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潜水服应急供气装置,属于潜水服供气技术领域。该潜水服应急供气装置,包括潜水服本体和供气机构,所述第二漂浮气囊底部连通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内部螺纹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底部伸出所述进气管,所述供气机构包括放置袋和供气瓶,所述供气瓶设置于所述放置袋内部,供气瓶输出端连接有供气总管,所述供气总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供气总管顶部接通有第一分管,所述连接管螺纹套接于所述第一分管外部,所述供气总管两侧接通有第二分管,两个所述第二分管均穿过所述第二漂浮气囊且分别与相邻近的所述第一漂浮气囊活动连接,该潜水服应急供气装置中的供气瓶与第二漂浮气囊之间便于进行拆卸,且便于取下供气瓶进行补气。气瓶进行补气。气瓶进行补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潜水服应急供气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潜水服供气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潜水服应急供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潜水服是潜水用品,用于防止潜水时体温散失过快,造成失温,同时也能保护潜水员免受礁石或有害动物植物的伤害。
[0003]为提高潜水员的安全性能,通常在潜水服外部设置漂浮气囊,其中漂浮气囊通常设置在潜水服胸部部位的区域,应急供气装置向此部位的漂浮气囊内部供气,使得漂浮气囊膨胀,以使得潜水员向上浮动,以便脱离水中的危险。应急供气装置通常采用供气瓶进行保存气体,而在应急供气装置多次使用后,供气瓶内部的气体将减少,需要取下供气瓶进行补气,而现有的潜水服应急供气装置的供气瓶与潜水服胸部区域的漂浮气囊之间往往不便拆卸,进而使得供气瓶内气体减少后难以及时补气,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0004]如何专利技术一种潜水服应急供气装置来改善这些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潜水服应急供气装置,旨在改善现有装置中的供气瓶与潜水服胸部区域的漂浮气囊之间往往不便进行拆卸的问题。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潜水服应急供气装置,包括潜水服本体和供气机构,所述潜水服本体两侧外壁均设置有第一漂浮气囊,所述潜水服本体外壁且位于所述第一漂浮气囊下方设置有第二漂浮气囊,所述第二漂浮气囊底部连通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内部螺纹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底部伸出所述进气管,所述供气机构包括放置袋和供气瓶,所述放置袋固定设置于所述潜水服本体前端下方,所述供气瓶设置于所述放置袋内部,供气瓶输出端连接有供气总管,所述供气总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供气总管顶部接通有第一分管,所述连接管螺纹套接于所述第一分管外部,所述供气总管两侧接通有第二分管,两个所述第二分管均穿过所述第二漂浮气囊且分别与相邻近的所述第一漂浮气囊活动连接。
[0007]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潜水员下水后,若遇到危险,可打开控制阀,使得供气瓶的气体进入供气总管,之后一部分气体通过第一分管进入到第二漂浮气囊,其中第二漂浮气囊位于潜水员胸部外侧的区域,而另一部分气体通过第二分管进入第一漂浮气囊,其中第一漂浮气囊位于潜水服本体胳膊处的外壁上,通过第一漂浮气囊和第二漂浮气囊的膨胀,可使得身着潜水服的运动员快速上浮,以便脱离水中的危险,当供气瓶内气体减少后,若需取下供气瓶时,因为连接管螺纹套接于第一分管外部,所以螺旋向上转动连接管可使得连接管脱离第一分管,此时第一分管与第二漂浮气囊之间的连通状态解除,而连接管螺纹安装在进气管内部,在第一分管与第二漂浮气囊之间连通时,第一分管输出的气体可尽可能通过连接管进入到进气管,以便第二漂浮气囊接收气体,第二分管穿过第二漂浮气囊与第一漂浮气囊活动连接,第二分管穿过的区域为第二漂浮气囊内侧与潜水服本体前端之间的
区域,而第二分管与第一漂浮气囊活动连接的设置,以便取下第二分管,此时即可从放置袋内取下供气瓶,以便对供气瓶进行补气。
[000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潜水服本体两侧且位于所述第二漂浮气囊下方均设置有绑带,一侧所述绑带后端面和另一侧所述绑带前端面均设置有魔术贴。
[0009]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当供气瓶放在放置袋后,可拉动两侧的绑带,其中一侧绑带后端面和另一侧绑带前端面均设置有魔术贴,两个魔术贴为相互粘结的两层,此为现有技术,故不多叙述,使得两侧的绑带共同绑紧供气瓶再使得两个魔术贴相粘结,可起到稳固供气瓶的作用。
[001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两侧的所述绑带均设置有冗余长度。
[0011]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冗余长度设置的绑带以使得绑带可适应较大口径的供气瓶。
[001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分管设置为橡胶软管,所述第二分管一端接通有插接管,所述第一漂浮气囊设置有可供所述插接管插接的接收管,所述接收管上螺纹安装有螺栓,所述螺栓一端伸入所述接收管内部且螺纹穿设于所述接收管外壁。
[0013]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插接管插入接收管后,可旋动螺栓,以使得螺栓螺纹插接于接收管外壁,从而使得插接管插入接收管后不易脱离接收管。
