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润松专利>正文

皮肤自动牵引对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6175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皮肤自动牵引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弧形外导向筒和以可沿外导向筒弧形内壁滑动的方式分别套接于外导向筒两端开口内的两个中空弧形皮肤牵拉筒,所述皮肤牵拉筒的滑出端为封闭盲端并设置有皮肤牵引钩,所述外导向筒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推动位于创口两侧皮缘的皮肤牵拉筒相向运动使皮肤在一定张力下自动持续牵拉直至皮缘对合;通过两个牵引钩施加的弹性牵引力将皮肤在一定张力下自动持续牵拉直至皮缘对合,能够很好的适应皮肤的张力,促进创口皮肤的快速愈合,又能避免因牵引量过大导致的皮肤缘部的拉延损伤,既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又避免了植皮造成的副损伤,又免除了手术带来的痛苦。又免除了手术带来的痛苦。又免除了手术带来的痛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皮肤自动牵引对合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皮肤自动牵引对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各类急慢性创面、皮肤缺损、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减张口等以往治疗多采用:一、采用植皮,但存在的问题是:1.如采用全层皮肤移植,存活率会降低,取皮区副损伤;2.如采用中厚皮瓣移植又存在植皮不耐磨,取皮区副损伤;3.如果深层骨肌腱等组织外露,皮瓣移植又存在供区严重受损且风险巨大,患者接受程度低。二、分期多次牵拉缝合关闭创口,患者需多次手术,增加患者痛苦,治疗费增加。患者接受程度并不高。三、长期换药自行愈合,又存在愈合时间过长,感染风险增加。现有皮肤牵引装置存在牵引力不可控或患者搬运护理不便等诸多问题。
[0003]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皮肤牵拉愈合装置,能够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又可避免植皮造成的副损伤,且免除手术带来的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皮肤自动牵引对合装置,具有牵引力可控,且能自动调节皮肤张力,可大大降低皮缘坏死率,能够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又避免了植皮造成的副损伤,又免除了手术带来的痛苦。
[0005]本专利技术的皮肤自动牵引对合装置,包括中空弧形外导向筒和以可沿外导向筒弧形内壁滑动的方式分别套接于外导向筒两端开口内的两个中空弧形皮肤牵拉筒,所述皮肤牵拉筒的滑出端为封闭盲端并设置有皮肤牵引钩,所述外导向筒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推动位于创口两侧皮缘的皮肤牵拉筒相向运动使皮肤在一定张力下自动持续牵拉直至皮缘对合;
[0006]进一步,所述皮肤牵拉筒内设置有弹簧,所述驱动机构通过压缩弹簧推动皮肤牵拉筒水平牵拉皮肤至皮缘对合;
[0007]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对应两个皮肤牵拉筒设置在外导向筒弧形腔内并与外导向筒弧形腔相适应的的弧形左推杆和右推杆,所述驱动机构为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分别与左推杆和右推杆啮合配合使左推杆和右推杆沿外导向筒内壁滑动推动皮肤牵拉筒盲端沿创口相对移动;
[0008]进一步,所述齿轮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Ⅰ和从动轮Ⅱ,所述从动轮Ⅰ和从动轮Ⅱ分别与左推杆和右推杆啮合配合;
[0009]进一步,所述左推杆和右推杆的前端头分别横向固定设置有弹簧压缩左推动板和弹簧压缩右推动板,所述右推杆的后端头以可活动穿过弹簧压缩左推动板的方式位于对应左推杆的外导向筒弧形腔内,所述左推杆的后端头以可活动穿过弹簧压缩右推动板的方式位于对应右推杆的外导向筒弧形腔内;
[0010]进一步,所述弹簧压缩左推动板上设置有用于右推杆的后端头通过的右过孔,所
述弹簧压缩右推动板上设置有用于左推杆的后端头通过的左过孔;
[0011]进一步,所述皮肤牵拉筒开口端的外壁表面设置有限位卡片,所述外导向筒内壁表面设置有与限位卡片相适应的卡槽以防止皮肤牵拉筒完全滑出和防止外导向筒与牵拉筒间的旋转;
[0012]进一步,所述外导向筒的卡槽边缘设置有刻度用于通过弹簧压缩推动板与皮肤牵拉筒上的限位卡片间的距离来调节皮肤牵引张力;
[0013]进一步,所述皮肤牵引钩为倒U形结构,且铰接设置于皮肤牵拉筒,所述皮肤牵引钩的钩尖内缩呈扁平状;
