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机双离合混动动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8425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混合动力车领域,且公开了双电机双离合混动动力装置,其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方设置有两个相对称并呈水平方向的承重杆,两个所述承重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与底盘顶部沿竖直方向弹性连接的支杆一,所述承重杆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并呈竖直方向的支杆二,两个所述支杆二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呈左右轴向的固定轴,两个所述固定轴相互靠近的一侧均沿水平方向弹性连接有弧形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弧形板和支杆一的设置,电机在运作时产生震动时,能够在两个弧形板之间进行一定的水平方向活动,同时可以在底盘上进行一定的竖直方向活动,使双电机的震动能够得到很好的缓冲,起到对底盘及汽车整体进行减震的效果。起到对底盘及汽车整体进行减震的效果。起到对底盘及汽车整体进行减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电机双离合混动动力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混合动力车领域,具体为双电机双离合混动动力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动车(EV)、混合动力车(H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领域内,已有很多可行的能够实现多种工作模式的动力系统(或动力总成)。例如,仅在HEV领域内,HEV动力系统可以被构造用于实现串联、并联、串并联的工作模式。另外,这些模式中有一些可以被构造为根据不同的策略例如电量保持、电量消耗等来工作。
[0003]目前,混合动力车许多采用双电机双离合的混合动力结构,此种系统结构提供控制系统很大的运用空间来满足经济性和动力性的需求,但由于电机数量增加,其在工作时相比于单电机结构产生的震动也更明显,安装在传统的汽车底盘上容易使得电机上的零件松动,长期受震力的影响,会缩短其使用寿命,同时还会伴有噪音,影响汽车内部的舒适度,因此设计双电机双离合混动动力装置来解决这种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双电机双离合混动动力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双电机双离合混动动力装置,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方设置有两个相对称并呈水平方向的承重杆,两个所述承重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与底盘顶部沿竖直方向弹性连接的支杆一,所述承重杆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并呈竖直方向的支杆二,两个所述支杆二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呈左右轴向的固定轴,两个所述固定轴相互靠近的一侧均沿水平方向弹性连接有弧形板,且两个所述弧形板的内周侧分别抵触在汽车电机的两侧,所述承重杆上设置有用于使两个支杆二进行相向或相反移动的移动组件。
[0006]进一步的,所述底盘的顶部设置有两组壳体,每组所述壳体包括四个呈矩形阵列分布并与支杆一相对应的壳体,每个所述壳体均为柱型且周向表面沿其高度方向开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滑槽,每个所述支杆一远离承重杆的一端分别插接在对应滑槽内并形成有插接在壳体内且呈柱型的滑块,所述壳体内插设有位于壳体内壁底面与滑块之间的弹簧一,弹簧一能够通过自身的弹性作用将滑块向上顶升,并通过其自身弹性对震动进行缓冲。
[0007]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活动插接有呈竖直轴向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位于壳体内的一端通过螺纹穿插在滑块上并固定连接有调节板,且所述弹簧一的顶端抵触在调节板的底面,所述螺纹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壳体正上方的把手,使得弹簧一的弹性能够根据需求进行调整,便于将弹簧一调节到合适的减震强度。
[0008]进一步的,所述承重杆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行程槽,且两个所述支杆二的底部均插接在行程槽内,使得支杆二能够在承重杆上进行滑动。
[0009]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行程槽内并呈左右轴向的转动
杆,所述转动杆的周向表面两侧分别开设有正旋螺纹与反旋螺纹,且所述转动杆的两侧分别通过螺纹的配合穿插连接在两个支杆二上,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贯穿承重杆并固定连接有六角块,两个支杆二会随着转动杆的转动进行相向或相反的移动,使得两个弧形板能够进行相应的移动,从而夹紧或松离汽车电机。
