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晕动症训练方法及相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71957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26
本申请示例提供了一种抗晕动症训练方法及相关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检测到用户针对目标车辆的使用需求;在所述用户乘坐所述目标车辆之前,输出第一询问消息,所述第一询问消息用于询问用户是否启动抗晕动症训练;检测到针对所述第一询问消息的确认指令,响应所述确认指令,在屏幕上显示训练界面;在所述训练界面显示所述抗晕动症训练的训练内容,以引导所述用户进行所述抗晕动症训练。本申请通过移动电子设备与用户进行交互,使得用户能够在用车前进行预防性训练,降低了晕动症的发生概率或症状程度。状程度。状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晕动症训练方法及相关装置


[0001]本申请属于数据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晕动症训练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针对基于汽车的晕动症现象,现有的主要解决方案包含药物治疗,防晕车眼镜和一些减缓症状的行为,如停止看书、看手机等行为,专注于远处的静止物体,坐在前排,保持空气流通等。这些方法有的需要专用的设备进行辅助,有的无法随时随地进行,有一定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晕动症训练方法及相关装置,以期降低晕动症的发生概率或症状程度。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晕动症训练方法,包括:
[0005]检测到用户针对目标车辆的使用需求;
[0006]在所述用户乘坐所述目标车辆之前,输出第一询问消息,所述第一询问消息用于询问用户是否启动抗晕动症训练;
[0007]检测到针对所述第一询问消息的确认指令,响应所述确认指令,在屏幕上显示训练界面;
[0008]在所述训练界面显示所述抗晕动症训练的训练内容,以引导所述用户进行所述抗晕动症训练。
[0009]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晕动症预先训练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0010]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用户针对目标车辆的使用需求;
[0011]显示单元,用于在所述用户乘坐所述目标车辆之前,输出第一询问消息,所述第一询问消息用于询问用户是否启动抗晕动症训练;以及用于在所述训练界面显示所述抗晕动症训练的训练内容,以引导所述用户进行所述抗晕动症训练;
[0012]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针对所述第一询问消息的确认指令,响应所述确认指令,在屏幕上显示训练界面。
[0013]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的步骤的指令。
[0014]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实施例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0015]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
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0016]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检测到用户针对目标车辆的使用需求;然后在所述用户乘坐所述目标车辆之前,输出第一询问消息,所述第一询问消息用于询问用户是否启动抗晕动症训练;并在检测到针对所述第一询问消息的确认指令时,响应所述确认指令,在屏幕上显示训练界面;最后在所述训练界面显示所述抗晕动症训练的训练内容,以引导所述用户进行所述抗晕动症训练。这样,通过移动电子设备与用户进行交互,使得用户能够在用车前进行预防性训练,降低了晕动症的发生概率或症状程度。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晕动症训练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0]图3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体旋转练习的示意图;
[0021]图3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形折叠练习的示意图;
[0022]图3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形组合练习的示意图;
[0023]图3d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形嵌入练习的示意图;
[0024]图4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晕动症训练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0025]图4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晕动症训练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7]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0028]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0029]下面先对本申请涉及到的相关术语进行介绍。
[0030]晕动症:即晕动病(motion sickness),是晕车病、晕船病、晕机病和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摇摆、颠簸,旋转、加速运动等所致疾病的统称。本病常在乘车,航海,飞行和其他运
行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发生,初时感觉上腹不适,继有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旋即有眩晕,精神抑郁,唾液分泌增多和呕吐,可有血压下降,呼吸深而慢,眼球震颤,严重呕吐引起失水和电解质紊乱,症状一般在停止运行或减速后数十分钟和几小时内消失或减轻,亦有持续数天后才逐渐恢复,并伴有精神萎靡,四肢无力,重复运行或加速运动后,症状又可再度出现,但经多次发病后,症状反可减轻,甚至不发生。
[0031]车联网:根据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的定义,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是由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等信息构成的巨大交互网络。通过GPS、RFID、传感器、摄像头图像处理等装置,车辆可以完成自身环境和状态信息的采集;通过互联网技术,所有的车辆可以将自身的各种信息传输汇聚到中央处理器;通过计算机技术,这些大量车辆的信息可以被分析和处理,从而计算出不同车辆的最佳路线、及时汇报路况和安排信号灯周期。车联网是指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传感设备等交互,实现车辆与公众网络通信的动态移动通信系统。它可以通过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收集车辆、道路和环境的信息,并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多源采集的信息进行加工、计算、共享和安全发布,根据不同的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晕动症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到用户针对目标车辆的使用需求;在所述用户乘坐所述目标车辆之前,输出第一询问消息,所述第一询问消息用于询问用户是否启动抗晕动症训练;检测到针对所述第一询问消息的确认指令,响应所述确认指令,在屏幕上显示训练界面;在所述训练界面显示所述抗晕动症训练的训练内容,以引导所述用户进行所述抗晕动症训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到所述用户的出行任务完成后,获取所述用户输入的针对训练效果的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包括训练后的晕动症状况;根据所述反馈信息对训练计划进行调整,所述训练计划包括抗晕动症训练的训练时长和训练内容;根据调整后的训练计划调整所述抗晕动症训练的训练时长和训练内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用户输入的针对训练效果的反馈信息,包括:在检测到本次用车结束时,以调查表的形式获取所述用户输入的晕动症状况,得到所述反馈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反馈信息对训练计划进行调整,包括:将本次乘坐所述目标车辆之前的抗晕动症训练所对应的训练时长和第一预设时间与所述反馈信息中的所述训练后的晕动症状况进行关联;确定所述训练后的晕动症状况的第一级别;将所述第一级别与上一次乘车前的抗晕动症训练所对应的第一晕动症状况的第二级别进行比较;若所述第一级别小于所述第二级别,则根据所述训练后的晕动症状况所关联的所述训练时长和所述第一间隔时间调整所述训练计划。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到用户针对目标车辆的使用需求,包括:获取所述用户在打车时的打车软件信息;根据所述打车软件信息判断所述用户需要使用目标车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第一询问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打车软件信息确定车辆预计到达时间;检测到所述车辆预计到达时间小于或等于所述训练内容的参考训练时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到所述车辆预计到达时间大于所述训练内容的参考训练时长,则显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晏菽张海沫郭彦东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