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向避让的零重力座椅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9003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向避让的零重力座椅骨架,包括座框和靠背骨架,座框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座框第一边板和座框第二边板,靠背骨架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靠背第一边板和靠背第二边板,其中靠背第一边板与座框第一边板通过第一调角器转动连接,靠背第二边板与座框第二边板通过第二调角器转动连接,靠背第一边板的下部相对其上部向靠背第二边板的方向偏移,座框第一边板的后部相对其前部向座框第二边板的方向偏移,靠背第一边板的下部与座框第一边板的后部之间连接有第一调角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侧向避让结构,允许座椅能够在前后方向大幅度滑动以及靠背的大角度后仰调节,在有限空间内保留了座椅的多向调节功能。的多向调节功能。的多向调节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侧向避让的零重力座椅骨架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座椅
,具体涉及一种侧向避让的零重力座椅骨架。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座椅的滑动调节功能是高端座椅的标准配置,该功能能够允许乘员按照自身需求,灵活调节座椅的前后和/或左右位置,从而获得最佳舒适性。部分车型的中排独立座椅设计有较长的滑轨,因此中排座椅前后可滑动距离较大,座椅靠背向后放倒后,乘员能获得较大的乘坐空间。然而,某些车型的轮毂区域靠近座椅外侧,导致中排座椅前后长距离滑动时座椅外侧可能与同侧轮毂包发生干涉,这就限制了汽车座椅的前后滑动调节距离,进一步丰富座椅的调节功能则变的困难。若整体缩小座椅尺寸,则导致舒适性极大地降低。因此必须改进座椅结构设计,在尽可能减少因为座椅尺寸引起的舒适性丧失的前提下,在有限空间内实现汽车座椅的前后长距离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侧向避让的零重力座椅骨架。
[0004]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侧向避让的零重力座椅骨架,包括座框和靠背骨架,所述座框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座框第一边板和座框第二边板,所述靠背骨架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靠背第一边板和靠背第二边板,其中所述靠背第一边板与所述座框第一边板通过第一调角器转动连接,所述靠背第二边板与所述座框第二边板通过第二调角器转动连接,其关键在于,
[0006]所述靠背第一边板的下部相对其上部向所述靠背第二边板的方向偏移,所述座框第一边板的后部相对其前部向所述座框第二边板的方向偏移,所述靠背第一边板的下部与所述座框第一边板的后部之间连接有所述第一调角器。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对座椅一侧的靠背骨架与座框骨架连接处进行内收设计,实现侧向避让,从而允许座椅能够在前后方向大幅度滑动以及靠背的大角度后仰调节,而不与车身侧围结构发生干涉,在有限空间内保留了座椅的多向调节功能。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下联板加强板;
[0009]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为图2的俯视图;
[0011]图4为图2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5为图2的左视图,图中示出了下联板加强板;
[0013]图6为靠背第一边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7为调角器下联板与座框第一边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5]图8为图7的C

C剖视图;
[0016]图9为座框第一边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10为图9的仰视图;
[0018]图11为图9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12为滑轨座的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13为滑轨座的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14为座椅侧滑避让地板凸起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3]一种侧向避让的零重力座椅骨架,包括座框和靠背骨架,所述座框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座框第一边板100和座框第二边板200,二者前端之间连接有座框前横杆和座盆,二者后端之间连接有座框后横管300。述靠背骨架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靠背第一边板400和靠背第二边板600,二者上端之间连接有水平设置的靠背上横管500。
[0024]其中所述靠背第一边板400与所述座框第一边板100通过第一调角器转动连接,所述靠背第二边板600与所述座框第二边板200通过第二调角器转动连接。结合图1~3可以看到,所述靠背第一边板400的下部相对其上部向所述靠背第二边板600的方向偏移,所述座框第一边板100的后部相对其前部向所述座框第二边板200的方向偏移,所述靠背第一边板400的下部与所述座框第一边板100的后部之间连接有所述第一调角器。
