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浮泥自动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8055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浮泥自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漂浮支撑组件、悬浮收集盘、若干可调节螺杆和吸水过滤组件,所述悬浮收集盘通过可调节螺杆螺接设于漂浮支撑组件的中心处下方,所述吸水过滤组件与悬浮收集盘的底部中心处相连接;所述漂浮支撑组件包括有支撑框架和若干浮筒,所述浮筒分别装设于支撑框架的四角,利用浮筒的浮力使该装置漂浮在水面上,悬浮收集盘和吸水过滤组件相配合,进行收集河道水面浮泥等漂浮物的同时过滤净水。行收集河道水面浮泥等漂浮物的同时过滤净水。行收集河道水面浮泥等漂浮物的同时过滤净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浮泥自动收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河道浮泥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河道浮泥自动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城市河道浮泥上浮常见于春末及夏秋季节,当水温较高的时候,河道底部的污泥容易发生厌氧反应,极易产生底泥上浮,但浮泥比较松散,打捞困难,若未能及时清理,水面浮泥会越发密集,阻隔水体自然复氧,导致水体黑臭,严重影响水体景观。城市河道水体流动性差,污染累积量大,处理起来比较棘手,很多区域只能打碎再回到河道,导致浮泥重复发生。
[0003]目前在清除河道浮泥技术中,主要采用人工筛网打捞和机械船打捞方式来收集河道浮泥。现有专利技术中,专利号为201621012191.4的“河道浮泥收集装置”,该技术包括吸泥管、收集室、抽真空机、前后软管及电控机构组成;通过抽真空机的吸力,把浮泥从吸泥管吸入至收集室收集以达到除浮泥效果。专利号为201721748364.3的“浮泥自动收集装置”,该技术包括进泥水口、出泥水口、循环泵,过滤桶,充气浮标组成;通过循环泵将水体吸入过滤桶,达除浮泥效果。
[0004]以上技术均存在一定缺陷,人工网打捞仅限于打捞垃圾、浮萍等,对浮泥打捞效果差;机械船打捞主要用于大河中的垃圾、水葫芦等的打捞,其优点是打捞速度快,缺点是投入大、打捞不彻底。“河道浮泥收集装置”需将装置放在保洁小船上,对需要清除浮泥的地方进行人工手动用吸泥管吸泥,此操作耗时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河道浮泥易松散、难收集等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实现无人值守收集浮泥,具有适用范围广泛、全自动、连续运行、高效率、长寿命、免维护的河道浮泥自动收集装置。
[0006]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河道浮泥自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漂浮支撑组件、悬浮收集盘、若干可调节螺杆和吸水过滤组件,所述悬浮收集盘通过可调节螺杆螺接设于漂浮支撑组件的中心处下方,所述吸水过滤组件与悬浮收集盘的底部中心处相连接;所述漂浮支撑组件包括有支撑框架和若干浮筒,所述浮筒分别装设于支撑框架的四角,利用浮筒的浮力使该装置漂浮在水面上,悬浮收集盘和吸水过滤组件相配合,进行收集河道水面浮泥等漂浮物的同时过滤净水。
[0007]进一步地,所述悬浮收集盘设置呈上宽下窄的漏斗型,其底部开设有一连接口。
[000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有两组浮筒放置框架和一组支撑固定条,两组所述浮筒放置框架相对设置并与一组支撑固定条固定连接成“九宫格”结构。
[0009]进一步地,所述吸水过滤组件包括有吸水管、吸水泵和排水管,所述吸水泵通过吸水管与悬浮收集盘底部的连接口相连接,所述排水管与吸水泵的出水口相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浮筒放置框架两端各设置有浮筒放置槽,所述浮筒设于浮筒放置
槽内。
[001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框架和悬浮收集盘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0012]进一步地,所述吸水泵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
[0013]进一步地,所述吸水管采用直径为50mm的软管,所述排水管采用PVC材质。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1)本技术的河道浮泥自动收集装置可快速有效的对河道水面的浮泥进行收集处理;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漂浮支撑组件、悬浮收集盘和吸水过滤组件的相互配合,可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清洁水面,替代了以往人手打捞和人为手动吸泥方法来收集浮泥;其成本低、节省人力物力、适用范围广、可大规模推广应用。
