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用具,包括:螺纹杆、调节杆、丝杆;所述底板为矩形的板状结构,且底板的顶端四角处均设置有限位滑杆;所述支撑板设置在底板的上部;所述限位滑杆的顶端均贯穿支撑板,且限位滑杆与支撑板滑动相连接;所述缓冲弹簧分别设置在所述限位滑杆的下部,且缓冲弹簧与限位滑杆通过间隙配合套接;所述限位插销分别设置在所述限位滑杆上部的内部,且限位插销与限位滑杆通过插接方式相连接。通过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大大提高其实用价值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的问题和不足。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用具
[0001]本技术涉及地质勘测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用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水利水电行业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水利水电工程在社会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的各个阶段需要获得各种地质信息,包括地表地形、地层界面、断层、地下水位、风化层厚度分布以及物探、化探资料等,以便对施工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
[0003]现有的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用具无法实现自动取样,取样时需人工施加压力来实现取样管向地下深入,费事费力,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装置取到土壤后没有专门的刮土工具,大大降低了土壤取样的工作效率。
[0004]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用具,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用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用具无法实现自动取样,取样时需人工施加压力来实现取样管向地下深入,费事费力,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装置取到土壤后没有专门的刮土工具,大大降低了土壤取样的工作效率的问题和不足。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用具,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7]一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用具,包括:底板、限位滑杆、支撑板、缓冲弹簧、限位插销、第一通孔、调节框、固定框、空腔、双轴电机、旋转杆、第一齿轮、第一轴承、螺纹杆、螺纹管、第二通孔、第二齿轮、通槽、调节杆、驱动盒、旋转电机、第一锥齿轮、连杆、第二锥齿轮、第二轴承、丝杆、手轮、取样筒、螺旋片、脱样板、万向轮;所述底板为矩形的板状结构,且底板的顶端四角处均设置有限位滑杆;所述支撑板设置在底板的上部;所述限位滑杆的顶端均贯穿支撑板,且限位滑杆与支撑板滑动相连接;所述缓冲弹簧分别设置在所述限位滑杆的下部,且缓冲弹簧与限位滑杆通过间隙配合套接;所述限位插销分别设置在所述限位滑杆上部的内部,且限位插销与限位滑杆通过插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一通孔分别设置在底板与支撑板的内部中间处,且第一通孔分别与底板及支撑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调节框分别设置在支撑板的顶端两侧,且调节框与支撑板固定相连接;所述固定框设置在所述调节框的顶端,且固定框与调节框固定相连接;所述空腔设置在固定框的内部,且空腔与固定框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双轴电机设置在固定框内部的顶端中间处,且双轴电机与固定框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旋转杆分别设置在双轴电机的输出端,且旋转杆与双轴电机固定相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分别设置在所述旋转杆的一端,且第一齿轮与旋转杆通过嵌入方式相连
接;所述第一轴承分别设置在所述调节框内部的底端中间处,且第一轴承与调节框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螺纹杆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的内部,且螺纹杆与第一轴承固定相连接;所述螺纹管分别设置在所述螺纹杆的外壁,且螺纹管与螺纹杆通过间隙配合套接;所述第二通孔分别设置在所述调节框的顶端与固定框的底端两侧,且第二通孔分别与调节框及固定框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螺纹杆的顶端均贯穿所述第二通孔并延伸至固定框的内部;所述第二齿轮分别设置在所述螺纹杆的顶端,且第二齿轮与螺纹杆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通槽分别设置在所述调节框一侧的内壁,且通槽与调节框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调节杆分别设置在所述螺纹管的一侧,且调节杆与螺纹管固定相连接;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均贯穿所述通槽;所述驱动盒设置在所述调节杆之间,且驱动盒与调节杆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旋转电机设置在驱动盒的内部一侧,且旋转电机与驱动盒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设置在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且第一锥齿轮与旋转电机通过间隙配合套接;所述连杆设置在驱动盒的内部中间处;所述第二锥齿轮设置在连杆的顶端,且第二锥齿轮与连杆通过间隙配合套接;所述第二轴承设置在驱动盒内部的底端中间处,且第二轴承与驱动盒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丝杆设置在连杆的内部,且丝杆与连杆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丝杆的顶端贯穿驱动盒;所述手轮设置在丝杆的顶端,且手轮与丝杆固定相连接;所述取样筒设置在连杆的底端,且取样筒与连杆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螺旋片设置在取样筒的外壁,且螺旋片与取样筒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丝杆的底端贯穿取样筒的顶端;所述脱样板设置在丝杆的底端,且脱样板与丝杆固定相连接;所述万向轮分别设置在底板的底端四角处,且万向轮与底板通过螺栓相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用具所述支撑板为矩形板状结构。