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箱体底板、电池箱体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0822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领域,提供一种电池箱体底板、电池箱体及电池包。电池箱体底板包括支撑结构和缓冲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金属支撑层,所述金属支撑层用于与电池模组接触的一面为顶面,与顶面相对的一面为底面,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第一缓冲层,所述第一缓冲层铺设于所述金属支撑层的底面,且所述第一缓冲层与所述金属支撑层连接。电池箱体底板可通过第一缓冲层与金属支撑层能够对于电池包内部的电池模组起到双重保护作用,使得电池包的底部防撞性能更好,从而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能。从而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能。从而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箱体底板、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0001]本技术属于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箱体底板、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越来越关注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作为主要零部件的动力电池包是主要核心部件之一,关系到整个新能源车辆的安全,有关新能源汽车安全方面的法规也越来越完善。
[0003]电池包的箱体底部防护板需要提供密封,热管理及振动,冲击及底部撞击相关的安全防护功能,目前国内没有强制的法规对底部撞击安全的要求,考虑到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电池包底部撞击工况,设计满足电池包使用安全要求的底板结构是非常有必要的。当前大多数动力电池包要么没有考虑底部撞击的影响,要么也仅能满足类似底部碎石冲击的影响,对于车辆在满载时受到自身重量导致的底部托底工况缺少必要的技术考量。
[0004]综上,现有技术中的动力电池包的底板防撞击能力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箱体底板,以解决现有电池箱体底板的热失控防护能力较低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箱体底板,包括:
[0007]支撑结构和缓冲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金属支撑层,所述金属支撑层用于与电池模组接触的一面为顶面,与顶面相对的一面为底面,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第一缓冲层,所述第一缓冲层铺设于所述金属支撑层的底面,且所述第一缓冲层与所述金属支撑层连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应用有上述方案提供的电池箱体底板的电池包,由于支撑结构包括金属支撑层,金属支撑层的刚性相对较强,因此对于电池包内的电池模组起到支撑与保护作用。在电池包受到底部撞击时,由于在金属支撑层的底面设置有第一缓冲层,第一缓冲层能够对于撞击起到一定程度的缓冲作用,从而减小传递到金属支撑层的撞击力,从而对于位于电池包内侧的电池模组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综上,通过第一缓冲层与金属支撑层能够对于电池包内部的电池模组起到双重保护作用,使得电池包的底部防撞性能更好,从而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能。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面具有第一缓冲区和第一连接区,所述第一连接区位于所述底面的边缘,所述底面除所述第一连接区之外的区域为所述第一缓冲区,所述第一缓冲层铺设在所述第一缓冲区。
[001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得金属支撑层的第一连接区未被第一缓冲层遮挡,便于将金属支撑层与电池包内的横梁、纵梁或边框连接。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支撑层的顶面具有导热加强区和设置在所述导热加强区外围的第二缓冲区,所述第二缓冲区设置有第二缓冲层。
[001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二缓冲层设置在金属支撑层与电池模组之间,在电池箱体
底板受到底部的撞击后,第二缓冲层能够吸收一部分经由金属支撑层传递向电池模组的撞击力,从而进一步减小电池模组受到的撞击力的力度。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支撑层内形成有液冷流道,所述金属支撑层的侧面设置有液冷接口,所述液冷接口与所述液冷流道连通。
[001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金属支撑层内集成有液冷流道,使得金属支撑层具有更好的散热性能,便于对支撑在电池箱体底板上方的电池模组进行散热。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支撑层包括金属底座和金属导热板,所述液冷流道和所述液冷接口均设置于所述金属底座,所述液冷流道的顶面具有开口,所述金属导热板连接于所述金属底座的顶面,且所述金属导热板封盖于所述液冷流道的顶部的开口处。
[001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便于进行金属支撑层内部的液冷流道的设计制造,降低制造难度。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底座与所述金属导热板由不同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金属底座的刚度大于所述金属导热板的刚度,所述金属导热板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金属底座的导热系数。
[001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金属底座的刚度较大,从而能够提高更好的支撑作用,金属导热板直接与电池模组接触,其具有较大的导热系数可以提高导热效果,以提高将电池模组的热量传递到液冷流道内的冷却介质进行散热的效率。
[00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支撑层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所述第一缓冲层设置有与所述加强筋匹配的容置槽,所述加强筋伸入对应的所述容置槽。
[002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加强筋与容置槽的设置一方面在金属支撑层与第一缓冲层之间起到限位作用,提高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金属支撑层的结构强度。
[002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结构由塑料制成。
[002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塑料材料具有相对更好的韧性,能够提高缓冲效果,且质轻。
[002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箱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下箱体和上箱体,所述下箱体包括边框、横梁、纵梁和底板结构;所述底板结构包括一个上述任一方案提供的电池箱体底板,或包括两个以上相互连接的所述电池箱体底板;所述横梁、所述纵梁和所述边框围设形成多个电池模组容纳空间,每个所述电池模组容纳空间内对应安装有一个所述底板结构,所述底板结构分别与所述横梁、所述边框和所述纵梁相连接。
[002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电池箱体具有更好的底部防撞性能,安全性更高。
[0025]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模组和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电池箱体,多个所述电池模组分别安装于所述箱体内的多个所述电池模组容纳空间。
[002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电池包具有更好的底部防撞性能,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箱体底板的立体图;
[002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箱体底板的侧视图;
[003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箱体底板的俯视图;
[0031]图4为图3中A

A处的剖视图;
[0032]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箱体底板、电池模组、边框和纵梁的装配图;
[003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箱体底板中金属支撑层的俯视图;
[0035]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箱体底板中金属底座的俯视图;
[0036]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箱体底板中金属底座的仰视图;
[0037]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箱体中下箱体的俯视图;
[0038]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箱体中另一种下箱体的俯视图。
[0039]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箱体底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结构和缓冲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金属支撑层,所述金属支撑层用于与电池模组接触的一面为顶面,与顶面相对的一面为底面,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第一缓冲层,所述第一缓冲层铺设于所述金属支撑层的底面,且所述第一缓冲层与所述金属支撑层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具有第一缓冲区和第一连接区,所述第一连接区位于所述底面的边缘,所述底面除所述第一连接区之外的区域为所述第一缓冲区,所述第一缓冲层铺设在所述第一缓冲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箱体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支撑层的顶面具有导热加强区和围设在所述导热加强区外围的第二缓冲区,所述第二缓冲区设置有第二缓冲层。4.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箱体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支撑层内形成有液冷流道,所述金属支撑层的侧面设置有液冷接口,所述液冷接口与所述液冷流道连通。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箱体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支撑层包括金属底座和金属导热板,所述液冷流道和所述液冷接口均设置于所述金属底座,所述液冷流道的顶面具有开口,所述金属导热板连接于所述金属底座的顶面,且所述金属导热板封盖于所述液冷流道的顶部的开口处。6.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广伟马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