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氧气枕用氧气管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9383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氧气枕用氧气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三通结构和连接三通结构与氧气枕的连接管,三通结构包括进气支管、出气支管、连接支管,进气支管的一端、出气支管的一端、连接支管的一端相互连通,进气支管的另一端和出气支管的另一端上均设有用于连接不同大小充氧设备接头和氧气导管接头的变径防滑嘴,连接支管的另一端与连接管的一端接通;进气支管上设有防止气体从进气支管上靠近变径防滑嘴的端口出来的控制阀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氧气枕用氧气管连接结构,无需频繁拆装氧气导管,省时省力,便于调节气流大小,适用于不同口径大小的气管,密封性好,通用性强,给病人抢救节约时间。给病人抢救节约时间。给病人抢救节约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氧气枕用氧气管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氧气枕用氧气管连接结构,属于医疗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氧气枕主要用于家庭氧疗、危重或转移途中病人的供氧,由于具有轻便、易携带的特点,目前应用比较广泛。
[0003]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氧气枕上的气管具有双重作用,即在充氧时需要与充氧设备连接充氧,吸氧时需要与氧气导管连接供氧,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就需要重复拆装;另外,目前使用的充氧设备和氧气导管接头大小不一,氧气枕上的气管连接处材质较硬,与充氧设备的连接头、氧气导管均不配套,连接不便,需要借助玻璃管将两者连通,不仅连接麻烦,而且玻璃管易破碎,给使用者带来许多不便;通过充氧设备对氧气枕充氧气时费时费力,使用不方便;增加科室成本,在危重病人需要转运时延误病人抢救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得氧气枕上的气管连接不同大小的充氧设备和氧气导管接头,且在不用插拔氧气枕上的气管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氧气枕在充氧和吸氧之间的切换。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氧气枕用氧气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三通结构和连接三通结构与氧气枕的连接管,三通结构包括进气支管、出气支管、连接支管,进气支管的一端、出气支管的一端、连接支管的一端相互连通,进气支管的另一端和出气支管的另一端上均设有用于连接不同大小充氧设备接头和氧气导管接头的变径防滑嘴,连接支管的另一端与连接管的一端接通;进气支管上设有防止气体从进气支管上靠近变径防滑嘴的端口出来的控制阀装置。
[0006]优选地,所述的控制阀装置为单向阀装置;单向阀装置包括壳体和气阻球,壳体为圆台形中空腔体结构,壳体的顶部设有顶部气孔,壳体的底部设有限位孔和多个底部气孔,气阻球可移动设于壳体内;限位孔、顶部气孔和底部气孔的直径均小于气阻球的直径;当气阻球移动至壳体顶部时,气阻球与壳体密封连接,顶部气孔与壳体底部之间的通道关闭;当气阻球离开壳体顶部时,顶部气孔与壳体底部之间的通道打开。
[0007]优选地,所述的单向阀装置还包括磁体环,磁体环设于壳体内壁上靠近顶部气孔的一侧;气阻球为磁性气阻球或能被磁性吸附的铁质气阻球;当气阻球移动至壳体顶部时,气阻球吸附于壳体内壁的磁体环上,并与磁体环密封连接,顶部气孔与壳体底部之间的通道关闭;当气阻球离开磁体环时,顶部气孔与壳体底部之间的通道打开。
[0008]优选地,所述的气阻球的外侧包裹有气密层。
[0009]优选地,所述的多个底部气孔均布于限位孔的周围;限位孔设于顶部气孔的正下方。
[0010]优选地,所述的控制阀装置为手动控制开关或单向阀门。
[0011]优选地,所述的变径防滑嘴包括直径渐变的锥形管和多个倒刺环,出气支管和进气支管分别与锥形管底部直径较大的一端固接,多个倒刺环等间距排列设于锥形管的外壁上。
[0012]优选地,所述的倒刺环的材质为橡胶。
[0013]优选地,所述的连接管上设有流量调节阀。
[0014]优选地,所述的连接管上设有与变径防滑嘴相配合使用的防漏塞。
[001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氧气枕用氧气管连接结构,无需频繁拆装氧气导管,省时省力,便于调节气流大小,适用于不同口径大小的气管,密封性好,通用性强,给病人抢救节约时间。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使用了三通结构,进气支管和出气支管分别连接充氧设备和氧气导管,充气和使用无需频繁拆装氧气导管,省时省力,还可以在给氧气枕充氧的同时进行吸氧,给病人抢救节约时间;
[0018]2.本技术的单向阀装置具有气体单向流动的功能,充气时,气体顶开与磁体环吸附的气阻球,单向阀装置开启,气体依次通过顶部气孔和底部气孔进入三通结构,到达氧气枕内;充气结束后,在装置内压强以及气阻球与磁体环的磁力作用下,气阻球与磁体环紧密吸附,达到密封作用,单向阀装置关闭;操作方便,气密层为橡胶材质,气密性好;