[0014]进一步,还包括与主动轮啮合锁止主动轮转动的锁扣件。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皮肤自动牵引对合装置,通过两个牵引钩施加的弹性牵引力将皮肤在一定张力下自动持续牵拉直至皮缘对合,能够很好的适应皮肤的张力,促进创口皮肤的快速愈合,又能避免因牵引量过大导致的皮肤缘部的拉延损伤,具有牵引力可控,且能自动调节皮肤张力(如术后因肢体肿胀皮肤张力过大可自动通过压缩弹簧来降低皮肤张力),可大大降低皮缘坏死率,既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又避免了植皮造成的副损伤,又免除了手术带来的痛苦。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本实施例中描述: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弹簧压缩左推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弹簧压缩左推动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皮肤自动牵引对合装置,包括中空弧形外导向筒4和以可沿外导向筒4弧形内壁滑动的方式分别套接于外导向筒4两端开口内的两个中空弧形皮肤牵拉筒1,所述皮肤牵拉筒1的滑出端为封闭盲端并设置有皮肤牵引钩2,所述外导向筒4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推动位于创口两侧皮缘的皮肤牵拉筒1相向运动使皮肤在一定张力下自动持续牵拉直至皮缘对合;两个皮肤牵拉筒1上的皮肤牵引钩2分别钩住创口两侧的皮缘部,驱动机构驱动皮肤牵拉筒1相对移动给皮肤牵引钩2施加沿创口皮缘的水平牵引力,牵拉两侧皮缘至皮缘对合。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皮肤牵拉筒1内设置有弹簧3,所述驱动机构通过压缩弹簧3推动皮肤牵拉筒1水平牵拉皮肤至皮缘对合;皮肤牵拉筒1内的弹簧3一端固定于皮肤牵拉筒1盲端内壁,另一端位于皮肤牵拉筒1的开口腔内。驱动机构不直接推动皮肤牵拉筒1,而是通过压缩皮肤牵拉筒1内的弹簧3对皮肤牵拉筒1施加水平前移的推力。由于弹簧3具有一一定的回复力,因此通过皮肤牵拉筒1内的弹簧3能够缓解皮肤缘部的牵拉力过大,又能对皮肤缘部施加合适的牵拉力促进创口皮缘的对合。也就是说,本装置根据皮缘的状态进行持续牵拉,能够很好的适应皮肤的张力,促进破损皮肤的快速愈合,又能避免因牵引量过大导致的皮肤缘部的拉延损伤,既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又避免了植皮造成的副损伤,又免除了手术带来的痛苦。
[0021]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对应两个皮肤牵拉筒1设置在外导向筒4弧形腔内并与外导向筒4弧形腔相适应的的弧形左推杆5和右推杆6,所述驱动机构为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分别与左推杆5和右推杆6啮合配合使左推杆5和右推杆6沿外导向筒内壁滑动推动皮肤牵拉筒盲端沿创口相对移动;左推杆5和右推杆6均为与外导向筒4弧形腔形状相适应的弧形结构,左推杆5和右推杆6上表面设置有齿,驱动机构的齿轮组与左推杆5和右推杆6啮合配合传动,使左推杆5和右推杆6分别向外导向筒4的两端开口滑动并推动与之对应的皮肤牵引筒内的弹簧3,使皮肤牵引筒沿外导向筒4的弧形内腔滑出,使两个皮肤牵引筒盲端相对移动,给皮肤牵引钩2施加沿创口皮缘的水平牵引力。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齿轮组包括主动轮8、从动轮Ⅰ9和从动轮Ⅱ10,所述从动轮Ⅰ9和从动轮Ⅱ10分别与右推杆6和左推杆5啮合配合;主动轮8与一个从动轮啮合配合传动,从动轮Ⅰ9与从动轮Ⅱ10啮合配合。例如图1中,主动轮8顺时针转动,从轮动轮Ⅰ9与主动轮8啮合配合,从动轮Ⅰ9逆时针转动,带动右推杆6向外导向筒4开口端滑动,而从动轮Ⅰ9与从动轮Ⅱ10啮合配合,从动轮Ⅱ10顺时针转动,带动左推杆5向外导向筒4开口端滑动。当主动轮8的转动相反时,以上则反之。而右推杆6和左推杆5的位置根据与之配合的从动轮Ⅰ9与从动轮Ⅱ10具体设置,在外导向筒4的弧形腔内,左推杆5和右推杆6的位置和分布彼此不干扰。而对于齿轮组的固定,可在外导向筒4中央设置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肤自动牵引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弧形外导向筒和以可沿外导向筒弧形内壁滑动的方式分别套接于外导向筒两端开口内的两个中空弧形皮肤牵拉筒,所述皮肤牵拉筒的滑出端为封闭盲端并设置有皮肤牵引钩,所述外导向筒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推动位于创口两侧皮缘的皮肤牵拉筒相向运动使皮肤在一定张力下自动持续牵拉直至皮缘对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自动牵引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肤牵拉筒内设置有弹簧,所述驱动机构通过压缩弹簧推动皮肤牵拉筒水平牵拉皮肤至皮缘对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肤自动牵引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对应两个皮肤牵拉筒设置在外导向筒弧形腔内并与外导向筒弧形腔相适应的的弧形左推杆和右推杆,所述驱动机构为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分别与左推杆和右推杆啮合配合使左推杆和右推杆沿外导向筒内壁滑动推动皮肤牵拉筒盲端沿创口相对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皮肤自动牵引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Ⅰ和从动轮Ⅱ,所述从动轮Ⅰ和从动轮Ⅱ分别与左推杆和右推杆啮合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皮肤自动牵引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推杆和右推杆的前端头分别横向固定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润功杨润松马秋野邓毅王晓辉姜海东
申请(专利权)人:杨润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