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浇铸模具,包括底座、左模具、右模具和调节板,所述底座顶端插入有左模具和右模具,且左模具和右模具内部皆设置有调节板,所述底座和左模具通过四组连接结构相互连接,所述底座和左模具皆通过调节结构与调节板连接;通过设置的底座、左模具和连接结构等,有效避免了卡合结构在长时间使用后,卡块与卡槽之间可能会因磨损而无法紧密地贴合,导致浇铸液从模具中泄漏,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通过转动连接杆,使连接杆在转动杆的限制下插入限位槽内部,第二螺纹环对配合连接杆对底座和左模具的位置进行限制,从而达到对底座和左模具进行固定的目的,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浇铸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浇铸模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浇铸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浇铸方法是一种将金属熔化成液态状,采用范模浇铸而制成器物的方法,它是最早的金属加工方法之一,随着成型技术的发展,聚合物溶液、分散体和熔体也可用于浇铸成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一般会使用建筑工程用浇铸模具,现有的建筑工程用浇铸模具基本上已经能够满足日常的使用需求,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0003]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现有的建筑工程用浇铸模具一般是使用两组模具进行浇铸的,通过使用卡合结构,使两组模具能够连接在一起,但是卡合结构在长时间使用后,卡块与卡槽之间可能会因磨损而无法紧密地贴合,导致浇铸液从模具中泄漏,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装置的安全性不强,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工程用浇铸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浇铸模具,通过设置的底座、左模具和连接结构等,使底座和左模具能够通过四组连接结构连接一起,避免了卡合结构在长时间使用后,卡块与卡槽之间可能会因磨损而无法紧密地贴合,导致浇铸液从模具中泄漏,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浇铸模具,包括底座、左模具、右模具和调节板,所述底座顶端插入有左模具和右模具,且左模具和右模具内部皆设置有调节板,所述底座和左模具通过四组连接结构相互连接,所述底座和左模具皆通过调节结构与调节板连接。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右模具两侧外壁上的两组转动槽、贯穿转动槽表面的转动杆、套设在转动杆下端的第一螺纹环、套设在转动杆中部的转动环、设置在转动环左侧表面上的连接杆、套设在连接杆表面上的第二螺纹环和设置在左模具两侧外壁上的两组限位槽;
[0007]所述转动杆和连接杆表面皆设置为外螺纹,所述第一螺纹环和第二螺纹环内部皆分别设置有与转动杆和连接杆相互啮合的内螺纹,所述第一螺纹环顶端皆贴合在转动槽底端表面上,所述第二螺纹环右侧表面皆贴合在限位槽左侧表面上,且限位槽内部皆插入有连接杆。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杆皆设置为圆柱形,所述转动环中部皆开设有与转动杆相互配合的通孔。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螺纹环和第二螺纹环皆设置为六角螺母。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设置在左模具和右模具顶端表面上的两组滑槽、内嵌在滑槽内部的滑块、贯穿滑块两侧表面的限位杆、贯穿滑块中
部的螺纹杆和设置在滑块底端的滑杆,所述滑杆底端皆设置有调节板;