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用具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用具所述驱动盒为矩形盒体状。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用具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
[00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用具所述脱样板为圆盘形结构。
[0013]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4]1、本技术一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用具,通过设置缓冲弹簧,从而能够将电机产生的震动抵消,实现减震。
[0015]2、本技术一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用具,通过设置双轴电机、旋转杆、螺纹杆、螺纹管,从而能够实现对地质勘测用具的调节,增加地质勘测用具的使用效果。
[0016]3、本技术一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用具,通过设置丝杆、手轮、脱样板,从而能够推出取样筒内采集的样品,继而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能。
[0017]4、本技术通过对上述装置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大大提高其实用价值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A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底板1、限位滑杆2、支撑板3、缓冲弹簧4、限位插销5、第一通孔6、调节框7、固定框8、空腔9、双轴电机10、旋转杆11、第一齿轮12、第一轴承13、螺纹杆14、螺纹管15、第二通孔16、第二齿轮17、通槽18、调节杆19、驱动盒20、旋转电机21、第一锥齿轮22、连杆23、第二锥齿轮24、第二轴承25、丝杆26、手轮27、取样筒28、螺旋片29、脱样板30、万向轮31。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用具,包括:底板(1)、限位滑杆(2)、支撑板(3)、缓冲弹簧(4)、限位插销(5)、第一通孔(6)、调节框(7)、固定框(8)、空腔(9)、双轴电机(10)、旋转杆(11)、第一齿轮(12)、第一轴承(13)、螺纹杆(14)、螺纹管(15)、第二通孔(16)、第二齿轮(17)、通槽(18)、调节杆(19)、驱动盒(20)、旋转电机(21)、第一锥齿轮(22)、连杆(23)、第二锥齿轮(24)、第二轴承(25)、丝杆(26)、手轮(27)、取样筒(28)、螺旋片(29)、脱样板(30)、万向轮(3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为矩形的板状结构,且底板(1)的顶端四角处均设置有限位滑杆(2);所述支撑板(3)设置在底板(1)的上部;所述限位滑杆(2)的顶端均贯穿支撑板(3),且限位滑杆(2)与支撑板(3)滑动相连接;所述缓冲弹簧(4)分别设置在所述限位滑杆(2)的下部,且缓冲弹簧(4)与限位滑杆(2)通过间隙配合套接;所述限位插销(5)分别设置在所述限位滑杆(2)上部的内部,且限位插销(5)与限位滑杆(2)通过插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一通孔(6)分别设置在底板(1)与支撑板(3)的内部中间处,且第一通孔(6)分别与底板(1)及支撑板(3)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调节框(7)分别设置在支撑板(3)的顶端两侧,且调节框(7)与支撑板(3)固定相连接;所述固定框(8)设置在所述调节框(7)的顶端,且固定框(8)与调节框(7)固定相连接;所述空腔(9)设置在固定框(8)的内部,且空腔(9)与固定框(8)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双轴电机(10)设置在固定框(8)内部的顶端中间处,且双轴电机(10)与固定框(8)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旋转杆(11)分别设置在双轴电机(10)的输出端,且旋转杆(11)与双轴电机(10)固定相连接;所述第一齿轮(12)分别设置在所述旋转杆(11)的一端,且第一齿轮(12)与旋转杆(11)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一轴承(13)分别设置在所述调节框(7)内部的底端中间处,且第一轴承(13)与调节框(7)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螺纹杆(14)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13)的内部,且螺纹杆(14)与第一轴承(13)固定相连接;所述螺纹管(15)分别设置在所述螺纹杆(14)的外壁,且螺纹管(15)与螺纹杆(14)通过间隙配合套接;所述第二通孔(16)分别设置在所述调节框(7)的顶端与固定框(8)的底端两侧,且第二通孔(16)分别与调节框(7)及固定框(8)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螺纹杆(14)的顶端均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昭圣,蔺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闫昭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