[0010]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弧形板的外周侧均固定连接有呈左右轴向的套筒,两个所述固定轴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滑动插接在对应套筒内并形成有用于阻挡固定轴滑出套筒内的限位块,所述套筒内插接有弹簧二,所述弹簧二的一端抵触在弧形板外周侧,所述弹簧二的另一端抵触在限位块上,弹簧二能够根据自身的弹性作用进行相应伸缩从而起到减震的目的。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通过弧形板和支杆一的设置,电机在运作时产生震动时,由于弧形板与固定轴之间是弹性连接,使电机能够在两个弧形板之间进行一定的水平方向活动,同时,由于承重杆与底盘之间是通过支杆一进行弹性连接的,使电机还能够在震动时在底盘上进行一定的竖直方向活动,以使双电机的震动能够得到很好的缓冲,起到对底盘及汽车整体进行减震的效果。
[0013]2、本技术通过螺纹杆和调节板的设置,用手握住把手并转动,即可使螺纹杆通过螺纹的配合在滑块上进行上下移动,并带动调节板在壳体内进行相应的升降,以起到挤压弹簧一的作用,使得弹簧一的弹性能够根据需求进行调整,便于将弹簧一调节到合适的减震强度。
[0014]3、本技术通过移动组件的设置,通过扳手扳动六角块进行转动即可使转动杆发生转动,两个支杆二会随着转动杆的转动进行相向或相反的移动,使得两个弧形板能够进行相应的移动,从而夹紧或松离汽车电机,以便于对汽车电机进行拆卸和维护。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又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壳体与支杆一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承重杆与转动杆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套筒与固定轴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1]图中:1、底盘;2、承重杆;21、行程槽;3、支杆一;31、滑块;4、支杆二;5、固定轴;51、限位块;6、弧形板;7、移动组件;71、转动杆;72、六角块;8、壳体;9、滑槽;10、弹簧一;11、螺纹杆;12、调节板;13、把手;14、套筒;15、弹簧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5,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双电机双离合混动动力装置,包括底盘1,底盘1上方设置有两个相对称并呈水平方向的承重杆2,两个承重杆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与底盘1顶部沿竖直方向弹性连接的支杆一3,承重杆2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并呈竖直方向的支杆二4,两个支杆二4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呈左右轴向的固定轴5,两个固定轴5相互靠近的一侧均沿水平方向弹性连接有弧形板6,且两个弧形板6的内周侧分别抵触在汽车电机的两侧,承重杆2上设置有用于使两个支杆二4进行相向或相反移动的移动组件7,通过这样的设计,对应的两个弧形板6能够分别将两个汽车电机进行夹紧固定,而电机在运作时产生震动时,由于弧形板6与固定轴5之间是弹性连接,使电机能够在两个弧形板6之间进行一定的水平方向活动,同时,由于承重杆2与底盘1之间是通过支杆一3进行弹性连接的,使电机还能够在震动时在底盘1上进行一定的竖直方向活动,以使双电机的震动能够得到很好的缓冲,起到对底盘1及汽车整体进行减震的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电机双离合混动动力装置,包括底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上方设置有两个相对称并呈水平方向的承重杆(2),两个所述承重杆(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与底盘(1)顶部沿竖直方向弹性连接的支杆一(3),所述承重杆(2)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并呈竖直方向的支杆二(4),两个所述支杆二(4)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呈左右轴向的固定轴(5),两个所述固定轴(5)相互靠近的一侧均沿水平方向弹性连接有弧形板(6),且两个所述弧形板(6)的内周侧分别抵触在汽车电机的两侧,所述承重杆(2)上设置有用于使两个支杆二(4)进行相向或相反移动的移动组件(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双离合混动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的顶部设置有两组壳体(8),每组所述壳体(8)包括四个呈矩形阵列分布并与支杆一(3)相对应的壳体(8),每个所述壳体(8)均为柱型且周向表面沿其高度方向开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滑槽(9),每个所述支杆一(3)远离承重杆(2)的一端分别插接在对应滑槽(9)内并形成有插接在壳体(8)内且呈柱型的滑块(31),所述壳体(8)内插设有位于壳体(8)内壁底面与滑块(31)之间的弹簧一(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机双离合混动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8)的活动插接有呈竖直轴向的螺纹杆(11),所述螺纹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李星男刘畅袁世杰付博张亚军李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普正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