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可变径的穿刺器外鞘及腔镜用穿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6968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续可变径的穿刺器外鞘及腔镜用穿刺器。连续可变径的穿刺器外鞘包括至少三片外鞘单片,至少三片所述外鞘单片首尾环绕分布,每个所述外鞘单片均设有中空且贯穿其两侧的夹层空腔,所述夹层空腔延伸至所述外鞘单片的两端,至少三片所述外鞘单片的夹层空腔中环绕安装有一个弹性带体,所述弹性带体内侧对应相邻两个所述外鞘单片之间的区域设有朝向其两端延伸的气囊条,所述气囊条对应所述穿刺器外鞘大头的一端共同连接有一个气囊环腔,所述气囊环腔设有充气口,所述气囊条和气囊环腔充气后向内侧膨胀。优点:结构设计合理,巧妙,能够灵活方便地随时调整外鞘内径,适应于不同直径的手术器械。械。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可变径的穿刺器外鞘及腔镜用穿刺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续可变径的穿刺器外鞘及腔镜用穿刺器。

技术介绍

[0002]穿刺器在腹腔镜手术中用于穿刺腹腔、建立气腹,并建立内窥镜和手术器械从外界进出腹腔的通道时使用。
[0003]传统穿刺器有穿刺外鞘和穿刺芯杆组成,外鞘和芯杆为固定尺寸,每次手术前要根据不同的手术需求准备不同尺寸、不同数量的穿刺器,比较麻烦;
[0004]另外为满足手术过程中插入不同直径的器械,往往在穿刺外鞘内设置密封垫,器械反复进出穿刺器,很容易导致密封垫漏气,需要中断手术,重新补气,增加了术者的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续可变径的穿刺器外鞘及腔镜用穿刺器,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连续可变径的穿刺器外鞘,包括至少三片外鞘单片,至少三片上述外鞘单片首尾环绕分布,每个上述外鞘单片均设有中空且贯穿其两侧的夹层空腔,上述夹层空腔延伸至上述外鞘单片的两端,至少三片上述外鞘单片的夹层空腔中环绕安装有一个弹性带体,上述弹性带体内侧对应相邻两个上述外鞘单片之间的区域设有朝向其两端延伸的气囊条,上述气囊条对应上述穿刺器外鞘大头的一端共同连接有一个气囊环腔,上述气囊环腔设有充气口,上述气囊条和气囊环腔充气后向内侧膨胀。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9]进一步,还包括可形变的密封片,上述密封片贴合固定在上述气囊环腔的另一端,其中部设有通孔。
[0010]进一步,上述穿刺器外鞘包括三片规格一致的外鞘单片。
[0011]进一步,任意一个上述外鞘单片的一端外侧设有充气管,上述充气管贯穿该外鞘单片,且分别通过两路管路与上述气囊环腔的充气口以及上述穿刺器外鞘的一端内腔连通,且在上述充气管与两路管路的连接处设有用于控制两路上述管路通断的阀门。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巧妙,能够灵活方便地随时调整外鞘内径,适应于不同直径的手术器械。
[0013]还提供一种腹腔镜用穿刺器,包括连续可变径的穿刺器外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连续可变径的穿刺器外鞘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连续可变径的穿刺器外鞘未变径前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连续可变径的穿刺器外鞘变径后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连续可变径的穿刺器外鞘的外鞘单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19]1、外鞘单片;2、弹性带体;3、气囊条;4、气囊环腔;11、充气管;12、夹层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至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连续可变径的穿刺器外鞘,该穿刺器外鞘一端为大头,另一端为穿刺尖端,上述穿刺器外鞘包括至少三片外鞘单片1,至少三片上述外鞘单片1首尾环绕分布,每个上述外鞘单片1均设有中空且贯穿其两侧的夹层空腔12,上述夹层空腔12延伸至上述外鞘单片1的两端,至少三片上述外鞘单片1的夹层空腔12中环绕安装有一个弹性带体2,上述弹性带体2内侧对应相邻两个上述外鞘单片1之间的区域设有朝向其两端延伸的气囊条3,上述气囊条3对应上述穿刺器外鞘大头的一端共同连接有一个气囊环腔4,上述气囊环腔4设有充气口,上述气囊条3和气囊环腔4充气后向内侧膨胀。