[0016](2)本技术中设置有浮筒,利用其自身浮力的原理,使该装置整体漂浮于水面,使悬浮收集盘在水中的位置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且自适应水面的浮动;还设置有可调节螺杆和吸水泵,使悬浮收集盘达到最佳收集浮泥的水位高度,通过吸水泵让悬浮收集盘内的水面和悬浮收集盘外的水面产生液面高位差,从而促使浮泥或漂浮物随水流一起吸入悬浮收集盘中。
[0017](3)本技术中的吸水泵内部设置过滤网,利用过滤网过滤被吸入含浮泥的水体,达到净化水体作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河道浮泥自动收集装置的俯视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种河道浮泥自动收集装置的侧立面图。
[0020]图中,1为漂浮支撑组件,11为支撑框架,111为浮筒放置框架,112为支撑固定条,12为浮筒,2为悬浮收集盘,21为连接口,3为可调节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照图1

2,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河道浮泥自动收集装置,包括有漂浮支撑组件1、悬浮收集盘2、若干可调节螺杆3和吸水过滤组件(图中未所示),所述悬浮收集盘2通过可调节螺杆3螺接设于漂浮支撑组件1的中心处下方,所述吸水过滤组件与悬浮收集盘2的底部中心处相连接;所述漂浮支撑组件1包括有支撑框架11和若干浮筒12,所述浮筒12分别装设于支撑框架11的四角,利用浮筒12的浮力使该装置漂浮在水面上,悬浮收集盘2和吸水过滤组件相配合,进行收集河道水面浮泥等漂浮物的同时过滤净水。
[0023]所述悬浮收集盘2设置呈上宽下窄的漏斗型,其底部开设有一连接口21;所述可调节螺杆3一端分别与支撑框架11的中间方框螺接,其另一端分别采用钢丝与悬浮收集盘2的上边沿固定连接,从而将悬浮收集盘2悬浮于支撑框架11的中心处下方;当该装置放置于河道水面时,可使悬浮收集盘2与河道水面形成液面差,其水位控制在1

2CM以内,以达最佳收集位置。
[0024]所述支撑框架11包括有两组浮筒放置框架111和一组支撑固定条112,两组所述浮筒放置框架111相对设置并与一组支撑固定条112固定连接成“九宫格”结构。
[0025]所述吸水过滤组件包括有吸水管、吸水泵和排水管,所述吸水泵通过吸水管与悬浮收集盘底部2的连接口21相连接,所述排水管与吸水泵的出水口相连接,通过吸水泵让悬浮收集盘2内的水面和悬浮收集盘2外的水面产生液面高位差,从而促使浮泥或漂浮物随水流一起吸入悬浮收集盘2中。
[0026]所述浮筒放置框架111两端各设置有浮筒放置槽,所述浮筒12设于浮筒放置槽内,利用浮筒自身浮力使漂浮支撑组件1漂浮于水面。
[0027]所述支撑框架11和悬浮收集盘2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002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吸水泵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通过过滤网过滤被吸入含浮泥的污水,达到净化水体作用;所述吸水管采用直径为50mm的软管,所述排水管采用PVC材质。
[002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将本技术的河道浮泥自动收集装置放入水后,先进行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浮泥自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漂浮支撑组件、悬浮收集盘、若干可调节螺杆和吸水过滤组件,所述悬浮收集盘通过可调节螺杆螺接设于漂浮支撑组件的中心处下方,所述吸水过滤组件与悬浮收集盘的底部中心处相连接;所述漂浮支撑组件包括有支撑框架和若干浮筒,所述浮筒分别装设于支撑框架的四角,利用浮筒的浮力使该装置漂浮在水面上,悬浮收集盘和吸水过滤组件相配合,进行收集河道水面浮泥等漂浮物的同时过滤净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浮泥自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收集盘设置呈上宽下窄的漏斗型,其底部开设有一连接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浮泥自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有两组浮筒放置框架和一组支撑固定条,两组所述浮筒放置框架相对设置并与一组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嘉裕熊宇叶琼香陈政良钱敏解玮姗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建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