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纳米线功能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0595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银纳米线功能面料,涉及面料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银纳米线功能面料包括内层,所述内层的外侧设有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外侧设有第二保温层,其为银纳米线掺杂层,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外侧设有支撑层,所述支撑层的外侧设有外层,相邻的两面料层间还设有排汗层,所述排汗层为碳纳米管掺杂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银纳米线功能面料具有保温透气功能,同时还兼具防菌效果,并且面料还具有较强的吸汗及排汗功能,达到除臭清爽的效果,进一步防止滋生细菌。进一步防止滋生细菌。进一步防止滋生细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银纳米线功能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面料
,具体涉及一种银纳米线功能面料。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保暖效果较好的面料,其透气性一般较差,特别是在冬季,透气性差使得面料内容易滋生细菌,尤其是在进行一定的运动后,人体产生的汗液难以排出,被面料捂在内部,使得保暖性下降,并且湿润感让人体不适,而且还容易进一步滋生细菌。因此,目前传统的面料难以在拥有较好的保暖效果的同时,兼具防菌和排汗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开发一种保暖效果好,还具有防菌排汗功能的银纳米线功能面料。
[0004]本技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0005]银纳米线功能面料,包括内层,所述内层的外侧设有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外侧设有第二保温层,第二保温层为银纳米线掺杂层,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外侧设有支撑层,所述支撑层的外侧设有外层,其中,各相邻层之间还设有排汗层,所述排汗层为碳纳米管掺杂层。
[0006]可选的,所述内层为棉质层。
[0007]可选的,所述内层的厚度不超过0.1毫米。
[0008]可选的,所述第一保温层为嵌入了辐射型无机纳米粒子的透明杂化聚合物层。
[0009]可选的,所述无机纳米粒子为远红外陶瓷粉。
[0010]可选的,所述第二保温层中银纳米线的直径为10~80纳米,长度为1~5微米。
[0011]可选的,所述第二保温层中银纳米线占其重量的百分比为5%

15%,其余为棉纤维。
[0012]可选的,所述支撑层为衬布。
[0013]可选的,所述外层为抗菌复合无纺布。
[0014]可选的,相邻的两层之间通过点胶连接或缝线进行连接。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具有保温透气功能,同时还兼具防菌效果,并且面料还具有较强的吸汗及排汗功能,达到除臭清爽的效果,进一步防止滋生细菌。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实施例1结构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实施例2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0021]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限制。
[002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银纳米线功能面料,包括内层1,所述内层1的外侧设有第一保温层2,所述第一保温层2的外侧设有第二保温层3,第二保温层3为银纳米线掺杂层,所述第二保温层3的外侧设有支撑层4,所述支撑层4的外侧设有外层5,相邻的两面料层间还设有排汗层6,所述排汗层6为碳纳米管掺杂层。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银纳米线功能面料依次包括内层1、第一保温层2、第二保温层3、支撑层4以及外层5,各面料层之间可通过点胶连接,也可以通过缝线进行连接。
[0026]内层1为棉质层,其与人体直接接触,棉质层具有舒适性,所述内层1的厚度不超过0.1毫米,防止其过厚容纳过多汗液而与人体皮肤黏住。
[0027]第一保温层2为嵌入了辐射型无机纳米粒子的透明杂化聚合物层,可以吸收太阳及人体自身的热量并向人体辐射8

14μm的远红外线,且透明聚合物对人体热辐射线没有吸收或很少吸收,其中,无机纳米粒子为远红外陶瓷粉,具有很强的发射远红外线功能。
[0028]第二保温层3为银纳米线掺杂层,银纳米线掺杂层中银纳米线的直径为10~80纳米,长度为1~5微米,银纳米线掺杂层中银纳米线占其重量的百分比为5%

15%,其余为棉纤维。银纳米线掺杂层作为热反射层,具有反射人体热辐射线的功能,增强保暖效果,并且其还具有抗菌效果。
[0029]支撑层4为衬布,衬布是以机织物、针织物和非织造布为基布,采用(或不采用)热塑性高分子化合物,经过专门机械进行特殊整理加工,用于服装的内层1起到补强、挺括等作用的。
[0030]外层5为抗菌复合无纺布,具体为SMS无纺布,其无毒无味,高效隔菌,并能隔离存在液体内细菌及虫类的侵蚀,不霉蛀。
[0031]本实施例的面料具有保温透气功能,同时还兼具防菌效果。
[0032]实施例2
[0033]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相邻的两面料层之间设置排汗层6,所述排汗层6为碳纳米管掺杂层,其与相邻的面料层间通过缝线连接,碳纳米管的作用在于
通过管道的吸附作用加速汗液在面料层间的转移,使汗液快速排出挥发。本实施例使得面料具有较强的吸汗及排汗功能,达到除臭清爽的效果。
[0034]具体地,本实施例公开的银纳米线功能面料由内向外包括:依次包括内层1、排汗层6、第一保温层2、排汗层6、第二保温层3、排汗层6、支撑层4、排汗层6及外层5,
[0035]内层1为棉质层,其与人体直接接触,棉质层具有舒适性,所述内层1的厚度不超过0.1毫米,防止其过厚容纳过多汗液而与人体皮肤黏住。
[0036]第一保温层2为嵌入了辐射型无机纳米粒子的透明杂化聚合物层,可以吸收太阳及人体自身的热量并向人体辐射8

14μm的远红外线,且透明聚合物对人体热辐射线没有吸收或很少吸收,其中,无机纳米粒子为远红外陶瓷粉,具有很强的发射远红外线功能。
[0037]第二保温层3为银纳米线掺杂层,银纳米线掺杂层中银纳米线的直径为10~80纳米,长度为1~5微米,银纳米线掺杂层中银纳米线占其重量的百分比为5%

15%,其余为棉纤维。银纳米线掺杂层作为热反射层,具有反射人体热辐射线的功能,增强保暖效果,并且其还具有抗菌效果。
[0038]支撑层4为衬布,衬布是以机织物、针织物和非织造布为基布,采用(或不采用)热塑性高分子化合物,经过专门机械进行特殊整理加工,用于服装的内层1起到补强、挺括等作用的。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银纳米线功能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第一保温层,其设于内层外侧;第二保温层,其为银纳米线掺杂层,其设于第一保温层外侧;支撑层,其设于第二保温层外侧;外层,其设于支撑层外侧;其中,各相邻的层之间还设有排汗层,所述排汗层为碳纳米管掺杂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纳米线功能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为棉质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银纳米线功能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的厚度不超过0.1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纳米线功能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层为嵌入了辐射型无机纳米粒子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兵张露李青黄紫娟柴文波李壮曹天天段冬海蒋秀翔官伟波徐超武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