坞门止水带的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8209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沉管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坞门止水带的试验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止水带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至少为两个,每个固定装置上均设置有支块,每个支块的一端均伸出对应固定装置的侧面,所有支块伸出对应固定装置侧面的部位与底座之间共同形成用于安装止水带的安装区域;安装区域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装置,安装区域两侧的支块相对设置;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上驱动连接有压块,压块与安装区域对应设置,驱动装置能够驱动压块靠近或远离安装区域。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使得施工方能够进行止水带的性能试验,检验出止水带性能的好坏。检验出止水带性能的好坏。检验出止水带性能的好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坞门止水带的试验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沉管隧道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坞门止水带的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大型沉管隧道工程的发展,沉管预制完成后,必须通过浅坞蓄水,将管节浮运至深坞再进行二次舾装及出坞沉放安装。
[0003]由于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干坞施工和坞内蓄水的操作,因而需要坞口能够打开或关闭。目前,一般是在坞墩上安装有止水带,如图1所示,坞墩上安装的止水带一般选用的是CB型中埋式橡胶止水带,CB型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包括凸状部8和位于凸状部8两侧的底板9。使坞门压合在止水带上,进而实现坞口的关闭;使坞门远离止水带,进而实现坞口的开启。由于坞门较重,且在施工中需要反复开启或关闭坞口,从而使得止水带会受到反复的挤压损坏,而止水带如何实现有效止水非常重要,所以,止水带的性能就变得尤为重要。
[0004]目前,止水带的性能检测大多依靠止水带的生产厂商提供报告,而施工方缺少对止水带性能检测的装置,无法通过自己检测止水带的性能,进而在施工时,会使止水带成为一个潜在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施工方缺少对止水带性能检测的装置,无法通过自己检测止水带的性能,进而在施工时,会使止水带成为一个潜在风险的问题,提供一种坞门止水带的试验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坞门止水带的试验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止水带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至少为两个,每个所述固定装置上均设置有支块,每个所述支块的一端均伸出对应所述固定装置的侧面,所有所述支块伸出对应所述固定装置侧面的部位与所述底座之间共同形成用于安装止水带的安装区域;所述安装区域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固定装置,所述安装区域两侧的所述支块相对设置;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上驱动连接有压块,所述压块与所述安装区域对应设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压块靠近或远离所述安装区域。
[0008]坞墩上安装的止水带一般选用的是CB型中埋式橡胶止水带,CB型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包括凸状部和位于凸状部两侧的底板。在本技术中,底座上设置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至少为两个,且每个固定装置上均设置有支块,而每个支块的一端均伸出对应固定装置的侧面,所有支块伸出对应固定装置侧面的部分与底座之间形成止水带的安装区域;并且,安装区域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装置。从而,在使用本技术时,止水带安装在底座上的安装区域中,并通过安装区域两侧的固定装置将止水带固定。具体在固定止水带时,是通过安装区域两侧的支块分别压住止水带的底板。另外,本技术还包括压块,压块与驱动装置相连,并通过驱动装置可以使压块靠近或远离安装区域。从而,在将止水带安装在安装区域
内后,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压块靠近安装区域并挤压止水带,从而可以模拟出止水带在工作时的环境,进而可以试验出止水带的性能。所以,通过本技术,可以使得施工方能够进行止水带的性能试验,检验出止水带性能的好坏。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安装区域的同侧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固定装置,同侧的相邻所述固定装置间隔设置。从而,在将止水带安装在安装区域后,可以使止水带安装得更加牢固。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通过上述结构,便于固定装置与底座之间的拆装,进而便于更换和维修固定装置。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支撑体和支座,所述支座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体的侧面,所述支座上开设有第一通孔;且所述底座、所述固定装置和所述支块被配置为:通过第一螺栓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螺纹孔配合后,将所述固定装置、所述支块与所述底座固定在一起。通过上述结构,便于固定装置与底座之间的拆装,进而便于更换和维修固定装置,是本技术中固定装置与底座之间的一种优选连接方式。
[00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上开设第二通孔,所述支块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支块安装在所述第二通孔的一侧,所述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对应设置;且所述底座、所述固定装置和所述支块被配置为:通过第二螺栓分别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配合后,将所述固定装置、所述支块与所述底座固定在一起。通过上述结构,便于固定装置与底座之间的拆装,进而便于更换和维修固定装置,是本技术中固定装置与底座之间的一种优选连接方式。
[00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支块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螺栓的螺帽整体位于所述凹槽内。通过上述结构,在驱动装置驱动压块挤压止水带时,可以避免第二螺栓的螺帽直接受到压块的挤压力,从而造成第二螺栓的螺帽被压坏的情况发生,或者造成止水带损坏的情况发生,进而造成试验结构的不准确。
[001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支块上间隔设置有两块支撑块,两块所述支撑块与所述支块之间形成所述凹槽。利用支撑块在支块上形成凹槽,可以保证支块结构的完整性,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支块结构的强度。
[001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压块包括上压板和下压板,所述上压板和所述下压板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上压板和所述下压板平行设置,所述连接板与所述上压板或所述下压板垂直设置。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减轻压块的重量,并且能够保证压块在作业时的强度。
[001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上压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适配相连。通过上述结构,便于压块与驱动装置的连接。
[001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装置为压力机,所述连接部包括间隔设置且安装在所述上压板两侧的耳板,所述耳板为“L”型,两块所述耳板的折弯部相对设置。将驱动装置选择为压力机,连接部设置为耳板,从而便于本技术的加工制造,并且便于压块与驱动装置的连接。
[0018]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在将止水带固定在安装区域内后,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压块靠近安装区域并挤压止水带,从而可以模拟出止水带在工作时的环境,进而可以试验出止水带的性能。
[0020]2、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并且便于加工制造。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止水带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实施例1中,止水带安装在安装区域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实施例1中,压块挤压止水带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实施例1中,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实施例1中,安装有止水带后,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图5的俯视图。
[0027]图7为实施例1中,止水带安装在安装区域后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实施例1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实施例1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坞门止水带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止水带(7)的固定装置(3),所述固定装置(3)至少为两个,每个所述固定装置(3)上均设置有支块(4),每个所述支块(4)的一端均伸出对应所述固定装置(3)的侧面,所有所述支块(4)伸出对应所述固定装置(3)侧面的部位与所述底座(1)之间共同形成用于安装止水带(7)的安装区域(5);所述安装区域(5)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固定装置(3),所述安装区域(5)两侧的所述支块(4)相对设置;还包括驱动装置(6),所述驱动装置(6)上驱动连接有压块(2),所述压块(2)与所述安装区域(5)对应设置,所述驱动装置(6)能够驱动所述压块(2)靠近或远离所述安装区域(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坞门止水带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区域(5)的同侧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固定装置(3),同侧的相邻所述固定装置(3)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坞门止水带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3)与所述底座(1)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坞门止水带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固定装置(3)包括支撑体(31)和支座(32),所述支座(32)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体(31)的侧面,所述支座(3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且所述底座(1)、所述固定装置(3)和所述支块(4)被配置为:通过第一螺栓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螺纹孔配合后,将所述固定装置(3)、所述支块(4)与所述底座(1)固定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坞门止水带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伟山蔡杰张涛朱成刘轩源方钊佳卢轼杰许泽贵易卫军唐嘉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