[0025]靠背第一边板400的下部偏移以及座框第一边板100的后部偏移的结果是,靠背第一边板400下部、座框第一边板100后部以及第一调角器到座椅中间平面的距离小于另一侧的靠背第二边板600下部、座框第二边板200以及第二调角器到座椅中间平面的距离。座椅中间平面是指经过座椅靠背上横管500与座框前横杆中心且与其垂直的平面。由于常规座椅骨架为保证舒适性,座框后部的宽度不小于其前部宽度,靠背下部的宽度与座框后部宽度相适应,并且座框边板与靠背边板之间还连接有调角器,因此调角器所在位置的座椅骨架宽度为整个座椅骨架的最宽处。采用本技术的这种结构设计,座椅骨架的单侧最宽处内收,可以实现座椅骨架的侧向避让。座椅骨架侧向避让结构位于座椅的外侧,从而避免前后活动时与座椅轮毂包出现干涉。
[0026]如图1、2和6所示,所述靠背第一边板400包括边板上部和偏移部710,该偏移部710的上端与所述边板上部固定连接,该偏移部710相对所述边板上部向所述靠背第二边板600的方向偏移,所述边板上部下方正对所述偏移部710的空间形成侧向避让区401。
[0027]如图6,所述偏移部710包括所述第一调角器的调角器上联板711,该调角器上联板711下端外侧连接调角器核心件730,该调角器核心件730位于所述侧向避让区401内,所述第一调角器的调角器下联板720位于所述调角器核心件730外侧。
[0028]结合图3和9可以看到,,所述座框第一边板100包括由前到后依次相连的前段101、中段102和后段103,所述前段101、中段102和后段103均位于竖直平面内。所述后段103位于所述前段101的内侧,所述中段102从前到后逐渐向内偏移,连接在所述前段101和后段103之间,所述后段103与所述调角器下联板720下端连接。调角器下联板720的外侧不超出座框第一边板100的外侧面。
[0029]所述靠背第二边板600的下端成型有核心件安装区601,该核心件安装区601水平正对所述调角器上联板711下端,靠背第二边板600的下部充当该侧调角器的上联板。所述调角器上联板711下端与所述靠背第二边板600下端之间连接有靠背下横板。
[0030]如图6所示,所述调角器上联板711呈条状,所述调角器上联板711上端贴靠所述边板上部的内侧,所述调角器上联板711的中部向内侧弯曲以使其下部相对于其上部向内侧偏移。调角器下联板720也呈条状,调角器下联板720从上向下延伸的同时向前延伸,所述调角器下联板720的中部向内侧弯曲,以使其下部相对其上部向内偏移并贴靠所述后段103。
[0031]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调角器上联板711的下部与调角器下联板720的上部之间的间距足够大,使得具有一定厚度的调角器核心件730能够正常安装在二者之间,但不会占用较多侧向空间。
[0032]为了控制调角器的整体厚度,采用单层板件通过钣金加工成型出调角器上联板711和调角器下联板720,为保证强度:如图6,所述调角器上联板711的后边缘一体成型有上联板翻边712,调角器上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向避让的零重力座椅骨架,包括座框和靠背骨架,所述座框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座框第一边板(100)和座框第二边板(200),所述靠背骨架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靠背第一边板(400)和靠背第二边板(600),其中所述靠背第一边板(400)与所述座框第一边板(100)通过第一调角器转动连接,所述靠背第二边板(600)与所述座框第二边板(200)通过第二调角器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第一边板(400)的下部相对其上部向所述靠背第二边板(600)的方向偏移,所述座框第一边板(100)的后部相对其前部向所述座框第二边板(200)的方向偏移,所述靠背第一边板(400)的下部与所述座框第一边板(100)的后部之间连接有所述第一调角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向避让的零重力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第一边板(400)包括边板上部和偏移部(710),该偏移部(710)的上端与所述边板上部固定连接,该偏移部(710)相对所述边板上部向所述靠背第二边板(600)的方向偏移,所述边板上部下方正对所述偏移部(710)的空间形成侧向避让区(401);所述偏移部(710)包括所述第一调角器的调角器上联板(711),该调角器上联板(711)下端外侧连接调角器核心件,该调角器核心件位于所述侧向避让区(401)内,所述第一调角器的调角器下联板(720)位于所述调角器核心件外侧;所述座框第一边板(100)包括由前到后依次相连的前段(101)、中段(102)和后段(103),所述前段(101)、中段(102)和后段(103)均位于竖直平面内;所述后段(103)位于所述前段(101)的内侧,所述中段(102)从前到后逐渐向内偏移,连接在所述前段(101)和后段(103)之间,所述后段(103)与所述调角器下联板(720)下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向避让的零重力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第二边板(600)的下端成型有核心件安装区(610),该核心件安装区(610)水平正对所述调角器上联板(711)下端;所述调角器上联板(711)下端与所述靠背第二边板(600)下端之间连接有靠背下横板;所述调角器下联板(720)从上向下延伸的同时向前延伸,所述调角器下联板(720)的中部向内侧弯曲,以使其下部相对其上部向内偏移并贴靠所述后段(10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向避让的零重力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角器上联板(711)呈条状,所述调角器上联板(711)上端贴靠所述边板上部的内侧,所述调角器上联板(711)的中部向内侧弯曲以使其下部相对于其上部向内侧偏移;所述调角器上联板(711)的后边缘一体成型有上联板翻边(712);所述调角器上联板(711)的内侧贴设有上联板加强板(713),该上联板加强板(713)自所述调角器上联板(711)的上部延伸至其下部,该上联板加强板(713)上竖向成型有加强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向避让的零重力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德学杨双华李波涛张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