[0019]3.本技术的进气支管和出气支管上分别安装有变径防滑嘴,变径防滑嘴直径渐变,适用于不同口径大小的气管,橡胶材质的倒刺环,密封性强、防滑性好,方便不同充氧设备和氧气导管的连接使用,连接稳固,不漏气,通用性强;4.本技术可使用流量调节阀调节气流大小。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一种氧气枕用氧气管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A位置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2]图3为一种氧气枕用氧气管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0023]图4为图3中B位置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4]图5为单向阀装置充气时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0025]图6为单向阀装置的仰视图;
[0026]图7为一种氧气枕用氧气管连接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002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氧气枕用氧气管连接结构,如图1和图3所示,其包括三通结构1和连接管3,三通结构1与连接管3接通;三通结构1包括进气支管4、出气支管5、连接支管6、变径防滑嘴7和使气体单向流动的单向阀装置8,进气支管4、出气支管5和连接支管6三者的一端互相连通;连接支管6与连接管3的一端固定连接并接通,变径防滑嘴7分别固接设于进气支管4、出气支管5上远离连接支管6的一端,单向阀装置8固接设于进气支管4内。
[0029]连接管3上设有流量调节阀19;使用时可通过流量调节阀19调节气流大小。连接管
3的侧面通过连接线与防漏塞20连接,防漏塞20与变径防滑嘴7相配合使用,防漏塞20的材质为橡胶。
[0030]如图4至图6所示,单向阀装置8包括壳体10、磁体环11和气阻球12,壳体10呈圆台形中空腔体设置,壳体10顶部开设有顶部气孔13,壳体10底部开设有限位孔14和若干周向设置的底部气孔15,气阻球12可移动设于壳体10内,磁体环11固接设于壳体10内壁上靠近顶部气孔13的一侧。气阻球12为磁性气阻球或能被磁性吸附的铁质气阻球。限位孔14、顶部气孔13和底部气孔15的直径均小于气阻球12的直径,以限制气阻球12在壳体10内部。气阻球12、磁体环11的材质为永磁体。气阻球12外包裹设有气密层16,气密层16的材质为橡胶,橡胶具有良好的气密性。
[0031]充气时,氧气顶开与磁体环11吸附的气阻球12,单向阀装置8开启,气体依次通过顶部气孔13和底部气孔15进入三通结构1,到达氧气枕2内;充气结束后,在装置内压强以及气阻球12与磁体环11的磁力作用下,气阻球12移动至壳体10顶部,与磁体环11紧密吸附,达到密封作用,单向阀装置8关闭。
[0032]其中,单向阀装置8还可以用其他手动控制开关或常规的单向阀门来代替。
[0033]如图2所示,变径防滑嘴7包括直径渐变的锥形管17和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氧气枕用氧气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三通结构(1)和连接三通结构(1)与氧气枕(2)的连接管(3),三通结构(1)包括进气支管(4)、出气支管(5)、连接支管(6),进气支管(4)的一端、出气支管(5)的一端、连接支管(6)的一端相互连通,进气支管(4)的另一端和出气支管(5)的另一端上均设有用于连接不同大小充氧设备接头和氧气导管接头的变径防滑嘴(7),连接支管(6)的另一端与连接管(3)的一端接通;进气支管(4)上设有防止气体从进气支管(4)上靠近变径防滑嘴(7)的端口出来的控制阀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气枕用氧气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阀装置为单向阀装置(8);单向阀装置(8)包括壳体(10)和气阻球(12),壳体(10)为圆台形中空腔体结构,壳体(10)的顶部设有顶部气孔(13),壳体(10)的底部设有限位孔(14)和多个底部气孔(15),气阻球(12)可移动设于壳体(10)内;限位孔(14)、顶部气孔(13)和底部气孔(15)的直径均小于气阻球(12)的直径;当气阻球(12)移动至壳体(10)顶部时,气阻球(12)与壳体(10)密封连接,顶部气孔(13)与壳体(10)底部之间的通道关闭;当气阻球(12)离开壳体(10)顶部时,顶部气孔(13)与壳体(10)底部之间的通道打开。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氧气枕用氧气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阀装置(8)还包括磁体环(11),磁体环(11)设于壳体(10)内壁上靠近顶部气孔(13)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艳魏黎顾璘翌沈韵潘慧莉周青潘亭朱璐瑶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