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字形顺坡气楼,包括有呈倒V型结构的屋顶板和屋顶梁架;屋顶板预设有第一通风口;还包括有气楼组件;气楼组件包括有呈倒V型结构的盖板、至少两个第一支撑柱和至少两个第二支撑柱;盖板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第二支撑柱,并且,盖板的前后两侧均向下弯折成第一挡板部;盖板的左右两侧均向下弯折成第二挡板部;盖板的左右两侧均与屋顶板形成第二通风口;通过三字形顺坡气楼改变现有厂房的设计,一个厂房用一个屋顶和一个气楼,减少跨与跨之间的天沟以及与天沟相连的排水管和排水沟;通过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中间横梁和中间连接架保证盖板的稳定性;通过第一挡板部、第二挡板部和第三挡板部遮挡雨水,避免雨水从第一通风口漏入室内。通风口漏入室内。通风口漏入室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字形顺坡气楼
[0001]本技术涉及气楼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三字形顺坡气楼。
技术介绍
[0002]一般,厂房常宽达几十米甚至一百多米,厂房由几个跨度组成,每跨十多米至三十多米。厂房通常会安装有气楼。气楼又名通风天窗,是借助换气稀释或通风排除等手段,控制空气污染物的传播与危害,实现室内室外空气环境质量保障的一种建筑通风换气设备。参照图1或图2,现有的厂房设计方法是,每跨都有一个屋顶,每一个屋顶的屋脊处设一个气楼,各跨之间在屋顶设天沟,但是,跨与跨之间的天沟,和与天沟相连的排水管、排水沟会造成较高的物料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字形顺坡气楼。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方案为一种三字形顺坡气楼,包括有呈倒V型结构的屋顶板和屋顶梁架,其中,所述屋顶板布置于所述屋顶梁架的上方;所述屋顶板预设有第一通风口,其中,所述第一通风口布置于所述屋顶板的中部;还包括有气楼组件,其中,所述气楼组件布置于所述第一通风口上;所述气楼组件包括有呈倒V型结构的盖板、至少两个第一支撑柱和至少两个第二支撑柱,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柱用以支撑所述盖板的中部;所述盖板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第二支撑柱,并且,所述盖板的前后两侧均向下弯折成第一挡板部;所述盖板的左右两侧分别沿所述第一通风口的左右两侧向外延伸,并且,所述盖板的左右两侧均向下弯折成第二挡板部;所述盖板的左右两侧均与所述屋顶板形成第二通风口。
[0005]进一步,还包括有至少两个呈L字型结构的导流板,其中,所述导流板布置于屋顶板,并且,所述第一挡板部向下延伸至所述导流板的上表面。
[0006]进一步,还包括有用以支撑所述屋顶梁架的若干个第三支撑柱。
[0007]进一步,所述盖板的前后两侧为盖板的高度较低的两侧。
[0008]进一步,所述气楼组件还包括有至少一个中间横梁,其中,每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之间通过所述中间横梁相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气楼组件还包括有至少一个中间连接架,其中,所述中间横梁和所述盖板之间通过所述中间连接架相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屋顶板的靠近第一通风口的位置向上弯折成第三挡板部。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三字形顺坡气楼改变现有厂房的设计方法,一个厂房仅用一个屋顶和一个气楼,减少跨与跨之间的天沟以及与天沟相连的排水管和排水沟;通过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中间横梁和中间连接架保证盖板的稳定性;通过第一挡板部、第二挡板部和第三挡板部遮挡雨水,避免雨水从第一通风口漏入室内。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现有厂房的气楼的正视图。
[0013]图2为现有厂房的气楼的俯视图。
[0014]图3为三字形顺坡气楼的正视图。
[0015]图4为三字形顺坡气楼的正剖面图。
[0016]图5为局部A图。
[0017]图6为三字形顺坡气楼的侧剖面图。
[0018]图7为三字形顺坡气楼的无气楼组件的俯视图。
[0019]图8为三字形顺坡气楼的有气楼组件的俯视图。
[0020]其中,11
‑
屋顶板,12
‑
屋顶梁架,13
‑
第三支撑柱,14
‑
第三挡板部,21
‑
盖板,22
‑
第一支撑柱,23
‑
第二支撑柱,24
‑
第一挡板部,25
‑
第二挡板部,26