[0023]使用过程如下:
[0024]在穿刺完成后,经穿刺外鞘大头向腔内置入手术器材时,启动充气口连通的电动球囊压力泵,根据器材的尺寸向气囊环腔4中注入气体,使二者膨胀,二者膨胀后,膨胀过程中,多个外鞘单片1也会被向外挤压,因外鞘单片1之间是分体设计,并且通过弹性带体2连接,因此,在置入较大尺寸器材时,外鞘单片1受力向外挤压,同时,弹性带体2向外形变撑开,多个外鞘单片1同时外扩,使得外鞘内通道(孔径)尺寸变大,再配合膨胀的气囊条3和气囊环腔4对与器材接触的上下部位进行密封,能适应大尺寸器械的操作,有效防止腹腔内气体从气囊与器械接触处“跑气”;在器械尺寸较小时,外鞘单片1保持相互间侧端靠近的状态,此时,多个气囊条3和气囊环腔4注入气体后向内膨胀,会使得通道的尺寸缩小,从而迎合小尺寸器械的置入,整体上,外鞘结构设计合理,巧妙,能够灵活方便地随时调整外鞘内径(即),适应于不同直径的手术器械。
[0025]需要说明的是:两个通道通过“两点”对器材定位,确保器械置入平稳。
[0026]同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气囊环腔4和气囊条3连通,充气时仅需设计一个充气口即可完成所有气囊的充气操作,非常方便,当然,若不考虑该点,气囊环腔4可以设计成多个,并与气囊条3一一对应,或者不对应,但这样的设计需要每个单独的气囊都要设计充气口,充气操作相对比较麻烦。
[002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可形变的密封片,上述密封片贴合固定在上述气囊环腔4的另一端,其中部设有通孔。
[0028]该实施方案中,密封片与气囊环腔4贴合固定,在气囊环腔4膨胀时,其会随之被拉伸,在器材穿过其中间通孔时,该通孔因尺寸设计偏小,能够与器材有效的密封接触,进一步提升密封性能。
[0029]最佳的,本实施例中,上述穿刺器外鞘包括三片规格一致的外鞘单片1。
[003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任意一个上述外鞘单片1的一端外侧设有充气管11,上
述充气管11贯穿该外鞘单片1,且分别通过两路管路与上述气囊环腔4的充气口以及上述穿刺器外鞘的一端内腔连通,且在上述充气管11与两路管路的连接处设有用于控制两路上述管路通断的阀门。
[0031]该实施方案中,通过设计一个充气管11及两路管路,配合阀门的控制,即可实现在充气管11处择一向气囊或是通过外鞘内腔向腹腔内补气的操作,非常之灵活。
[0032]当然,也可以设计两个单独的充气管11,一个充气管11在穿过对应的外鞘单片1后与外鞘内腔连通,另一个充气管11在穿过对应的外鞘单片1后气囊环腔4的充气口连通。
[0033]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带体2是非透气材质的带体,也不透液。
[0034]实施例2
[0035]公开一种腹腔镜用穿刺器,包括实施例1中的连续可变径的穿刺器外鞘。
[00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可变径的穿刺器外鞘,该穿刺器外鞘一端为大头,另一端为穿刺尖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器外鞘包括至少三片外鞘单片(1),至少三片所述外鞘单片(1)首尾环绕分布,每个所述外鞘单片(1)均设有中空且贯穿其两侧的夹层空腔(12),所述夹层空腔(12)延伸至所述外鞘单片(1)的两端,至少三片所述外鞘单片(1)的夹层空腔(12)中环绕安装有一个弹性带体(2),所述弹性带体(2)内侧对应相邻两个所述外鞘单片(1)之间的区域设有朝向其两端延伸的气囊条(3),所述气囊条(3)对应所述穿刺器外鞘大头的一端共同连接有一个气囊环腔(4),所述气囊环腔(4)设有充气口,所述气囊条(3)和气囊环腔(4)充气后向内侧膨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可变径的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利兵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东旭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