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群飞逃检测报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69570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蜂群飞逃检测报警系统,包括蜂箱箱体及位于箱体内两端架于箱体上的巢框,位于蜂巢中部巢框之间的蜂路上设置有红外发射器,箱体内固定有对应红外发射器的红外接收器,所述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与位于箱体内或箱体外部的单片机连接,所述单片机还连接有报警器及供电电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箱体的巢框中部间隙感应蜜蜂的情况从而确定感应蜜蜂是否逃群,从而第一时间通过发出预警通知作物种植户或是蜂群管理人员,以利于管理人员补充备用蜂群,避免因蜂群飞逃而产生经济损失。失。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蜂群飞逃检测报警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蜂群飞逃检测报警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农作物中大约75%需要通过昆虫授粉。通过昆虫授粉植物实现了异化授粉,发挥了杂交优势,使其后代更具生命力。蜜蜂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授粉昆虫,相较于自然界野生的授粉昆虫,蜜蜂授粉具有受到外界干扰较小,种群大小波动小,种群数量多、可人为干预等诸多优势。
[0003]近年来随着农业尤其是设施农业的发展,蜜蜂授粉对农作物增质、增产的效果愈发凸显,农作物对蜜蜂授粉的需求也在逐年递增。
[0004]逃群,是蜜蜂逃离原群另择新居的一种生物学习现象,蜂群逃离原群后,找到一个更加适合生存的场所,使其得以顺利的繁衍下去。在自然状态下,逃群是蜂群更好地适应自然的一种生物学习性。
[0005]在养蜂生产中也常常因管理不善,或是其他因素导致蜂群逃群现象的发生。蜂群的飞逃会给养蜂生产带来较大损失。尤其是在蜜蜂授粉期间,若蜂群逃逸,会导致作物授粉失败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
[0006]作物授粉时养蜂者将蜂群租或是卖给作物种植户,作物种植者大多不懂的蜂群管理,对蜂群有一定的惧怕;作物授粉时,每亩作物只配备1—2群蜜蜂,蜂群分布十分分散,养蜂者难以及时管理;此外,蜜蜂授粉时尤其是在设施大棚内授粉时,往往蜂群生存环境不良,易导致蜂群的飞逃。蜂群飞逃后,作物没有足够的昆虫为其授粉,也无人工授粉,这势必导致作物大量减产,对于设施内种植的作物影响尤为严重,这给作物种植户带来了巨额经济损失。
[0007]如何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的蜂群飞逃,并及时补充备用蜂群,对于蜜蜂授粉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作物授粉时养蜂者管理经验不足无法及时了解蜂群飞逃情况而导致经济损失。
[0009]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是:蜂群飞逃检测报警系统,包括蜂箱箱体及位于箱体内两端架于箱体上的巢框,位于蜂巢中部巢框之间的蜂路上设置有红外发射器,箱体内固定有对应红外发射器的红外接收器,所述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与位于箱体内或箱体外部的单片机连接,所述单片机还连接有报警器及供电电池。
[0010]进一步的,相邻巢框上扣有槽状定位片,所述槽状定位片的中部固定有红外发射器,所述红外接收器固定于箱底。
[0011]进一步的,所述蜂箱内壁两侧均固定有中部凸起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中部凸出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固定槽,所述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侧部延伸有定位片,所述定位
片与固定槽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巢框具有多个,所述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位于多个巢框中部的间隙。
[0013]进一步的,所述单片机还连接有GSM远程模块。
[0014]进一步的,所述蜂箱的箱体内壁固定有导线扣。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箱体的巢框中部设置红外发射与接收装置感应巢脾之间蜜蜂的存留情况,从而确定感应蜜蜂是否逃群,从而第一时间通过发出预警通知作物种植户或是蜂群管理人员,以利于管理人员补充备用蜂群,避免因蜂群飞逃而产生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布局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布局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导向板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00

箱体,101

盒体,10

巢框,210

红外发射器,220

红外接收器,310

槽状定位片,40

导向板,410

固定槽,230

定位片,50

导线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3]蜂群飞逃检测报警系统,包括蜂箱箱体100及位于箱体100内两端架于箱体上的巢框10,一般的箱体100内排布设有多个巢框10,相邻的巢框之间留有以供蜜蜂通行的区域,根据蜜蜂的习性,若蜜蜂逃群则蜂箱内巢框间隙之间则不会有穿行的蜜蜂。
[0024]位于蜂巢中部巢框10之间的蜂路上设置有红外发射器210,箱体内固定有对应红外发射器具有红外接收器220,所述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与位于箱体内或箱体外部的单片机连接,所述单片机还连接有报警器及供电电池。
[0025]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相邻巢框上扣有槽状定位片310,所述槽状定位片的中部固定有红外发射器210,所述红外接收器固定于箱底。
[0026]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配合形成红外光栅,也可以采用市售小型的红外光栅直接应用,也可以采用51单片机进行组配,供电电池可采用锂电池即可,报警器在红外发射器210长时间被红外接收器接收时则表面蜂箱内部有蜜蜂出逃的可能,从而进行报警提示。
[0027]本实施例中,采用槽状定位片310进行固定能够沿着巢框的长度方向进行调节使用方便,通常风险的巢框也采用木质进行之中,槽状定位片310也可以在调节后通过贯穿的螺丝锁固在巢框顶部。
[0028]报警器及供电电池可以置于一盒体101内,一般蜂箱内的巢框不会占满整个箱体,盒体101可以直接固定在箱体的内壁上,当然在做好防水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在箱体的外部。
[0029]实施例二,如图3~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蜂箱内壁两侧均固定有中部凸起的导
向板40,所述导向板中部凸出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固定槽410,所述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侧部延伸有定位片230,所述定位片与固定槽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30]实际应用中,所述巢框10具有多个,所述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位于多个巢框中部的间隙。
[0031]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板40布设在巢框两端所在的箱体内壁上,通过导向板40的上的固定槽410与定位片上的螺栓进行固定。
[0032]实施例三,为了方便将信号反馈至操作人员,所述单片机还连接有GSM远程模块,可以将信息通过远程短信通知给操作人员。
[003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布线紧贴蜂箱内壁,所述蜂箱的箱体内壁固定有限位导线的环形导线扣50,导线穿过导线扣50的中部与单片机电路连接。
[0034]本技术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 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 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 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蜂群飞逃检测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蜂箱箱体及位于箱体内两端架于箱体上的巢框,位于蜂巢中部巢框之间的蜂路上设置有红外发射器,箱体内固定有对应红外发射器的红外接收器,所述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与位于箱体内或箱体外部的单片机连接,所述单片机还连接有报警器及供电电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群飞逃检测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巢框上扣有槽状定位片,所述槽状定位片的中部固定有红外发射器,所述红外接收器固定于箱底。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群飞逃检测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箱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中民冯豪陈大福郭睿周冰峰徐新建周姝婧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农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