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浓度硝基氮反硝化脱氮回流式深床滤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67491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浓度硝基氮反硝化脱氮回流式深床滤池系统,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深床滤池装置、回水井、碳源投加混合池、汇流进水井、清水池、PLC控制系统以及前监测系统和后监测系统;所述深床滤池装置包括并联设置的多个滤池,所述深床滤池装置分别连通汇流进水井和清水池,所述清水池内设置有清水回流泵,并通过所述清水回流泵连通并回流至回水井,所述清水池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后监测系统;所述汇流进水井分别连通所述回水井以及碳源投加混合池,所述碳源投加混合池的前端连通所述前监测系统;所述前监测系统和后监测系统分别与所述PLC控制系统电性连接。解决了现有的反硝化深床滤池不能处理高浓度硝基氮污水的反硝化脱氮的问题。的反硝化脱氮的问题。的反硝化脱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浓度硝基氮反硝化脱氮回流式深床滤池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浓度硝基氮反硝化脱氮回流式深床滤池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反硝化深床滤池常被用于污水处理厂后置反硝化脱氮,具备反硝化脱氮和过滤悬浮物等功能。反硝化深床滤池系统组成包括:布水布气系统滤砖、粗粒石英砂过滤介质、反冲控系统、水反冲系统、自动阀门,在线水质仪表和PLC控制系统等。流程控制包括;水位控制、气水反冲、气体释放和碳源精确投加控制。
[0003]过滤功能:反硝化深床滤池通过粗粒石英砂滤料截留污水中的悬浮物颗粒,并通过气水反冲洗,随废水排至前端工艺,经沉淀排泥进污泥脱水间,从而实现对悬浮物颗粒的去除。粗粒石英砂之间存在空隙,空隙率约为总体积的40%,对悬浮物的截留作用分为:

表面截留,污水中较大颗粒悬浮物,先被滤料表层截留,并堆积在表层滤料的空隙中,称为滤饼形成过程;

随着较大颗粒堆积在表层滤料中,滤料之间间隙变小,通过表层滤料间隙的向下水流流速加快,将中等大小颗粒悬浮物向滤料层中下部迁移,并堆积在中下层滤料层间隙中,此过程成为纵向迁移;

更小颗粒由于布朗运动,与滤料碰撞并吸附在滤料表面。滤料层能过够截留的悬浮物颗粒数量是有限的,通常不大于滤料层空隙体积的10%。当滤料层截留足够多的悬浮物颗粒是,滤料层水头损失增加,会影响滤料层的过水能力,需要采用气水反冲清洗滤料,将悬浮物洗出,随废水由反硝化深床滤池上部排出。
[0004]反硝化脱氮功能:粗粒石英砂滤料同时作为微生物附着生长的介质,微生物利用外加碳源作为电子供体,污水中的溶解氧和硝基氮作为电子受体,先将消耗进水中的溶解氧,形成缺氧环境,再将污水中的硝基氮转化为氮气,通水水反冲吹脱排向空气,从而实现反硝化脱氮。附着在滤料表面生长的微生物再滤料层中的分布状态是滤料所处位置碳源浓度越高则微生物浓度越高,投加的外加碳源在进水中均匀分散,随进水由反硝化深床滤池上部经布水堰均匀分配至滤池表面,碳源浓度在滤料层中的同一水平位置是一致的,在通过滤料层时,不断被微生物利用而浓度逐步降低,所以在滤料层中由上之下的分布为碳源浓度由高至低,则微生物浓度也分布为由上之下逐步降低,微生物主要附着生长在滤料层上半部,也会随着通过滤料间隙的水流向下迁移,微生物分布存在于滤料表层和内部,广泛的微生物分布,综合表现出较高的反硝化脱氮能力。
[0005]反硝化深床滤池反硝化脱氮能力也是有限的,其脱氮负荷通常小于2.45kg NOx

