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薄膜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0723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固性树脂成型用复合薄膜,至少含有相邻的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层,另一侧设置有粘着层,所述的粘着层在25℃时的压缩变形率小于等于22.0%。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热固性树脂成型用复合薄膜具有在成型模具上铺设时易于排气泡、不易褶皱、真空成型后无残胶、不损害模具表面的尺寸精度、在热固性树脂成型后薄膜材料功能层向热固性树脂表面转移,赋予成型品功能性的特点,从而能够提高铺设的效率,改善铺设过程中复合薄膜和模具形成的气泡和褶皱,同时具有无残胶的特点,便于工人操作提高铺设的成功率节约用工用料成本。工用料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薄膜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薄膜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热固性树脂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或紫外照射等条件下,发生交联反应,逐渐硬化成型,再受热也不软化、不溶解的一种树脂。热固性树脂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可按照设计与使用需求,被加工成多种形状。比如环氧树脂,可以用于汽车内饰、支架、车门内外侧的外壳等各种形状板材上。
[0003]作为高分子材料的一种,热固性树脂的优点是耐热性高,受压不易变形。但其机械性能较差,一般难以满足超高机械强度的要求,这时需采用与无机材料复合的方法,既保证了材料轻量化、易成型的特点,又保证了材料的机械性能。最常见的是与玻璃纤维、碳纤维复合,这样可以增加材料的抗冲击性能。
[0004]无论是热固性树脂还是其复合材料,都可以采用常见的真空灌注成型工艺:将热固性树脂及固化剂等原料真空灌注到设定的模具内并加热,使之固化成型后脱去模具。为了保证成型品的尺寸精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对树脂本身的性能和模具的表面状态、加工条件都有一定的要求。
[0005]风力发电机叶片作为大型成型体的一种,其结构一般较为复杂,对机械性能要求较高,而且随着技术的革新,叶片的大型化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这就对叶片的形状以及尺寸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叶片的成型工艺基本上采用上述的真空灌注成型,其技术难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如何高效脱模并保证模具在反复使用后,仍保持尺寸上的精度;2.如何高效处理叶片表面,同时避免涂装过程中粉尘和溶剂的产生。r/>[0006]作为现有技术,PCT专利申请公开文本WO/2019/128802(申请号:PCT/CN2018/122071)提供一种热固性树脂成型用(尤其是风力发电机叶片成型用)的薄膜材料,具有易操作、易移除、不损害模具内表面的尺寸精度、且在热固性树脂成型工艺后,薄膜材料功能层可向热固性树脂表面转移,赋予其功能性的特点,从而能够改善使用液体脱模剂带来的有机溶剂挥发、后续成型体表面打磨产生的粉尘及打磨难度高、模具多次使用后难以维持设计精度等问题。但现有技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在模具上铺设时排气性差,有时薄膜和模具间的空气难以排出,形成气泡,影响成型品外观;(2)在模具铺设时易出现褶皱问题,影响成型品外观;(3)真空成型后在模具表面易出现残胶问题。
[0007]现有技术中,对于上述问题点(1)和(2),通常用腻子修复真空成型品表面的凹陷,再进行腻子的打磨,打磨过程仍然会产生粉尘,并增加了腻子修补以及腻子打磨的工序,对改善生产现场粉尘环境、缩短工期及节约用工成本不利。
[0008]现有技术中,对于上述问题点(3),通常用乙醇或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去除模具表面的残胶,增加了作业工序和用工成本,同时也会增加生产现场的VOC的排放,不利于操作人员的健康,并且多次使用溶剂对模具进行擦拭会对模具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薄膜,该复合薄膜具有在热固性树脂成型工艺后,复合薄膜的功能层可向热固性树脂表面转移的功能性,同时具有易铺设、无褶皱、排气性好,易返工,且热固性树脂真空成型后模具表面无残胶、不损伤模具内表面的尺寸精度的特点。从而能够改善使用液体脱模剂带来的有机溶剂挥发、后续成型体表面打磨产生粉尘、模具多次使用后难以维持设计精度等问题,且相对于现有技术,该复合薄膜能够基本消除铺设过程中复合薄膜和模具间形成的气泡和褶皱提高铺设的质量和效率。同时真空成型后无残胶,避免因清理残胶而造成的现场VOC排放及模具损伤等问题。
[0010]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薄膜,至少含有相邻的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的第一层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的第二层,另一侧设置有粘着层,在25℃时粘着层的压缩变形率小于等于22.0%。
[0011]所述的第一层是复合薄膜的基材,其主要功能是提供所述的复合薄膜以足够的力学强度、可操作性及可施工性。
