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抓耙式动水清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6781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电站拦污清污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抓耙式动水清污装置。包括机架、配重筒、抓耙、裙墙、弧板和清污机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筒增加至450k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抓耙式动水清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电站拦污清污
,具体地说,是一种抓耙式动水清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人们习惯,经常将河边耕地的杂草、生活垃圾等物堆放在河岸边或随手丢入河道,尤其是在汛期河道中有大量生活垃圾、杂草、塑料袋等缠绕垃圾随着水流冲至河道凹岸进水口处,并附着在进水口拦污栅上,造成水电站进水口拦污栅的堵塞,导致水电站发电出力下降或拦污栅因堵塞变形,甚至造成建筑物破坏等。
[0003]进一步而言,由于清污机下行时,缠绕在拦污栅上的污物阻挡清污机继续下行,清污机对缠绕垃圾又无法清理,导致污物堵塞拦污栅,减小引水道过流能力,以至于常因进水口拦污栅堵塞而被迫停机进行清污,一直是由潜水员潜水进行水下清污,为确保清污安全,每次清污均需停机,清污难度大,作业安全风险高,清污工作给电站发电造成一定影响。尤以首次洪水清污耗时最长与难度最大,电站也因拦污栅堵塞造成电站机组出力不断下降,从而降低了电站发电效益,因此有必要对水电站的拦污清污方式进行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抓耙式动水清污装置。本技术增加配重筒的重量,使之在运行过程中更加的稳定,不出现抖动的情况,给抓耙进行增力,抓耙闭合更加的紧密,并且实现了动水清污。
[0005]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抓耙式动水清污装置,包括机架、配重筒、抓耙、裙墙、弧板和清污机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筒增加至450kg

550kg,所述清污机轨道为闭合性滑动轨道,所述裙墙的弯轨胸墙处并列设置多组凹槽组,弧板上与凹槽相对应开设有若干弧板孔,所述对应的凹槽与弧板孔之间设置拖轮,且拖轮通过弧板孔向外部分凸出。
[0007]作为优选,所述裙墙从上至下依次为平轨胸墙、弯轨胸墙和拦污栅胸墙
[0008]作为优选,所述清污机轨道从上至下依次为平轨道、转弯轨道和拦污栅轨道。
[0009]作为优选,所述闭合性滑动轨道包括转轮、转轮轴承、连接杆和保护罩,其中,所述转轮轴承两侧分别设置转轮,所述转轮轴承中部垂直设置连接杆,所述保护罩设置在转轮一侧。
[0010]作为优选,所述凹槽组的组数为2

6组,所述凹槽组为2

4个凹槽组成。
[0011]作为优选,所述平轨胸墙的一侧设置有清污机界限组件。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对选定的抓耙式清污机进行改造,将清污机轨道改为闭合性滑动轨道,增加抓耙的配重筒的重量,实现了增力抓耙,能够使清污机在水轮发电机组运行的情况下,保证清污机稳定运行,不会在进水口因水流的运动而造成清污机和提耙钢丝绳的振动,
从而对进水口拦污栅和清污机造成破坏,同时在动水清污的过程中因抓耙重量的增加,清污机运行过程中的负压进一步增加,使悬浮游旋转在拦污栅附近的垃圾随水流自动吸附到提耙的负压区,更加方便一次性清理。
[0014]2、本技术设计出适合于抓耙式清污机清污的裙墙。一是防止清污后耙斗内的垃圾重新掉入拦污栅进水口。二是为了给予提耙式清污机动水清污运行时的稳定支撑,三是清污小车可以平滑地运行到清污平台,减小钢丝绳的拉力,提高钢丝绳的寿命。四是增加清污机运行界限,防止清污机小车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惯性的作用越过限制位,使运行小车滑动到垃圾斗内。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抓耙式动水清污装置主视图;
[0016]图2是本技术抓耙式动水清污装置清污机轨道侧视图;
[0017]图3是本技术抓耙式动水清污装置清水机轨道的剖视图;
[0018]图4是本技术抓耙式动水清污装置侧视图;
[0019]图5是本技术抓耙式动水清污装置局部放大图。
[0020]附图标记:
[0021]1、机架,2、配重筒,3、抓耙,4、清污机轨道,5、平轨胸墙,6、弯轨胸墙,7、拦污栅胸墙,8、平轨道,9、转弯轨道,10、拦污栅轨道,11、弧板,12、拖轮组,13、清污机界限组件,14、转轮,15、保护罩,16、转轮轴承,17、连接杆,18、提耙装置,19、齿耙小车,20、标识系统,21、电器系统,22、提升装置,23、附属机构,24、移动机构,25、凹槽,26、弧板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3]本技术提供一种抓耙式动水清污装置,如图1

图3所示,包括机架1、配重筒2、抓耙3、裙墙、弧板11和清污机轨道4,所述配重筒2增加至500kg,所述清污机轨道4为闭合性滑动轨道,抓耙的配重筒从200kg增加至500kg,实现了增力抓耙。所述裙墙的上方设置弧板11。
[0024]所述清污机轨道4从上至下依次为平轨道8、转弯轨道9和拦污栅轨道10,所述闭合性滑动轨道包括转轮14、转轮轴承16、连接杆17和保护罩15,其中,所述转轮轴承16两侧分别设置转轮14,所述转轮轴承16中部垂直设置连接杆17,所述保护罩15设置在转轮远离转轮轴承的1一侧。
[0025]所述裙墙从上至下依次为平轨胸墙5、弯轨胸墙6和拦污栅胸墙7,所述弯轨胸墙6与弧板11之间设置多组拖轮组12。所述拖轮组12的组数为2组,所述拖轮组12由3个拖轮组成。所述弯轨处并列设置多组凹槽组,与弯轨凹槽25相对应的弧板上开设有弧板孔26,所述弯轨凹槽25与弧板孔26之间设置拖轮12,且拖轮通过弧板孔向外部分凸出。所述凹槽组的组数为2

6组,所述凹槽组为2

4个凹槽组成。所述平轨胸墙7的一侧设置有清污机界限组件13。
[0026]所述抓耙式动水清污装置还包括提耙装置18、齿耙小车19、标识系统20、电器系统21、提升装置22、附属机构23、移动机构24等,如图4所示。
[0027]本技术首先对现有抓斗式清污机进行改造,一是选定一种抓耙式清污机,根据清污机的特点,对现有的拦污栅进行改造,使之能够配合抓耙式清污机进行清污;二是对抓耙式清污机进行改造,使之能够在不影响水轮发电机组发电的情况下进行水下动水清污,且保持清污机运行的稳定性。
[0028]本技术构造设计实现了对水电站进水口拦污栅上的垃圾进行动水清污,在清理的过程中不影响水轮机组的正常发电,提高了发电效益。提高了清理的效率,以前只能人工潜水清污,需要3

5小时,抓斗式清污机的清污时间也需要1小时,现在清污只需要10分钟。本技术检修、维护更加的简便,减少了工作强度。
[0029]本技术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均可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技术知识。
[0030]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技术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抓耙式动水清污装置,包括机架、配重筒、抓耙、裙墙、弧板和清污机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筒增加至450kg

550kg,所述清污机轨道为闭合性滑动轨道,所述裙墙的弯轨胸墙处并列设置多组凹槽组,弧板上与凹槽相对应开设有若干弧板孔,所述对应的凹槽与弧板孔之间设置拖轮,且拖轮通过弧板孔向外部分凸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抓耙式动水清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裙墙从上至下依次为平轨胸墙、弯轨胸墙和拦污栅胸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抓耙式动水清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污机轨道从上至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明陆龙现赵军王有全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蒙江流域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