‑
中间横梁,27
‑
中间连接架,31
‑
第一通风口,32
‑
第二通风口,4
‑
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地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全面。
[0022]参照图3至图8,在本实施例中,一种三字形顺坡气楼,包括有呈倒V型结构的屋顶板11、屋顶梁架12、一个中间横梁26、若干个第三支撑柱13、气楼组件和两个呈L字型结构的导流板4,其中,通过若干个第三支撑柱13支撑屋顶梁架12,具体地,每个第三支撑柱13的一端立于地面,每个第三支撑柱13的另一端连接于屋顶梁架12。屋顶板11布置于屋顶梁架12的上方。屋顶板11预设有第一通风口31,其中,第一通风口31布置至于屋顶板11的中部。气楼组件布置于第一通风口31的上方。两个呈L字型结构的导流板4布置于屋顶板11,并且,两个呈L字型结构的导流板4均靠近于第一通风口31。
[0023]在本实施例中,气楼组件包括有呈倒V型结构的盖板21、两个第一支撑柱22、两个第二支撑柱23、一个中间连接架27和一个中间横梁26,其中,两个第一支撑柱22用以支撑盖板21的中部,具体地,两个第一支撑柱22的一端均立于地面,两个第一支撑柱2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盖板21的中部。中间横梁26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一支撑柱22,并且,中间连接架27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中间横梁26和盖板21,令中间连接架27支撑盖板21,进一步保证盖板21的结构稳定。两个第二支撑柱23分别支撑盖板21的前后两侧,具体地,两个第二支撑柱23的一端均立于地面,两个第二支撑柱23的另一端分别与盖板21的前后两侧连接;盖板21的前后两侧为盖板21的高度较低的两侧。盖板21的前后两侧均向下弯折成第一挡板部24,其中,两个第一挡板部24分别向下延伸至两个导流板4的上表面,使得在下雨天时,滴落至盖板21的雨水沿盖板21的斜表面流至第一挡板部24,滴落至第一挡板部24的雨水经导流板4流至屋顶板11;通过第一挡板部24防止雨水从盖板21的前后两侧滴入第一通风口31,避免漏水。
[0024]参照图6,在本实施例中,盖板21的左右两侧分别沿第一通风口31的左右两侧向外延伸,并且,盖板21的左右两侧均与屋顶板11形成第二通风口32,使得室内的空气能依次经
第一通风口31和第二通风口32流至室外,而室外的空气从外围墙上的门窗或百叶窗流入室内,形成良好的空气循环,保证室内舒适。在本实施例中,盖板21的左右两侧均向下弯折成第二挡板部25,并且,屋顶板11的靠近第一通风口31的位置向上弯折成第三挡板部14,使得在下雨天时,通过第二挡板部25阻挡雨水滴入第二通风口32,以及,通过第三挡板部14阻挡雨水沿屋顶板11经第二通风口32流入第一通风口31,避免漏水。
[0025]以上所述之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出更多可能的变动和润饰,或修改均为本技术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字形顺坡气楼,包括有呈倒V型结构的屋顶板(11)和屋顶梁架(12),其中,所述屋顶板(11)布置于所述屋顶梁架(12)的上方;所述屋顶板(11)预设有第一通风口(31),其中,所述第一通风口(31)布置于所述屋顶板(11)的中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气楼组件,其中,所述气楼组件布置于所述第一通风口(31)上;所述气楼组件包括有呈倒V型结构的盖板(21)、至少两个第一支撑柱(22)和至少两个第二支撑柱(23),其中,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柱(22)用以支撑所述盖板(21)的中部;所述盖板(21)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第二支撑柱(23),并且,所述盖板(21)的前后两侧均向下弯折成第一挡板部(24);所述盖板(21)的左右两侧分别沿所述第一通风口(31)的左右两侧向外延伸,并且,所述盖板(21)的左右两侧均向下弯折成第二挡板部(25);所述盖板(21)的左右两侧均与所述屋顶板(11)形成第二通风口(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字形顺坡气楼,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明权,蔡培基,于知武,向长平,余芳晨,陈哲辉,肖红,陆蕴华,窦碧莹,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南海城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