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投光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8375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投光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投光灯;包括底座、投光灯本体及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通过可拆卸的导线与投光灯本体电性连接;所述底座上端设置有上端开口的收纳腔,所述收纳腔内右侧设置有沉槽,所述沉槽前后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铰接轴,所述第一铰接轴前后侧对称设置有铰接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铰接杆的设置,可实现投光灯本体高度及角度的调节,方便使用及安装;同时,投光灯本体及太阳能板使用后方便收纳,减少了整个装置占用的空间,方便携带。方便携带。方便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投光灯


[0001]本技术涉及投光灯
,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投光灯。

技术介绍

[0002]投光灯是指定被照面上的照度高于周围环境的灯具。又称聚光灯。通常,它能够瞄准任何方向,并具备不受气候条件影响的结构。主要用于大面积作业场矿、建筑物轮廓、体育场、立交桥、纪念碑、公园和花坛等。因此,几乎所有室外使用的大面积照明灯具都可看作投光灯。
[0003]目前,现有的投光灯一般包括投光灯本体与太阳能板单独两个部分,投光灯安装好后,太阳能板放置于光线充足的位置,并用导线与投光灯连接,但是其安装携带不便,适用性差,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投光灯,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投光灯安装携带不便,适用性差,不便于使用的问题。
[0006]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8]本技术提供一种太阳能投光灯,包括底座、投光灯本体及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通过可拆卸的导线与投光灯本体电性连接;所述底座上端设置有上端开口的收纳腔,所述收纳腔内右侧设置有沉槽,所述沉槽前后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铰接轴,所述第一铰接轴前后侧对称设置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一端与第一铰接轴铰接且能够绕第一铰接轴转动,所述铰接杆另一端铰接于投光灯本体下端左侧,所述投光灯本体能够在铰接杆翻转至接触收纳腔底面时收纳于收纳腔内;所述太阳能板位于底座下方,所述太阳能板后侧通过第二铰接轴铰接于底座下端后侧,所述太阳能板的光伏工作面朝下布置。
[0009]使用时,通过铰接杆的设置,能够使其向上绕第一铰接轴转动,使其左端越来越高,进而实现投光灯本体高度的调节,然后通过转动投光灯本体使其绕铰接杆左端转动,即可实现投光灯本体投射角度的调节,因此通过简单的转动即可实现投光灯本体高度及角度的调节,方便使用及安装;由于第二铰接轴设置,能够在使用时将太阳能板向后侧翻转展开,不仅能够使得太阳能板的光伏工作面朝上,方便照晒阳光进行太阳能发电,而且还能够通过提高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使得整个装置在使用时更加稳定,不易倾翻;使用完毕后能够通过铰接杆旋转将投光灯本体收纳到收纳腔内,同时翻折太阳能板使其位于底座下方与底座叠放,因此减少了整个装置占用的空间,方便携带。
[0010]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端前后两侧设置有向下凹陷且与收纳腔连通的指槽,所述投光灯本体收纳时上端面的高度高于指槽槽底的高度。通过指槽的设置,能够将收纳腔内收纳的投光灯本体的侧面露出,方便拨动打开铰接杆,避免投光灯本体低于底座上表面布
置时不易拨动的问题。
[0011]进一步地,所述投光灯本体下端右侧铰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正下方的收纳腔底面上设置有与其匹配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其内壁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卡齿;所述卡齿上端与条形槽上端的距离大于支撑杆的厚度。通过支撑杆及卡齿的设置,能够在投光灯本体照射角度调节好后通过将支撑杆的自由端卡在条形槽内的卡齿上,通过卡齿的限制使得支撑杆姿态稳定,进而确保投光灯本体照射角度的稳定保持,而且由于所述卡齿上端与条形槽上端的距离大于支撑杆的厚度,因此当投光灯本体收纳在收纳腔内时,支撑杆也能够收纳在卡齿上方的条形槽内,不会影响投光灯本体的收纳。
[0012]进一步地,所述条形槽两侧设置的收纳腔底面上设置有磁铁,所述投光灯本体下表面为铁磁材料制成。通过
[0013]进一步地,所述铰接杆靠近第一铰接轴一端设置有向下弯曲的弯曲部,所述铰接杆的调节角度为0
°‑
75
°
。如此设置,能够在铰接杆向上旋转时通过收纳腔的右侧壁阻挡弯曲部,进而避免铰接杆的翻转角度大于90
°
,从而避免因投光灯本体右移而整体倾翻的问题。
[0014]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后侧面设置有提手。
[0015]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通过铰接杆的设置,可实现投光灯本体高度及角度的调节,方便使用及安装;同时,投光灯本体及太阳能板使用后方便收纳,减少了整个装置占用的空间,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一个姿态的立体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另一个姿态的立体图。
[0021]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底座;2、收纳腔;3、指槽;4、沉槽;5、第一铰接轴;6、铰接杆;7、投光灯本体;8、支撑杆;9、条形槽;10、卡齿;11、磁铁;12、第二铰接轴;13、太阳能板;14、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4]实施例:
[0025]如图1

图2所示,一种太阳能投光灯,包括底座1、投光灯本体7及太阳能板13,所述太阳能板13通过可拆卸的导线与投光灯本体7电性连接;所述底座1上端设置有上端开口的收纳腔2,所述收纳腔2内右侧设置有沉槽4,所述沉槽4前后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铰接轴5,所述第一铰接轴5前后侧对称设置有铰接杆6;所述铰接杆6一端与第一铰接轴5铰接且能够绕第一铰接轴5转动,所述铰接杆6另一端铰接于投光灯本体7下端左侧,所述投光灯本体7能够在铰接杆6翻转至接触收纳腔2底面时收纳于收纳腔2内;所述太阳能板13位于底座1下方,所述太阳能板13后侧通过第二铰接轴12铰接于底座1下端后侧,所述太阳能板13的光伏工作面朝下布置。
[0026]使用时,通过铰接杆6的设置,能够使其向上绕第一铰接轴5转动,使其左端越来越高,进而实现投光灯本体7高度的调节,然后通过转动投光灯本体7使其绕铰接杆6左端转动,即可实现投光灯本体7投射角度的调节,因此通过简单的转动即可实现投光灯本体7高度及角度的调节,方便使用及安装;由于第二铰接轴12设置,能够在使用时将太阳能板13向后侧翻转展开,不仅能够使得太阳能板13的光伏工作面朝上,方便照晒阳光进行太阳能发电,而且还能够通过提高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使得整个装置在使用时更加稳定,不易倾翻;使用完毕后能够通过铰接杆6旋转将投光灯本体7收纳到收纳腔2内,同时翻折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投光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投光灯本体(7)及太阳能板(13),所述太阳能板(13)通过可拆卸的导线与投光灯本体(7)电性连接;所述底座(1)上端设置有上端开口的收纳腔(2),所述收纳腔(2)内右侧设置有沉槽(4),所述沉槽(4)前后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铰接轴(5),所述第一铰接轴(5)前后侧对称设置有铰接杆(6);所述铰接杆(6)一端与第一铰接轴(5)铰接且能够绕第一铰接轴(5)转动,所述铰接杆(6)另一端铰接于投光灯本体(7)下端左侧,所述投光灯本体(7)能够在铰接杆(6)翻转至接触收纳腔(2)底面时收纳于收纳腔(2)内;所述太阳能板(13)位于底座(1)下方,所述太阳能板(13)后侧通过第二铰接轴(12)铰接于底座(1)下端后侧,所述太阳能板(13)的光伏工作面朝下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前后两侧设置有向下凹陷且与收纳腔(2)连通的指槽(3),所述投光灯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祥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贵派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