[0014]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接收管一端开口处且对应所述插接管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内表面与所述插接管外表面相接触。
[001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密封圈内表面与插接管外表面相接触的设置,使得进入接收管内部的气体不易从插接管与接收管之间缝隙处流散出。
[0016]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螺栓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螺栓关于所述插接管呈对称设置。
[0017]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旋动两个螺栓可使得插接管两侧均可得以固定,从而进一步提高插接管在接收管内部的牢固程度。
[001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管一侧底部设置有旋转手柄。
[0019]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旋转手柄以便转动连接管。
[002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漂浮气囊和所述第二漂浮气囊表面均覆盖有薄膜。
[0021]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薄膜是现有技术中具有耐磨耐高压性能的薄膜,具体选择型号也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此种设计以使得第一漂浮气囊和第二漂浮气囊接触到水中的礁石后不易破裂,同时也便于承受水中的高压。
[002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分管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
[0023]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单向阀的流向为从供气总管至第一分管,以使得第一分管内部的气体不易回流到供气总管。
[0024]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分管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002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二单向阀的流向为从供气总管至插接管,以使得插接管内部的气体不易回流到供气总管。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
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潜水服应急供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潜水服本体前端面的正视图;
[0029]图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图2中A处的放大剖视图;
[0030]图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图2中B处的放大剖视图;
[0031]图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两个绑带连接时的俯视图。
[0032]图中:100
‑
潜水服本体;110
‑
第一漂浮气囊;111
‑
接收管;1111
‑
螺栓;1112
‑
密封圈;120
‑
第二漂浮气囊;121
‑
进气管;122
‑
连接管;130
‑
绑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潜水服应急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潜水服本体(100),所述潜水服本体(100)两侧外壁均设置有第一漂浮气囊(110),所述潜水服本体(100)外壁且位于所述第一漂浮气囊(110)下方设置有第二漂浮气囊(120),所述第二漂浮气囊(120)底部连通有进气管(121),所述进气管(121)内部螺纹安装有连接管(122),所述连接管(122)底部伸出所述进气管(121);供气机构(200),所述供气机构(200)包括放置袋(210)和供气瓶(220),所述放置袋(210)固定设置于所述潜水服本体(100)前端下方,所述供气瓶(220)设置于所述放置袋(210)内部,供气瓶(220)输出端连接有供气总管(221),所述供气总管(221)上设置有控制阀(222),所述供气总管(221)顶部接通有第一分管(2211),所述连接管(122)螺纹套接于所述第一分管(2211)外部,所述供气总管(221)两侧接通有第二分管(2212),两个所述第二分管(2212)均穿过所述第二漂浮气囊(120)且分别与相邻近的所述第一漂浮气囊(110)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水服应急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服本体(100)两侧且位于所述第二漂浮气囊(120)下方均设置有绑带(130),一侧所述绑带(130)后端面和另一侧所述绑带(130)前端面均设置有魔术贴(1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潜水服应急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侧的所述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永栋,郭宝宗,何福军,唐培梁,
申请(专利权)人:博纳德天津港口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