述填充粒子溶液的总重视为100wt%,所述填充粒子的含量范围是介于0.05wt%至30wt%之间,并且所述表面改质剂的含量范围是介于0.01wt%至3wt%之间;其中,所述填充粒子是选自由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碳酸钙、磷酸钙及硫酸钡所组成的材料群组的至少其中之一;其中,所述表面改质剂是选自由乙烯基硅烷偶联剂、环氧基硅烷偶联剂、苯乙烯基硅烷偶联剂、甲基丙烯酰氧基硅烷偶联剂、丙烯酰氧基硅烷偶联剂、氨基硅烷偶联剂、异氰脲酸酯基硅烷偶联剂、脲基硅烷偶联剂及异氰酸盐硅烷偶联剂所组成的材料群组中的至少其中之一;其中,所述涂液还包含有添加剂,基于所述涂液的总重为100wt%,所述添加剂的含量范围是介于0.05wt%至10wt%之间,并且所述添加剂为分散剂、消泡剂、表面润湿剂、助剂、触媒、或共溶剂。
[0014]优选地,所述涂层的所述预定折射率为介于1.5至1.65之间。
[0015]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聚酯薄膜及涂液,其能通过“所述涂液包含有混和树脂、经表面改质处理的填充粒子溶液、及水,基于所述涂液的总重为100wt%,所述混和树脂的含量范围是介于2wt%至40wt%之间,经表面改质处理的所述填充粒子溶液的含量范围是介于0.05wt%至30wt%之间,并且所述水的含量范围是介于50wt%至85wt%之间”以及“所述混和树脂包含有聚酯树脂、丙烯酸酯接枝改质的聚氨酯树
脂、及交联剂,并且于所述混和树脂中,所述聚酯树脂、丙烯酸酯接枝改质的所述聚氨酯树脂、及所述交联剂是以一预定比例彼此混和以使所述涂层能具有一预定折射率,所述聚酯树脂、丙烯酸酯接枝改质的所述聚氨酯树脂、及所述交联剂彼此混合的所述预定比例为介于1:0.6:0.3至1:4:2之间”的技术方案,以使所述聚酯薄膜在不需涂布高折射率的UV胶的情况下,能具有高辉度、高光透过率、及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薄膜包含:一树脂基材;以及一涂层,其涂布于所述树脂基材的一侧表面;其中,所述涂层是通过将一涂液涂布于所述树脂基材的所述侧表面后经烘干而形成;其中,所述涂液包含有混和树脂、经表面改质处理的填充粒子溶液、及水;其中,基于所述涂液的总重为100wt%,所述混和树脂的含量范围是介于2wt%至40wt%之间,经表面改质处理的所述填充粒子溶液的含量范围是介于0.05wt%至30wt%之间,并且所述水的含量范围是介于50wt%至85wt%之间;其中,所述混和树脂包含有聚酯树脂、丙烯酸酯接枝改质的聚氨酯树脂、及交联剂,并且于所述混和树脂中,所述聚酯树脂、丙烯酸酯接枝改质的所述聚氨酯树脂、及所述交联剂是以一预定比例彼此混和以使所述涂层能具有一预定折射率;其中,所述聚酯树脂、丙烯酸酯接枝改质的所述聚氨酯树脂、及所述交联剂彼此混合的所述预定比例为介于1:0.6:0.3至1:4: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基材包含有一第一树脂层及两个第二树脂层;其中,所述第一树脂层包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及无机粒子;其中,基于所述第一树脂层的总重为100wt%,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含量范围是介于50wt%至95wt%之间,且所述无机粒子的含量范围是介于5wt%至50wt%之间;其中,两个所述第二树脂层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树脂层彼此相反的两侧,并且各个所述第二树脂层包含有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及所述无机粒子;其中,于各个所述第二树脂层中,基于各个所述第二树脂层的总重为100wt%,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含量范围是介于50wt%至95wt%之间,且所述无机粒子的含量范围是介于5wt%至50wt%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树脂层的厚度为介于50微米至300微米之间,所述第二树脂层的厚度为介于1微米至50微米之间,并且所述涂层的厚度为介于0.05微米至0.5微米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的所述预定折射率为介于1.5至1.65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涂液中,经表面改质处理的所述填充粒子溶液包含有填充粒子及表面改质剂,当将所述填充粒子溶液的总重视为100wt%,所述填充粒子的含量范围是介于0.05wt%至30wt%之间,并且所述表面改质剂的含量范围是介于0.01wt%至3wt%之间;其中,所述填充粒子是选自由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碳酸钙、磷酸钙及硫酸钡所组成的材料群组的至少其中之一;其中,所述表面改质剂是选自由乙烯基硅烷偶联剂、环氧基硅烷偶联剂、苯乙烯基硅烷偶联剂、甲基丙烯酰氧基硅烷偶联剂、丙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德超曹俊哲陈政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