N/m2/d(TETRA的运行经验数据,15℃)。高浓度硝基氮进水,由于去除硝基氮浓度较高,碳源采用前后馈投加控制,碳源投加量大,污水进水中碳源浓度高,则在表层滤料层中微生物生长快速,并且浓度非常高,会造成滤料层表层堵塞,滤池过水能力降低,进水无法通过滤料层,也影响微生物随水流向下迁移,微生物主要集中生长在滤料表层,滤料层内部微生物量分布很少,滤料层整体反硝化脱氮能力降低。
[0006]滤料层的脱氮能力降低,由于微生物生长快速,刚冲洗的滤料层很快又会堵塞,使
得深床滤池过滤周期很短,造成系统运行故障频繁,反冲水量大,运行费用高。
[0007]当前反硝化深床滤池的应用并不适合处理高浓度硝基氮污水的反硝化脱氮。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相关产品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高浓度硝基氮反硝化脱氮回流式深床滤池系统,解决现有的反硝化深床滤池不能处理高浓度硝基氮污水的反硝化脱氮的问题。
[000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浓度硝基氮反硝化脱氮回流式深床滤池系统,包括:深床滤池装置、回水井、碳源投加混合池、汇流进水井、清水池、PLC控制系统以及前监测系统和后监测系统;所述深床滤池装置包括并联设置的多个滤池,所述深床滤池装置分别连通汇流进水井和清水池,所述清水池内设置有清水回流泵,并通过所述清水回流泵连通并回流至回水井,所述清水池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后监测系统;所述汇流进水井分别连通所述回水井以及碳源投加混合池,所述碳源投加混合池的前端连通所述前监测系统;所述前监测系统和后监测系统分别与所述PLC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0010]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前监测系统包括并联设置的在线式流量计、COD浓度监测仪、硝基氮浓度监测仪以及溶解氧浓度监测仪。
[0011]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后监测系统包括并联设置的COD浓度监测仪、硝基氮浓度监测仪以及悬浮物浓度监测仪。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以下优点:
[0013]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高浓度硝基氮反硝化脱氮回流式深床滤池系统用回流式深床滤池技术,按照现有反硝化脱氮负荷设计深床滤池的过滤面积,通过出水回流至进水,与进水混合,稀释进水中的碳源浓度和进水溶解氧浓度,避免微生物在表层滤料中集中快速生长,保证了表层滤料的过水能力,滤池过滤周期延长,避免频繁气水冲洗造成微生物流失;回流水量与进水混合后滤池过水水量增加,通过滤料层的水流流速加快,使得微生物向滤料层内部迁移,提高滤料层整体微生物浓度,从而提高深床滤池的反硝化脱氮负荷。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所述高浓度硝基氮反硝化脱氮回流式深床滤池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
[0017]1、深床滤池装置;2、回水井;3、碳源投加混合池;4、汇流进水井;5、清水池;6、清水回流泵;7、在线式流量计;8、COD浓度监测仪;9、硝基氮浓度监测仪;10、溶解氧浓度监测仪;11、悬浮物浓度监测仪;12、PLC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19]参阅图1所示,为本技术所述高浓度硝基氮反硝化脱氮回流式深床滤池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所述高浓度硝基氮反硝化脱氮回流式深床滤池系统包括深床滤池装置1、回水井2、碳源投加混合池3、汇流进水井4、清水池5、PLC控制系统12以及前监测系统和后监测系统;所述深床滤池装置1包括并联设置的多个滤池,所述深床滤池装置1分别连通汇流进水井4和清水池5,所述清水池5内设置有清水回流泵6,并通过所述清水回流泵6连通并回流至回水井2,所述清水池5的出水端连通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浓度硝基氮反硝化脱氮回流式深床滤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深床滤池装置(1)、回水井(2)、碳源投加混合池(3)、汇流进水井(4)、清水池(5)、PLC控制系统(12)以及前监测系统和后监测系统;所述深床滤池装置(1)包括并联设置的多个滤池,所述深床滤池装置(1)分别连通汇流进水井(4)和清水池(5),所述清水池(5)内设置有清水回流泵(6),并通过所述清水回流泵(6)连通并回流至回水井(2),所述清水池(5)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后监测系统;所述汇流进水井(4)分别连通所述回水井(2)以及碳源投加混合池(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民军侯中山霍祥明陈铎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瀚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