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设备用自润滑型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6573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建筑设备用自润滑型电动机,包括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一侧开设有置物孔,所述置物孔的内壁开设有下油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所述下油孔、储油绵、储油腔和连通孔的配合设置,所述储油腔的内部储存有润滑油液,所述储油腔的横截面形状为漏斗形,能够使位于所述储油腔内部的润滑油液更加顺利的进入到置物孔的内部,所述储油绵吸收的润滑油液将会向下渗透并缓慢的从注油孔向下渗透,从而能够进行润滑工作,从而无需在添加润滑油时拆卸主轴等部件,使得该电动机结构能够进行自动润滑的工作,使得该电动机的添加润滑油液的工作较为简便。得该电动机的添加润滑油液的工作较为简便。得该电动机的添加润滑油液的工作较为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设备用自润滑型电动机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机
,特别是一种建筑设备用自润滑型电动机。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机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一种设备,它是利用通电线圈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电动机主要由定子与转子组成,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0003]电动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需要添加润滑油,但是现在的电动机在添加润滑油时需要拆卸主轴等部件,拆卸十分的不方便,较为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建筑设备用自润滑型电动机,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设备用自润滑型电动机,包括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一侧开设有置物孔,所述置物孔的内壁开设有下油孔,所述置物孔的内部设置有储油绵,所述轴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主轴,所述电机壳体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内部开设有储油腔,所述储油腔的内壁开设有连通孔。
[0006]可选的,所述固定盘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空心管,所述固定盘的外表面开设有注油孔,所述空心管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空心注油管,所述空心注油管的顶端设置有密封堵头。
[0007]可选的,所述置物孔与储油绵的大小相适配,通过所述储油绵能够吸收润滑油液,所述固定盘与轴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盘的内径与轴承的外径相适配,通过所述固定盘能够进一步的保证轴承的稳定性。
[0008]可选的,所述连通孔与置物孔相连通,所述连通孔与置物孔的大小相适配,从而能够使位于所述储油腔内部的润滑油液经连通孔进入到置物孔的内部,方便所述储油绵吸收润滑油液,所述储油腔与注油孔相连通,从而能够使润滑油液从注油孔进入到储油腔的内部储存,所述储油腔的横截面形状为漏斗形,能够使位于所述储油腔内部的润滑油液更加顺利的进入到置物孔的内部,从而使所述储油绵始终保持吸收润滑油液的湿润状态。
[0009]可选的,所述空心管与注油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空心管的内径与注油孔的直径相适配,所述空心管贯穿电机壳体并延伸至电机壳体的外部。
[0010]可选的,所述空心注油管的外径与注油孔的内径相适配,从而能够使润滑油液从所述空心注油管进入到注油孔的内部,进而方便对所述储油腔添加润滑油液,所述空心注油管与连通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空心注油管的外径与置物孔的内径相适配,旋转所述空心注油管使其向下移动,使所述空心油管可以插入到连通孔与置物孔的内部,进而使所述空心油管挤压储油绵。
[0011]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2]1、该建筑设备用自润滑型电动机,通过所述下油孔、储油绵、储油腔和连通孔的配合设置,所述储油腔的内部储存有润滑油液,所述储油腔的横截面形状为漏斗形,能够使位于所述储油腔内部的润滑油液更加顺利的进入到置物孔的内部,进而使所述储油绵吸收润滑油液,所述储油绵吸收的润滑油液将会向下渗透并缓慢的从注油孔向下渗透,从而能够进行润滑工作,从而无需在添加润滑油时拆卸主轴等部件,使得该电动机结构能够进行自动润滑的工作,使得该电动机的添加润滑油液的工作较为简便。
[0013]2、该建筑设备用自润滑型电动机,通过所述空心管、注油孔、空心注油管和密封堵头的配合设置,取下所述密封堵头,向所述空心注油管的内部添加润滑油液,在所述空心注油管和注油孔的作用下将润滑油液输入到储油腔的内部,从而使得向所述储油腔的内部添加润滑油液的工作较为简便,并且所述空心注油管与空心管螺纹连接,所述空心注油管与连通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空心注油管的外径与置物孔的内径相适配,旋转所述空心注油管使其向下移动,能够使所述空心注油管进入到连通孔和置物槽的内部并挤压储油绵,从而能够使所述储油绵内部的润滑油液流出,从而极大的减小了所述储油绵内部残留润滑油液的情况,达到了节约润滑油液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固定盘及其连接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图2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图3中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19]图中:1

电机壳体,2

轴承,3

置物孔,4

下油孔,5

储油绵,6

主轴,7

固定盘,8

储油腔,9

连通孔,10

空心管,11

注油孔,12

空心注油管,13

密封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0021]如图1

5所示,一种建筑设备用自润滑型电动机,它包括电机壳体1,电机壳体1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轴承2,轴承2的一侧开设有置物孔3,置物孔3的内壁开设有下油孔4,置物孔3的内部设置有储油绵5,轴承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主轴6,电机壳体1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盘7,固定盘7的内部开设有储油腔8,储油腔8的内壁开设有连通孔9。
[002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固定盘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空心管10,固定盘7的外表面开设有注油孔11,空心管10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空心注油管12,空心注油管12的顶端设置有密封堵头13。
[00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置物孔3与储油绵5的大小相适配,通过储油绵5能够吸收润滑油液,固定盘7与轴承2固定连接,固定盘7的内径与轴承2的外径相适配,通过固定盘7能够进一步的保证轴承2的稳定性。
[002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连通孔9与置物孔3相连通,连通孔9与置物孔3的大小相适配,从而能够使位于储油腔8内部的润滑油液经连通孔9进入到置物孔3的内
部,方便储油绵5吸收润滑油液,储油腔8与注油孔11相连通,从而能够使润滑油液从注油孔11进入到储油腔8的内部储存,储油腔8的横截面形状为漏斗形,能够使位于储油腔8内部的润滑油液更加顺利的进入到置物孔3的内部,从而使储油绵5始终保持吸收润滑油液的湿润状态。
[002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空心管10与注油孔11的位置相对应,空心管10的内径与注油孔11的直径相适配,空心管10贯穿电机壳体1并延伸至电机壳体1的外部。
[002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空心注油管12的外径与注油孔11的内径相适配,从而能够使润滑油液从空心注油管12进入到注油孔11的内部,进而方便对储油腔8添加润滑油液,空心注油管12与连通孔9的位置相对应,空心注油管12的外径与置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设备用自润滑型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壳体(1),所述电机壳体(1)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轴承(2),所述轴承(2)的一侧开设有置物孔(3),所述置物孔(3)的内壁开设有下油孔(4),所述置物孔(3)的内部设置有储油绵(5),所述轴承(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主轴(6),所述电机壳体(1)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盘(7),所述固定盘(7)的内部开设有储油腔(8),所述储油腔(8)的内壁开设有连通孔(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设备用自润滑型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盘(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空心管(10),所述固定盘(7)的外表面开设有注油孔(11),所述空心管(10)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空心注油管(12),所述空心注油管(12)的顶端设置有密封堵头(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设备用自润滑型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孔(3)与储油绵(5)的大小相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金星永恒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