[0012]所述的第一层含有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烯烃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树脂、芳纶树脂或氟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3]所述的聚酯树脂是指主链上有酯键的杂链聚合物。可以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环己二甲醇酯、聚偏苯三酸乙二醇酯、聚苯均三酸丁二醇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聚间苯二甲酸新戊二醇酯、聚乳酸、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酯、聚己内酯或聚丁内酯等化学结构或上述化学结构与其它化学结构形成的共聚物。
[0014]所述聚氨酯树脂是指主链上具有氨酯键的高分子化合物。通常聚氨酯树脂可以通过多元醇和异氰酸酯的反应来制作。多元醇可以举出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1,2-丙二醇、一缩二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1,6-己二醇、2-甲基-1,3-丙二醇、3-甲基-1,5-戊二醇、二羟基聚氧化丙醚、三羟基聚氧化丙醚、四羟丙基乙二胺或二羟基聚四氢呋喃氧化丙醚等含有多个羟基化学结构。作为异氰酸酯,可以举出甲苯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亚甲基二苯基二异氰酸酯、亚苯基二异氰酸酯、萘二异氰酸酯、联甲苯胺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二异氰酸酯、α,α,α


’-
四甲基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具有芳香环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亚丙基二异氰酸酯、赖氨酸二异氰酸酯、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二异氰酸酯、环己烷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或异亚丙基二环己基二异氰酸酯等脂环族二异氰酸酯等。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多种并用。
[0015]所述聚碳酸酯树脂是指主链上含有碳酸酯键的高聚物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可以通过碳酸二酯进行酯交换,或者光气法合成。其中碳酸二酯可以举出碳酸二苯酯、碳酸二卞酯所代表的取代碳酸二苯酯、碳酸二甲酯或碳酸二叔丁酯等。这些碳酸二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多种并用。具体的,聚碳酸酯树脂可以列举出双酚A型聚碳酸酯、氯代聚碳酸酯或烯丙基二甘醇碳酸酯等化学结构或上述化学结构同其它化学结构形成的共聚物等。
[0016]所述聚烯烃树脂是指由一种或多种烯烃聚合或共聚制得的树脂以及多种烯烃聚合物或共聚物共混制得的树脂,其中烯烃可以举出,乙烯、丙烯、丁烯、戊烯或降冰片烯等。具体的,聚烯烃树脂可以列举出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等规聚丙烯,间规聚丙烯、聚
降冰片烯、聚1-丁烯、聚4-甲基-1-戊烯或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等化学结构或上述化学结构同其它化学结构形成的共聚物或共混物等。
[0017]所述丙烯酸树脂是以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及苯乙烯等乙烯基类为主要单体合成的共聚物。所述的单体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苯乙烯、丙烯腈、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至少含有相邻的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的第一层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的第二层,另一侧设置有粘着层,在25℃时粘着层的压缩变形率小于等于2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着层含有聚乙酸乙烯酯、不饱和聚酯树脂、聚乙烯醇、聚酰胺树脂、聚氨酯树脂、聚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或有机硅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酸树脂由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乙酯、乙酸乙烯酯、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中的一种或多种单体聚合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薄膜,在23℃时,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之间的剥离强度在0.05~2N/cm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薄膜至少单个外表面有凹凸。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震宇苏海晖江小慧荒井崇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先端材料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