[0011]所述滑块内部皆设置有与螺纹杆表面设置的外螺纹啮合的内螺纹,所述螺纹杆的内侧一端皆转动连接在滑槽内壁表面上,所述螺纹杆的外侧一端皆贯穿滑槽外侧表面,且滑槽底端表面皆贯穿有滑杆。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杆皆设置为圆柱形,所述滑块表面皆开设有两组与限位杆相互配合的通孔。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杆皆设置为圆柱形,所述滑槽底端皆开设有与滑杆相互配合的直槽孔。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5]1、通过设置的底座、左模具和连接结构等,有效避免了卡合结构在长时间使用后,卡块与卡槽之间可能会因磨损而无法紧密地贴合,导致浇铸液从模具中泄漏,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通过转动连接杆,使连接杆在转动杆的限制下插入限位槽内部,再转动第二螺纹环,使第二螺纹环对配合连接杆对底座和左模具的位置进行限制,从而达到对底座和左模具进行固定的目的,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0016]2、通过设置的调节板和调节结构等,有效避免了无法对浇铸的成品的大小进行调整的问题,通过转动螺纹杆,使螺纹杆带动滑块在滑槽内部移动,滑块带动滑杆移动,使滑杆带动调节板贴合底座和左模具内壁移动,从而达到调节装置内壁的大小的目的,提高了装置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的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1、底座;2、左模具;3、右模具;4、调节板;5、连接结构;51、转动槽;52、转动杆;53、第一螺纹环;54、转动环;55、连接杆;56、限位槽;57、第二螺纹环;6、调节结构;61、滑槽;62、滑块;63、限位杆;64、螺纹杆;65、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5]实施例:
[0026]请参阅图1
‑
图6,一种建筑工程用浇铸模具,包括底座1、左模具2、右模具3和调节
板4,底座1顶端插入有左模具2和右模具3,且左模具2和右模具3内部皆设置有调节板4,底座1和左模具2通过四组连接结构5相互连接,底座1和左模具2皆通过调节结构6与调节板4连接。
[0027]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结构5包括设置在右模具3两侧外壁上的两组转动槽51、贯穿转动槽51表面的转动杆52、套设在转动杆52下端的第一螺纹环53、套设在转动杆52中部的转动环54、设置在转动环54左侧表面上的连接杆55、套设在连接杆55表面上的第二螺纹环57和设置在左模具2两侧外壁上的两组限位槽56;
[0028]转动杆52和连接杆55表面皆设置为外螺纹,第一螺纹环53和第二螺纹环57内部皆分别设置有与转动杆52和连接杆55相互啮合的内螺纹,第一螺纹环53顶端皆贴合在转动槽51底端表面上,第二螺纹环57右侧表面皆贴合在限位槽56左侧表面上,且限位槽56内部皆插入有连接杆55;
[0029]当需要使用连接结构5时,通过移动连接杆55,使连接杆55带动转动环54插入转动槽51内部,再移动转动杆52,使转动杆52贯穿转动槽51和转动环54,再转动第一螺纹环53,使第一螺纹环53对转动杆52的位置进行限制,再转动连接杆55,使连接杆55带动转动环54在转动杆52表面转动,连接杆55插入限位槽56内部,再转动第二螺纹环57,使第二螺纹环57右侧表面贴合在限位槽56左侧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浇铸模具,包括底座(1)、左模具(2)、右模具(3)和调节板(4),所述底座(1)顶端插入有左模具(2)和右模具(3),且左模具(2)和右模具(3)内部皆设置有调节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和左模具(2)通过四组连接结构(5)相互连接,所述底座(1)和左模具(2)皆通过调节结构(6)与调节板(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浇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5)包括设置在右模具(3)两侧外壁上的两组转动槽(51)、贯穿转动槽(51)表面的转动杆(52)、套设在转动杆(52)下端的第一螺纹环(53)、套设在转动杆(52)中部的转动环(54)、设置在转动环(54)左侧表面上的连接杆(55)、套设在连接杆(55)表面上的第二螺纹环(57)和设置在左模具(2)两侧外壁上的两组限位槽(56);所述转动杆(52)和连接杆(55)表面皆设置为外螺纹,所述第一螺纹环(53)和第二螺纹环(57)内部皆分别设置有与转动杆(52)和连接杆(55)相互啮合的内螺纹,所述第一螺纹环(53)顶端皆贴合在转动槽(51)底端表面上,所述第二螺纹环(57)右侧表面皆贴合在限位槽(56)左侧表面上,且限位槽(56)内部皆插入有连接杆(5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浇铸模具,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宝玉,王帅,仇玉杰,安会朋,
申请(专利权)人:安会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